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师也 《创新科技》2006,(11):38-38
2006年度搞笑诺贝尔奖揭晓,得奖名单有:鸟类学奖颁给了加州戴维斯大学的鸟类学家伊万·舒瓦布,他解释了啄木鸟为什么不会头痛;数学奖颁给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研究组织的女数学家妮克·斯文森和物理学家皮尔斯·巴内斯博士,他们计算了每名摄影师必须拍多少张照片,才能确保团体照中都没有人眨眼;营养学奖颁给了两名科威特科学家,他们发现“屎壳郎”(学名蜣螂)吃东西其实很“挑食”。他们更喜欢吃马和狗的粪便,而不是骆驼和狐狸的粪便;医学奖颁给了两位发明了“按摩直肠止嗝法”的医生。这些研究成果表面上都十分奇怪,充满了喜剧色彩。但是同…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2,(8):33
<正>7月8日初,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表示,他们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已经发现了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下一步将着手搜寻暗物质,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们将耗资12亿欧元对LHC进行升级。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暗物质是宇宙的"黏合剂",然而,尽管宇宙间大约84%的物质都由暗物质组成,而且暗物质也遍布于我们周围,但因为其不发光也不反射光,所以迄今还没有被"看到"。LHC两个探测器的主管分别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1年10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物理学》上撰文,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4.
邢志忠 《科学世界》2014,(8):110-110
<正>出生于1908年1月22日的列夫·朗道(Lev Landau)是前苏联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一生可谓死过两次:发生于1962年1月7日的一场车祸葬送了作为物理学家的朗道,因为他从此无法再进行任何深刻的思辨;另一方面,朗道的心脏于1968年4月1日停止跳动,享年60岁。朗道是个性情怪异、脾气暴躁的人,恃才傲物。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上,他都喜欢大发煽情的议论,经常出言不逊,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或者引发别人对他的愤怒,因此一生树敌众多。朗道是前苏联少有的对酒精饮料不感兴趣的男人,这归因于他在巴库国立大学读书时,未能完成化学专业的学习,从而对与化学  相似文献   

5.
黑洞也疯狂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4,(11):FJ03-FJ03
近3个月来,物理学家们围绕着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来的新的黑洞理论展开了争论。今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次广义相对论研讨会上宣称他已经解决了黑洞信息悖论(又称霍金悖论,是霍金在1975年自己提出来的)。虽然霍金说他“驯服了黑洞”,但对于他在黑洞理论上的巨大转变,物理学家们纷纷要求他拿出证明来。新的理论应该说也是更完善的理论,但如果没有完备的证明一时还难以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6.
历经百年不衰的经典之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883年8月24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的“为纯科学呼吁”一文,时隔122年之后在《科技导报》上再次读到此文[1],作为一名有20年编龄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深为文章内容所感动,而且也感叹如今匮乏这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经典之作。在该文中,作者列出了人们常犯的一些错误,例如:“将应用科学与纯科学混为一谈并不是罕见之事”。笔者也非常赞同作者的某些观点,例如:“人是不平等的,一些人有(聪明的)大脑、一些有(灵巧的)手,对平等的空谈不可能推翻这些自然的规则”,“人是社会的动物,他们的幸福感非常依赖…  相似文献   

7.
国际     
《科技潮》2012,(5)
世界首个初级量子网络构建成功 两个相距遥远的陌生人不约而同地想做同一件事,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绳牵着他们,这种神奇现象可谓"心灵感应"。物理学家正在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类似现象"量子纠缠"打造量子互联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2年4月12日报道,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2,(3):12-12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认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不应该只盯着一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而应该了解所有相关的实验发展情况,这样在得出理论时才不至于"见树不见林"。他时常跟人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家在超冷原子实验中观察到一种奇特的"消失现象":在某种情况下,两个物质波形成的孤波在彼此穿越过程中会出现距离"鸿沟",然后出现在另一边,继续无衰减地振荡。研究小组在最新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描述了这一奇怪现象。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日报道,莱斯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教授兰迪·休雷特小组将几十万个锂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形成玻瑟-爱因斯坦凝聚体(BECs)。由于温度极低,原子振动步调  相似文献   

