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莱  彭佑元 《河南科学》2023,(11):1687-1696
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专利申请量数据,运用LMDI与M-R模型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碳强度、研发反应、研发效率对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影响因素分解结果看,在以2009年为基期,截至2019年的累积贡献中,经济增长、能源结构、研发反应对绿色专利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碳强度以及研发效率对绿色专利技术创新具有负向作用;从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解结果看,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各分解因素下贡献率存在较大不平衡,绿色专利技术创新的总效应呈现出空间多极分化的态势.因此,黄河流域各省(区)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节能降耗型替代产业,出台低碳减排政策,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走低碳化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利用效率、资本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总量六个维度构建了城市化推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双基准法测算了2018年8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化推进效率得分,并将青岛市与发展先进城市做出了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评分来看,青岛市的城市推进效率得分仍然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分项指标来看,青岛市的环境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而能源利用效率与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青岛市在分项指标评比中个体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基于绿色发展内涵,构架了绿色发展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借助Super-SBM模型测度了沿黄城市群2010—2020年绿色发展效率,研究了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是有效率的,后期在波动中有所回升,低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大部分年份是显著相关的,整体变化趋势为“LL”集聚空间分布。黄河流域应当重视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以促进整个区域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20,(4):68-77
为探讨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互作用程度,在构建二者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检验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郑州等9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具有阶段性。②郑州等9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逐渐减小,呈小幅度波动变化趋势。③郑州等9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由拮抗、磨合并存向磨合、协调并存转化,发展水平不断向良性方向变化。④郑州等9市耦合协调相对发展类型提升明显,逐渐由Ⅰ、Ⅳ向Ⅳ、Ⅶ转化,且表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于水资源利用效率(郑州2012年除外)。⑤郑州等9市耦合协调度收敛检验值呈现缓慢上升—平稳变化—快速上升的状态且耦合协调度收敛态势不明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用水效率,促进黄河流域河南段二者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香农-威纳指数,对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10—2012年的平均能源消费量的能源结构多样性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发现各省能源结构多样性特征不同.然后利用DEA方法,对其能源效率进行测算,测算指标包括能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对得到的DEA评价值进行分析,发现除直辖市和生态保护相对完好的省份外,其余省份能源效率均不足.最后利用协整理论,研究能源结构多样性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多样性指标每增加一个单位,能源效率提高12.47%.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业主、施工单位、政府视角分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呈现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在的结构关系,引入网络层次分析法探讨各指标间的网络结构关系,构建了定量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最后,结合龙湖集团滟澜山项目为研究区域,进行了绿色建筑定量评价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能源资源的利用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影响最大,符合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总量很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中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系统模拟、优化仿真等领域亟须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新型能源系统网络场景应用,支撑中国能源绿色发展战略.因此,基于对中外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的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提出了在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互联网建设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需要着力的研究方向,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探究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并系统总结了当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的不足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将食物生产与碳排放分别作为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构建“水-能源-食物-土地-碳排放”耦合(“water-energyfood-land-carbon”nexus,WEFLC)分析框架,选择舟山海岛的果蔬种植、畜牧养殖以及水产养殖典型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农业空间评估与低碳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单位产值和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顺序依次为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且畜牧养殖的总产值在碳市场中受到影响较大。在维持食物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可分别通过应用光伏、提升用水效率、引入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措施,降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消耗,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能源生产率变革,逐渐成为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基于此,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能源生产率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并以黄河流域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能源生产率的双重效应;能源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渠道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且在区域位置、人口规模等方面具有异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现状、促进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稳步提升对于推动沿黄各省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中系统梳理了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征,基于影响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的关键要素识别,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经济社会承载、资源承载、环境容纳3个维度出发,选取了24项基础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运用,测算出2015—2019年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指数及各分项维度指数,并对沿黄各省区和流域整体的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生态修复治理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测算我国各类能源的回弹效应,基于全球能源-环境分析模型,引入多区域能源回弹效应测算模块,测算并发现我国各类能源回弹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能源的生产侧回弹效应为30.57%~86.67%,其中成品油与电力的能源利用效率改进对经济拉动效应明显且回弹效应较低,是我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时应重点考虑的能源类型.此外,能源回弹效应的空间溢出影响与能源贸易联系密切,并且空间溢出效应的反馈随着总体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提升而增强.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最优化能效策略应考虑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1998~2010年13年的面板数据,结合环境经济学理论,以能源效率为核心,利用非期望产出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算了中部六省13年的能源效率.基于此,借助于tobit模型着重研究了影响能源效率的五大因素: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技术进步、政府影响力及能源价格,结果显示除能源价格外,其他四个因素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两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工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实证考察了安徽16个地级市2013—2018年工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发现:①非期望产出影响工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性.②安徽工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偏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转化效率偏低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低下共同引起的,但主要归因于规模效率过低.③区域异质性显著影响工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皖中地区效率最高,皖南地区其次,皖北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5.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配电网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标准与需求,本文基于新的能源发展政策背景,首先分析了配电网绿色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配电网绿色与安全高效发展路径;其次,通过设计配电网绿色发展与安全高效指标体系,构建了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模型,以此评价配电网绿色发展与安全高效耦合协调水平,为及时修正配电网绿色发展态势、判断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提供了评价方法,以实现在保障配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助力新一轮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工业行业进行有效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对绿色工业投资的有效性研究。基于非期望SBM-SVM模型并对其改进,选取重庆市2011-2020年工业企业相关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将通过非期望SBM模型得到的评价效率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类作为结果变量,投入和产出指标作为特征变量,构建SVM模型,对工业投资有效性进行分类预测研究,通过“试错法”、PSO、GA智能优化算法对SVM模型的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g进行寻优。结果显示:PSO方法的寻优效果最佳,准确率从71.88%提高到了88.66%;构建的新非期望SBM-SVM模型在对其改进优化后,进行工业投资有效性分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速构建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是杭州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绿色能源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浙江省环保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21年)》的基础上,杭州结合发展实际,确定了储能、风电、光伏、节能环保等4条重点产业链为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8.
研究碳排放指标分解指标的基本准则,对碳强度下降途径法、基准值调整法和趋势预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掌握各区县能源、经济等领域基本数据基础上,为保证北京市碳排放目标实现,研究建立基于能源、经济等指标下降的碳排放指标分解方法学.根据各区县历史指标数据及与预估数据测算出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区县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能源替代导致的碳强度年下降率,结合各区县经济社会能源发展预测、所属功能区定位等加以校验,最终形成区域碳排放指标分解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全国30个城市近十年的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以C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CCR和SBM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BM模型下的效率值普遍低于CCR模型下的效率,SBM测度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大多数城市的碳效率是低效的,没有达到生态交通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产出效益3个层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组合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分析河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河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其中环境友好是影响河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环境友好相对接近度走向与总体趋势相似,波动性较强;从障碍度分析结果看,环境友好对农业绿色发展的阻碍作用最强。为了农业绿色可持续稳定发展,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