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实力。分别基于宏观、微观视角,对环渤海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创新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内部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增强,在宏观层面实现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勉强耦合协调的进步;而在微观层面,开放、要素等环境指标对创新群落影响程度较强,生态环境指标最弱。最后,对提升环渤海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耦合协调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典型县域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财力(后简称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为该区域全面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创新内生发展路径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三峡库区15个典型县域为研究区,选取2005、2010、2015、2020年等4个典型年份,从人口、土地、产业、财力等4个维度构建系统要素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了人-地-业-钱系统发展水平与耦合类型,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揭示了系统内生要素的耦合作用强弱、协调水平及时空演变格局,进而探讨了内生要素耦合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结果】1) 2005—2020年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土地、产业、财力等子系统多处于中、低发展水平。2) 2005—2020年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沿西南—东北方向递减,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 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在2005—2020年主要分为3种类型:低协调水平的人口-产业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的产业发展引领型和高协调水平的财力-产业发展引领型,产业和财力子系统在乡村协调发展中作用重大。4) 研究区乡村土地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相对稳定,乡村发展主要依赖人口、产业、财力等子系统的发展驱动。【结论】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多处于中、低发展水平,乡村劳动力、农业发展水平、土地生产效率与农户收入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人-地-业-钱系统内生要素发展出现分化,发展不平衡趋势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10):1766-1770
选取江苏省2007—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2个子系统19个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但总体协调度水平仍然不高,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因此,江苏省需要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实现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更高层次的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与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协同创新活动3个方面设计了高技术产业企业协同创新态势分析的指标体系,探究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为高技术产业多主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促进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给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地区,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协调发展度、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案例地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河北省旅游环境综合承载指数呈现在波动中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2)旅游业发展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发展指数这4个指数基本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表明河北省旅游产业复合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3)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上经历了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表现为从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目前处于关键的磨合阶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24省区100所高校2015-2019年的个体专利数据构建高校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并分析其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专利质量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低于传统研究中高校投入产出效率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反映了我国高校专利在投入产出效率较高表象下质量低下及供需错配的问题;我国省域高校专利质量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等级整体较低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省区间二者发展状态不均衡;我国21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滞后于高校专利质量水平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为专利产业化带来了阻碍。  相似文献   

8.
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雁”与“助燃剂”,其创新发展水平直接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利用生态系统学原理,根据航空产业独具的整体性、动态性、集中性、生态性、外部性和开放性六大特征,从产业核心层、技术核心层、辅助创新层和创新环境层等4个层次分析构成航空产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要素,构建航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多层次模型;研究发现,天津航空产业存在规模效率过低、创新要素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给出天津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在阐释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增强,整体实现了从濒临失调衰退状态到高度耦合协调状态的转变;在指标关联度方面,科技创新与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指标关联度较高,而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关联度普遍较低,经费支出、专利授权量等创新投入、产出指标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较强,而除高新技术企业外的各类创新主体指标影响程度相对较弱;未来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提升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发展实际,对如何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持久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ArcGIS、GeoDa软件,探究了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6年各省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总体存在空间一致性,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两极集聚的现象明显,"高—高(HH)"集聚区的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低—低(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已发展为较稳定的空间格局.最后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联盟成员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风险系数、有效创新效率、研发投入、核心竞争力系数、整合优势资源能力、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等因素对我国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利用Matlab模拟分析了上述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效创新效率、核心能力、整合优势资源能力、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能够降低不确定性,维持联盟的稳定;较高的风险系数与合作创新研发投入可能会转变为竞争关系,降低联盟的稳定性。最后,针对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状况,对提高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中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引入物理耦合模型对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时间层面,中国省市的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在空间层面上,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各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高耦合协调度省市在东部集聚,低耦合协调度省市在中西部集聚,影响因素主要有创新投入、创新结构、创新产出、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并且一个省域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会带动周边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最后基于研究发现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促进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重要引擎,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暴露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突出的问题,高技术产业链陷入"低端锁定"、企业陷入"能力锁定"的困境.如何找到影响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而成的产业创新链生态化发展的因素,对破解技术锁定、推动持续创新至关重要.本文从企业嵌入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识别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链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产业创新链网结构质量、链网关系质量、链创新治理机制、链创新动力机制、链网开放度、链主体资源质量、链主体创新动机、链主体创新能力8个因子,可归纳为链质量、主体质量和创新治理质量三方面对产业创新链生态有影响,这为推进产业创新生态链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制定出生态化搭建产业创新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高耗能企业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为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协调度作出客观评价,建立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宝钢2005—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实证分析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度发展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宝钢的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不协调到协调、后期互相促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围绕甘肃省86个县(区),以强科技促进强县域发展为思路,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创新发展与民生发展3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甘肃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空间特征,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路径,为提升甘肃省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奠定决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该区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该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发展最快,平均增速为23%,空间差异较大,出现不平衡发展;2)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由极化向均衡分布发展;3)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合肥、池州,盐城、南通、马鞍山等市发展较为缓慢;4)耦合协调度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据此,从建设管理机制、经济带动旅游、产品研发、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2016年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16年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等级较低,虽有上升趋势但却不明显;从耦合类型来看,旅游产业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属于旅游滞后型.乌兰察布市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系统结构,提升文化旅游的科技内涵,加强市场营销与区域合作以及加强文化旅游人才保障等方面入手,通过有机耦合,实现2大产业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区域创新与科技服务业之间的协调情况,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首先在厘清区域创新与科技服务业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水平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两大系统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1—2020年华东地区各省(直辖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华东地区两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华东地区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情况及其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来华东地区创新水平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耦合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表现为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创新环境、服务平台、资本投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两大系统协调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各地区应强化各省(直辖市)间的联系,积极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两大系统的均衡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华东地区及其他地区提升创新水平和高效发展科技服务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制,构建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聚类分析法对2010—2017年14个地级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基本稳定,大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桂林市从濒临失调上升至初级协调,南宁市从濒临失调上升至勉强协调,柳州市、北海市、百色市、河池市从轻度失调上升至濒临失调,梧州市、防城港市、贵港市从中度失调上升至轻度失调,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和崇左市从中度失调上升至濒临失调,来宾市从严重失调上升至轻度失调.可见,经济基础滞后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滞后都将成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广西各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还需较长的发展周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为促进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 自相关等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8年38个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影响因素.[结果]1)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子系统综合得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两个子系统得分时空变化不同步;2)各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县耦合协调度最大值由2009年的0.38增长至2018年的0.52,2018年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均值较2009年上升26.9%,经济发展较快和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区县耦合协调度较高;3)"一区两群"各区域间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波动减小,区域间泰尔指数减小66.7%,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增大,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内部差异减小,各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区域间差异;4)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呈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度全局Moran'I指数仅在2013年大于0且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5)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发展类型逐渐趋于"经济先行";6)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市场化水平持续具有较强影响力,对应指标Q值在研究期内一半以上年份大于0.5,产业结构优化度、气温和降水对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应指标Q值分别从2009年的0.215 9,0.126 6,0.191 6波动增长至2018年的0.588 0,0.361 7,0.505 5.[结论]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总体处于失调水平,但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今后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发展,提升市场化水平,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