10.
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一位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这就是巴丁。无论如何,这样一位人物,总应该算是天才了。但是,习惯于关注天才而忽视凡人的公众,却对之颇为陌生。一本出色的传记《旷世奇才──巴丁传》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吗?也许能,但也不可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11.
要闻速递     
《科技潮》2012,(5):10-15
国际世界首个初级量子网络构建成功两个相距遥远的陌生人不约而同地想做同一件事,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绳牵着他们,这种神奇现象可谓"心灵感应"。物理学家正在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类似现象"量子纠缠"打造量子互联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2年4月12日报道,德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乔治·卓别林(GeorgeChapline)日前表示,宇宙中并不存在着所谓的"黑洞",并认为人们通常所指的黑洞神秘物质实际上是"黑能(dark-energy)星体"。长期以来,黑洞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不少人认为,天文学家可通过间接方式来观察到黑洞的存在,而巨型恒星死亡后就会形成黑洞。但卓别林认为,恒星死亡只会形成"黑能"物质。  相似文献   

13.
<正> 1 概述 誉称这一语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际交往之中。所谓“誉称”,简而言之,就是对人和事物的赞誉性,赞美性的称谓。物理学中的誉称,是物理学界(包括区域性的)对物理学家或物理事件或物理规律等的贡献、地位、作用和影响,乃至个性特征给出的称誉,反映了物理学史的方方面面,给人们以感染和兴趣,激励和启迪。例如,由于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出原子还有内部结构,打破了千百年来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这一观念。从此,向原子内部探索和“分裂原子”就成了20世纪初期物理学领域中最振奋人心的口号。因此汤姆孙被称誉为“电子之父”。又由于电子是人类找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所以他又被称誉为“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同样,由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型结构模型,打开了原子结构的大门,因此人们称誉他为“原子物理学之父”;又因他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从而开创了原子核研究的新领域,所以他又被人们称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14.
《广西科学》2009,(3):345-345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于1900年提出的“黑体辐射定律”是公认的物体间热力传导基本法则。虽然有物理学家怀疑此定律在两个物体极度接近时不能成立,但是却始终无法证明和提出实证。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定律”创定在不同温度下,此定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成立,但是如何在极微小的距离中稳定控制物体,达成能量传导的测试有极高的困难度。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从小在家庭里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母亲与姐妹都长于演奏。他工作以后,无论怎样忙碌,每晚总要聆听一支乐曲。他曾对朋友说:“音乐刺激着我的智慧。”在做学问时,遇到了难题,他就请人给他弹两支曲子,甚至一遍一遍地重复,直到他心中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科技史学科由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创建于1980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981年,经中科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图1),钱临照先生兼任室主任。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得物理学史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又获得天文学史和生物学史硕士授予权;1984年获得物理学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9年3月,中科大在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和科技考古研究室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建立了科技史与科技考…  相似文献   

17.
<正>1964年,巴基斯坦籍物理学家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 Salam)利用联合国和意大利政府的资助,在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建立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为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接触国际前沿研究的机会。1979年,萨拉姆因对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的贡献而与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和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Glashow)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界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和图宾根大学的物理学家利用COSY加速器,证明了由6个夸子组成的双重子态粒子的存在,验证了他们早在2011年的发现。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物理学家仅能验证介子和重子两种类型强子的存在,近年来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先后发现了"胶球"、"多夸子"等假想的复合粒子。2011年8个国家的120多位科学家利用于利希研究中心的COSY加速器共同研究发现,存在  相似文献   

19.
孝文 《前沿科学》2011,5(4):86-87
12月13日下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以下简称CERN)的物理学家比奥拉-吉亚诺蒂宣布他们首次发现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坚实证据。虽然所发现的信号并不满足关于一项"充分科学发现"的严格科学标准,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需要等到2012年才有答案。这一次,两个独立的科学家小组在相互不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其中一个小组由吉亚诺蒂领导,她表示他们的小组在过去一年里发现了上帝粒子存在证据。她说:"我们为未来几个月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维也纳大学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院以及维也纳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中证明,有关两个粒子是否处于纠缠或分离的量子状态,或可由这些粒子被测量后和不再存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