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5-10~2007-06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50例颌面部骨折病人进行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处理.结果: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比二维图像及平片更为优越,无论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骨折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均优于其它常规检查.结论:SSD及MPR能在二维图像或平片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髁状突游离再植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 :对 2 8例高位髁状突骨折行髁状突游离再植 ,对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 1年患者中 2 8.6 %有错 牙合畸形、开口与咀嚼障碍、关节区症状等临床症状 ,4 6 .4 %有髁状突畸形、髁状突再移位和骨关节炎等影像异常表现。结论 :髁状突游离再植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有关 ,影像异常较临床症状更常见 ,准确复位骨折和稳定固定骨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治疗殊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共44侧裸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一年进行临床结果观察分析。结果: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X线检查、咀嚼力、关节及周围肌肉弹响和疼痛等6个方而作为评价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0.6%。得出: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根据术前摄片对26例移位髋臼骨折,CT平扫和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并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26例患者获得1~4年,平均2年的随访,根据Matta临床标准评定:优14例(占55%),良8例(占30%),可4例(占15%),优良率85%.并发症主要有坐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和异位骨化.结论 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而术前正确诊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入路,是改善复位质量及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讨CR(计算机X线摄影)、CT(计算机断层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在脊柱结核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回顾性调查我院经病理学确诊的56例脊柱结核患者,分析比较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的价值。56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56例患者行了计算机X线摄影(CR)检查,26例患者行了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38例患者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行CR检查的56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的CR片能将患者的椎间隙消失或狭窄、骨质改变等清晰的显示,有30例患者的CR片能看到软组织阴影。行CT检查的26例患者其CT均显示了清晰的钙化、椎体骨质改变,CT检查下患者的附件均未见明显的异常,有23例患者的CT能看到软组织阴影。行MRI检查的38例患者,其MRI均能看到软组织受累,附件均未见明显的异常,38例患者的椎间隙消失或狭窄均能清晰的显示。病变T2WI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低信号为主。CR仍是脊柱结核诊断的一种常用方法,能从大体上观察脊柱结核患者的结核发生部位、侧突畸形、脊柱有无后突、椎间隙变化等;CT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病灶中的钙化灶及死骨情况;MRI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椎管受累、椎旁脓肿形成、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等病理改变情况,三者结合有助于临床上脊柱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对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进行CT扫描及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与术前扫描一致。94例患者经2-5a随访,优82例,良10例,差2例。结论 本组病例靠临床表现提供线索,确诊、定位需要CT扫描检查。以手术为主,切除椎板、半板、开窗,松解神经通道,彻底清除病变,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7.
杨军 《甘肃科技》2013,29(12):132-133
对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图像对踝关节骨折诊断效率进行了评估。就此所纳入的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DR图像、CT轴位图像及多排螺旋CT重建图像分别进行了独立阅片,对其诊断符合情况进行了统计学比较。所纳入的62例踝关节损伤病例中,共发现骨折76处,其中单纯内踝骨折为23例,单纯外踝骨折为26例,内、外踝同时骨折为13例。通过盲法诊断,其不同影像方法的检出率如下:1)单纯DR摄像共诊断:发现骨折63处,诊断符合率共82.3%,共漏诊13处;2)通过CT轴位图像进行诊断:共发现73处骨折,诊断符合率为96.1%,共漏诊3处;3)通过CT轴位图像+重建图像诊断:76处骨折全部检出,诊断率为100%。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以克服DR及CT轴位图像的不足,能够有效地诊断踝关节骨折,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我院两年来经CT检查31例39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病例。本资料研究表明椎体压缩性骨折形成椎管狭窄,椎管内游离碎骨片及附件骨折发生率较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CT扫描可较好地发现上述改变从而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三柱结构的稳定性分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进而可有效地指导治疗,手术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等。以及对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作者认为CT扫描应成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对;Ⅱ°-Ⅲ°以上压缩性骨折更应尽早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9.
