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压气体在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条件下,试验研究氮气在直径为14.9、10.1、5.03、2.05μm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合毛管束模型,研究气体的高压微尺度流动特性对气体在低渗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14.9μm微圆管中的高压流动特性与经典流体力学规律相符;随着管径的减小,气体的流动出现了明显的微尺度效应,表现为实测流量偏离经典流体力学理论预测流量,且管径越小,这种微尺度流动效应越显著;研究稀薄气体效应时提出的Kn数不能用来表征高压条件下气体的微尺度效应;气体在微小孔喉中的高压微尺度流动效应导致气体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表现为实际渗透率大于由经典H-P方程和达西公式计算的绝对渗透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渗流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我国渗流力学现状,渗流力学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粗糙单裂隙中宾汉姆流体的渗流规律,提出了描述岩体裂隙中宾汉姆流体黏性和黏惯性流动的渗流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粗糙裂隙中,开展了不同流变参数的宾汉姆流体在大范围压力梯度下的渗流模拟,结合修正的Forchheimer方程分析了宾汉姆流体在不同裂隙几何参数及流变参数下的非达西系数β、临界雷诺数Rec、非达西效应因子E等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由宾汉姆流体本构方程推导出的黏性模型能更好地描述黏性渗流.修正的Forchheime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宾汉姆流体在粗糙裂隙中的黏惯性渗流特征.粗糙度及流变参数会对渗流特性产生显著影响:裂隙粗糙度越大,浆液屈服应力越大;浆液塑性黏度越大,惯性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4.
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在未作任何假设的情况下,通过引入合理的相似变量,得出了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常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该常微分方程及其解在塑性指数n=1时,与经典流体力学中的方程及解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泡沫复合驱油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渗流机理、渗流规律的分析,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平衡原理和对泡沫上浮运动等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结合对泡沫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模型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渗流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6.
可动凝胶体系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油田开发渗流中可动凝胶驱的力学行为特征,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渗流机理、渗流规律的分析,研究可动凝胶体系非线性渗流力学行为,揭示可动凝胶体系的渗流特征。结合实验,对可动凝胶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的深入研究,系统地建立了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渗流数学模型。从而,系统的刻画了可动凝胶体系驱油这一复杂渗流流动数学描述难题,完善可动凝胶体系渗流的理论,为今后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考虑气举的卸载过程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及地层中的非稳态渗流方程,建立仿真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并编制了计算机软件.仿真实例表明,用本所述方法,可以描述气举井系统在卸载过程中的压力、液面、注气量、产液量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为气举井的合理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传统上渗流问题的模拟都是求解渗透水头的拉普拉斯方程,为了利用CFD软件强大的计算及前后处理功能,通过在一般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基础上增加渗透阻力的办法,以源项的形式导入FLUENT软件的求解器中实现了对渗流的数值模拟,并采用求解自由面的VOF法进行浸润面的计算.地下河槽及矩形土坝两个算例表明,无论对于渗流量、浸润面还是溢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渗流规律。依据页岩气藏储层地质及开发特征,建立页岩气渗流模型,充分考虑页岩气在基质中的吸附-解吸、Knudsen扩散及渗流作用,采用表观渗透率函数、岩石压缩性吸附影响系数,对常规油气藏渗流方程进行修正,并考虑球型基质向裂缝不稳态扩散窜流,建立无穷大外边界双重介质页岩气藏水平井渗流模型,绘制页岩气藏水平井渗流压力曲线图版,分析储层、渗流及水平井等敏感参数对水平井压力变化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在页岩气藏渗流中后期阶段,表观渗透率函数、岩石压缩性吸附影响系数对水平井压力特征影响较大。扩散-渗流、吸附-解吸特征是准确描述页岩气渗流规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尺度渗流效应,分析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根据力学平衡方程和压汞实验数据,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非线性渗流特征,并引入动态阻力梯度概念,实现对低渗储层非线性渗流的动态表征。结果表明,边界层、流体屈服应力、边界流体体相流体间的表面力对低渗透渗流形成的附加阻力,是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原因;非线性渗流特征在不同的驱替压力梯度下一直存在,在低驱替压力梯度下明显,高驱替压力梯度下弱化;采用动态阻力梯度代替启动压力梯度对非线性渗流进行表征更加合理;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动态驱替梯度曲线特征为先从一个比较高初始值瞬间降落,之后逐渐增大;动态阻力梯度与驱替压力梯度的比值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三维效益的综合发展水平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两方面来研究,相应地应用了变异系数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给出企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将高等数学中导数与线性代数中矩阵知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企业三维效益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模型,最后结合2个评价模型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诠释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质量不高与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产生联系的背景知识会使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效率下降。少数民族的数学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数学文化课程开发,民族数学教学案例的编写,结合学生实际按照"情景——问题"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少数民族数学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即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首先阐述了三元复合驱驱油过程的微观机理.既而在此基础上从细观水平实验研究了原油/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的流变性,进而揭示了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最后建立了原油/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理论分析结论基本吻合,说明所建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高温下岩石内部结构易发生破坏,渗流规律不再遵循达西定律。针对这一情况,从变形介质渗流理论入手,建立高温下岩石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热压力梯度的作用,可为高温下的多场耦和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理念的基本取向是必须够用,强调直观性、降低理论性,强调工具性与应用性、与专业的结合,强调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高职数学》课程的开发在实践层面基本没有走系统化的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项。《高职数学》课程内容体系形态比较丰富,从知识单元的联结方式可分为体系化和模块化两种模式,从内容倾向上取介于专业数学应用和"纯数学"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从教学内容架构方式上看,有以数学学科知识逻辑链条为骨架和以应用情景为枢纽组合内容的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6.
借助高等数学的多个应用实例,论述了高等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经济管理、军事战争等不同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分析中一些等式的概率方法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数学分析中等式和极限式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对几个具体例子的证明来说明构造概率模型证明一类等式和极限式的概率方法,这样把概率论的知识与其他数学分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联系起来,从而拓宽了解题思路,显示出概率方法在应用上的广泛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就岩石央糙率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裂隙水流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天然大理石板人工构成开裂隙模型所进行的大应力高水头耦合试验研究,对大理石板在糙度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表明,该岩面糙率符合斯分布,由此得出了数值岩面,同时,用数学模型确定了裂隙面接触状态与应力的关系,用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地描述了裂隙流渗随应力变化的渗流特性,从计算途径验证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普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学生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始终处于分离的状态,老师严重缺少数学与高职专业相结合的素材。为了加强高等数学和学生专业课的衔接,探讨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在高职学生专业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0.
考虑解吸扩散过程的煤层气流固 耦合渗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层甲烷运移包含解吸、扩散和渗流过程,同时又存在渗流场、变形场和应力场的动态耦合作用。本文建立考虑解吸、扩散过程的气、水两相渗流场与煤岩体变形场以及物性参数间耦合作用的多相流体流固耦合渗流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试井资料的实际数据与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模拟的结果比较表明流固耦合模型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