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问题与潜在"城中村"的先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中村”问题的症结、当前“城中村”的改造方式,认为必须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成为“城中村”之前,采取体制与户籍改革先行、一体化规划先行及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等必要和可行的措施,以此避免或缓解“城中村”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治理模式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元  陈刚 《工程与建设》2006,20(6):717-719
文章对“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的现象及本质进行了剖析,在评析“以地为本”的“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治理模式,并对CLUS(廉租单元体系)进行了初步建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园林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很多地区的“城中村”改造中的园林规划设计却不尽人意.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没有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园林规划要依托于本土地域景观文化特征以及“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坚持与贯彻生态学、经济学、美学等科学理论和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切实完善“城中村”改造中的园林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在现实中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目前山西省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并将很快全面推开,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形成“城中村”的根本症结——土地的二元所有制问题。文章以山西省“城中村”集体土地权属变更的实践考察为基础,对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的转变途径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原市“城中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重点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存在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混排、居民生活污水及小企业工业废水混排等缺少水污染防治设施的现象,“城中村”带来的城市水污染问题比较严峻.为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本文结合广州棠涌村“城中村”规划环评实例,对水环境影响问题及减缓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补充空间”在利用城中村本身价值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补给城市的必要性空间,使城市的这部分功能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就目前从城中村的改造实践来看,城中村作为城市“补充空间”在居住、商业、文化三种类型上补充了城市的功能空间.通过对实例的探讨,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立足发挥城中村城市补充功能和城中村自身特色的、多元方向的城中村改造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处在“城中村”的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极具脆弱性.通过对合肥市z村留守老人进行深度访谈,分析该村留守老人生活脆弱性的表现,尝试构建包含家庭、社区政府、民间组织四大主体的“城中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产物,普遍存在环境卫生恶劣、建筑品质不高、乱搭乱建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多、治安状况差等诸多问题。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规划的方法、途径及特别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城中村”规划应坚持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以营造高水平的社区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失地农民身份性质混合着各种要素,既是“农民”又非“农民”,这种角色特征,深刻影响着其体育文化生活方式。当前“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文化活动意识较强,有融入城市体育生活的感情诉求,但受到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传统村落群居人文环境、个体发展的影响较大,建议通过转变观念、完善基础服务、加强组织管理等措施,不断推动“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文化生活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城市转型的典型现象。这种城市化由于没有真正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城市变迁,“城中村”现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症,再不施救,城市的发展将无以为继。面对在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城中村”现象,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人居现状以及实现其合理城市化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而且严重影响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势在必行。然而,改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西安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障碍、村民们的态度、正确引导的对策措施,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外延式扩张的深入,产生了“城中村”这一特有现象。在对城中村的改造中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出现了景观、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使“城中村”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不和谐音符。用生态文明理念对其整治,注重内涵式构建,使物质景观、村民的文化与行为方式、规划与管理机制、村民的就业观念等融入城市,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从社区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太原市“城中村”形成的过程,并从居住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两方面探讨了“城中村”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所谓“城中村”就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急剧扩展,在城市规划区内和城乡接合部的城郊农村,一个一个被“孤岛”化,丧失了土地、转为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城中村”具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脏乱、秩序混乱、管理相对薄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三秦 《科教兴省》2008,(3):20-22
城中村拆迁改造,历来是涉及各方利益的敏感问题,亦是所有涉及旧城改造城市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曾几何时.因城中村拆迁改造而引起的群访事件.让我们记忆犹新。 近两年,西安市本着以民为本,平安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正式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令社会关注的是.多个被认为是拆迁难点的城中村,最终却是“静悄悄的搬家,静悄悄的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并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的“西安模式”,总结出了“碑林样板”.“新城经验”等等。 今年,西安将重点启动50个城中村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此,以关注西部大开发及西部城市变迁为使命的《西部大开发》杂志,特别推出这期“城中村改造的‘西安模式’”专题,希望给其他地区城市改造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赵云杰  张英  文正祥 《科技信息》2010,(8):I0019-I0020
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一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一使用权保障。我国域中村不同于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贫民窟”。在中国,城中村大都是指那些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是仅有少量用地的村落。“城中村”改造是事关城中村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方主体利益的一场社会改革,不同的改造模式决定着诸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城中村村民利益诉求实现的程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古建筑、文物、文化等方面的保护。因此,城中村改造不仅要考虑眼前,更应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城中村改造要有自己的城市风格,发挥应有的想象力。本文将从绿色基础设施的角度就城中村的改造提出一屿建议.希塑能对玻中村改措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集体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城中村土地流转是这一现象中的典型代表.从城中村土地流转角度入手,提出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三种模式,即国有化转制模式、保权让利模式和“一村两制”模式,给出这三种流转模式下的集体土地流转收益测算方法.最后,对某市二环内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一村两制”模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已经严重制约了域市的现代化进程。山西省各地进行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土地问题成为城中村改造中各种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交织的集结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居两制”问题,阻碍了城中村与城市对接的路径;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隐患较多,缺乏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不能与城中村改造同步进行。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科学设置配股份额,兼顾各方利益;完善土地流转及管理的政策体系;完善村改居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相互割裂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城市化进程则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试图从城市化进程这一背景下来探讨武汉市城中村形成的过程,并针对武汉市目前“城中村”的现实状况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