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DSA)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19例),囊性病变(5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20例),病变周围见肺气肿(4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5%.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螺旋CT,尤其是增强螺旋CT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其它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外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128层螺旋CT对各个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还能详细了解各解削结构的空间关系,是目前诊断外伤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多层面重建技术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外伤后临床及X线检查后怀疑脊柱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后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分别进行VR及多方位MPR重建.结果 常规横断位扫描发现骨折41例47处;VR只能显示形态改变,均为可疑,无法确定骨折线;MPR共发现49例81处骨折.结论 MPR技术的运用,在脊柱骨折的诊断中具明显优势,尤其在判断新近骨折更具价值,能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螺旋CT术前对直肠癌分期准确率为89.5%,其中T分期准确率为87.8%;N分期准确率为92.6%.结论 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骨、鼻软骨骨折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最佳的复位方法.对500例鼻部外伤患者的鼻骨骨折X线侧位和轴位摄片(其中162例同时做CT水平扫描)等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50例诊断为双侧鼻骨骨折,单侧鼻骨骨折23例,鼻软骨骨折25例,单纯上领骨额突骨折21例,鼻骨上领骨额突复合骨折16例,鼻骨,上领窦上领骨额突和筛骨垂直板复合骨折6例,鼻骨鼻副窦复合骨折4例,鼻眶骨折9例.均行手术和手法复位.结果:490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不佳.结论:X摄片鼻骨只能诊断双鼻骨同时骨折,而单侧鼻骨骨折,上领骨额突骨折,筛骨垂直板等复杂骨折CT扫描均能清楚显示.可见鼻骨X拍片和鼻骨骨折CT扫描在诊断鼻骨骨折中二者不可缺一.鼻骨骨折和鼻软骨骨折同时要有两位耳科专科医师参与则诊断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术前对直肠癌分期准确率为89.5%,其中T分期准确率为87.8%;N分期准确率为92.6%。结论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医学影像学是以物理学手段检查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图像,根据图像所显示的特点,对所患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人体器官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使临床诊断发生深刻的改观,尤其于1972年CT技术应用于临床,使影像学诊断又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目前的医学影像学已基本形成独立的体系,有:传统的X线检查(含影像增强与电视录象系统);超声体层检查(含幅度调制型-A型及辉度调制型-B型);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rTomography)简称CT;磁共振扫描(Magm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亦称磁共振成像术;核素图像诊断技术,是显示人体器官的放射性核素图像;血管造影术,尤其是数字减影造影有增强血管影像的作用;介入性放射学亦称手术放射学是在X-线CT或超声波的影像监视下进行治疗或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将不同密度的器官清晰的分辩,而且磁共振能在病早期的生理生化的变化,按弛豫时间诊断癌早期的变化,这并不亚于六十年代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给临床医学  相似文献   

16.
选用PICKERPQS螺旋CT ,通过表面遮盖法 (SSD) ,完成三维重建。使在术前可正确评估平台骨折累及部位、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 ,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在所选的36例输尿管病变病例中,其中肿瘤8例,结石13例,结核4例,炎症5例,外压性狭窄3例,畸形2例及囊肿1例。注射对比剂80-100ml后延迟5-15分钟进行肾及输尿管螺旋CT扫描,保存图像,重建间隔2.5mm,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建立泌尿系统立体图像。结果:所有病例病灶与输尿管的关系显示更加明确,病灶范围、形态、狭窄程度或梗阻段显示得更为全面细微。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有利于明确输尿管梗阻的真正原因,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类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诊断性CT的扫描在18F-FDG PET-CT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0月- 2005年12月,同时行PET/CT及诊断性CT检查的1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岁)病例资料.结果诊断性CT的扫描,15例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诊断得到确定或更正.结论诊断性CT扫描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东东  赵致平  侯宗贤 《甘肃科技》2023,(3):104-106+111
探讨宝石CT前处置流程的优化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电子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176例,通过合理的前处置流程,行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CT)腹部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系统分析影像学分期结果和胃癌肿块影像学特征。以最终手术病理为标准,176例患者影像学分期中,T1、T2、T3、T4的准确率为89.36%、93.28%、96.57%、95.62%。在胃癌术前影像T分期中,宝石CT平扫及多期增强检查,并施以合理的前处置流程,准确率较高,是临床诊断和诊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