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讨论了组合信道纠错码、提出一种用ROM构成的组合信道纠错码的译码器.这个译码器将检测随机错误图样检测器和检测突发错误图样检测器合并在一起由ROM完成.因此.译码器结构简单.这种译码器适于校验位较少的组合信道纠错码的译码.还给出了可用该方法可译的部分组合信道纠错码.  相似文献   

2.
刘延海  张亮 《科技资讯》2011,(32):3-3,5
总体介绍了RS码的基本理论,讲述了RS编解码的基本方法。实践证明,RS编解码适用于大多数无线通讯信道的纠错码。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量子纠错码是量子纠错码中一类重要的码。因为量子比特翻转的错误概率小于量子相位翻转的错误概率,所以量子纠错需要考虑到非对称的量子信道。文章利用有限域上的经典常循环码,通过非对称量子纠错码的CSS构造法构造了2类非对称量子纠错码。所构造的非对称量子纠错码是新的,同时达到了非对称量子纠错码的Singleton界,因而也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移动信道统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移动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案。该方案根据移动信道性能的变化自适应地选择纠错码。讨论了采用3种纠错码的原因,分析了它们的纠错能力及硬件实现的基本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实现可靠而有效的肿速移动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5.
采用构造码率为1/2的大数逻辑可译二进制突发错误纠错码的方法,提出了构造码率为2/3的(3m,2m)大数逻辑可译二进制突发错误纠错码,该码能够纠正所有长度小于等于b(6=[3(m-1+h)/(12+h)],其中h=[(m-1)12/12])的闭环突发错误模式,并由此得出构造此类码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纠错码技术已广泛用于数字通信系统。讨论了在HF信道上的纠错编、译码的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7.
通过卷积编码的信息来估计信道信噪比 ,以利于ADSL网络的自适应传输 ,由于算法简单实用 ,且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实时地更新信道信息 ,故非常适合于实际运用 .文中的仿真结果表明 ,该基于循环纠错码的信道信噪比估计算法在实际系统中具有很好的性能 .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环境中,由于信道的时变特性,单纯的FEC或ARQ机制往往无法提供所希望的系统性能。为了提高数据及图像的传输可靠性,需采用ARQ与FEC相结合的混合ARQ差错控制方案。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以Turbo码作为纠错码的混合ARQ方案,然后研究了基于Turbo码组合译码的有限次重传混合ARQ方案,给出了传输方案及组合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低Eb/No时,该方案对通过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典的基于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AWGN)模型下的软判决译码算法不适用于光通信乘性噪声信道的问题,分析了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APD)接收机和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接收机信道的非对称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乘性噪声信道的非对称特性可用发送“1”,“0”码的标准差之比来衡量,且两者比值越大,说明信道的非对称性越强。接着分别给出卷积码、Turbo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在乘性噪声信道下的译码方法,并仿真了纠错码在非对称高斯模型下的译码性能和在AWGN模型下的译码性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译码算法做相应的修正后,纠错码在2种信道模型下皆具有较好的净编码增益,同时在非对称高斯模型下的译码性能要优于在AWGN模型下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个典型移动数字信道为背景,利用已建立的三状态Markov模型参数求得在无交错和有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信道错误分布概率P(n,m)和P_I(n,m);根据目前在移动数字信令中常用纠错码的对偶码的重量分布,利用了Macwilliams恒等式,计算出了这些码的重量分布A_i,最后由得到的A_i、P(n,m)和P_I(n,m)结果对有无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移动数字信令纠错码的检纠错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反馈信息的喷泉码在选择合适的度分布函数下可以有效降低译码开销.将DALT码与基于反馈信息的SRSD度分布函数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在删除概率较低信道中使用的单反馈SLT编码方法.与传统LT码相比,该方法仅增加一次反馈,降低了编译码过程的复杂度,其编译码复杂度、开销等均与信道删除概率有关.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删除概率信道中,采用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传输中编码包的个数,其喷泉码性能优于传统的LT码和SLT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静态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上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非规则LDPC码在相同的调制方式,不同的映射模式下的误码性能,并与规则LDPC码的性能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在静态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上,不同的映射模式下,非规则LDPC码的误码性能均优于规则LDPC码的误码性能,非规则LDPC码在相同的调制方式下,格雷映射的误码性能优于自然映射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分组Turbo码译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由扩展汉明码构建的分组Turbo码,提出了一种可行的估计无竞争码字比特外部信息值的取值方法,并与现有文献中的方法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高斯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都得到较好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强避免冲突码适用于无反馈异步多址冲突信道,码中所包含的码字的个数称为码的容量,它是系统中所支持的潜在用户的个数.给出了重量为3的强避免冲突中心码容量上限.进一步通过直接构造,证明了某些码类容量能达到上限.  相似文献   

15.
Turbo码在瑞利慢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瑞利衰落信道的编码信道模型,给出与这些模型相对应的仿真方法.然后针对充分交织瑞利平坦慢衰落信道,在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对Turbo码的译码算法Log—MAP进行修正,并进一步对影响Turbo码性能的主要参数:迭代次数、交织器长度、编码效率、分量编码器结构进行仿真与分析,得出的仿真结果可以指导实际无线信道中设计合理的通信Turbo码。  相似文献   

16.
卫星通信中多重Turbo码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星通信信道具有功率受限、带宽充足的特点,要求采用具有强大纠错能力的信道纠错技术.Turbo码以其接近信道容量的纠错能力而在卫星通信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重Turbo码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带宽特性,并能克服功率受限的弱点.针对卫星通信的需要,采用了多重Turbo码的编码形式,设计了几种译码结构,对不同译码结构的纠错能力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具有接近信道容量的纠错能力,同时由于码长较短,为实际实现和处理时延的减少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7.
短LDPC码和RS码基于BP算法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PC码和RS码是目前2种较为常见的纠错编码,在深空通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相同码长和码率的情况下,对短LDPC码和RS码2种线性分组码在AWGN信道下进行了基于BP算法的性能比较.短LDPC码使用LLR-BP算法,RS码使用自适应置信度传播(ABP)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相同条件下,短LDPC码比较RS码表现出优越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8.
随机构造的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码长的增加,所需存储空间过大,编码复杂度过高.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具有代数结构的有限几何LDPC码.基于有限域几何空间的点和线来构造校验矩阵,并通过矩阵行列分解得到不同码率、码长的非规则QC-LDPC码.该类LDPC码是准循环码,其编码复杂度与码长成线性关系,对应的Tanner图没有4环存在.仿真结果表明:MSK调制、AWGN信道条件下,该类码与类似参数的随机码相比较,当信道误码率为10-6时,译码增益约为0.05~0.15dB.  相似文献   

19.
LDPC码和RS码是目前2种较为常见的纠错编码,在深空通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相同码长和码率的情况下,对短LDPC码和RS码2种线性分组码在AWGN信道下进行了基于BP算法的性能比较。短LDPC码使用LLR-BP算法,RS码使用自适应置信度传播(ABP)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相同条件下,短LDPC码比较RS码表现出优越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李鸿林  王伟利 《应用科技》2009,36(12):13-16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CM—ID)是一种编码、调制和迭代译码相结合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译码.BICM—ID在结构设计上加入了比特交织器和软输入软输出(SISO)译码器,结合迭代译码,最终实现次优译码.不同的编码方法在BICM—ID系统中也有着很大的性能差异,针对几种常见纠错编码方法——卷积码、Turbo码、LDPC码,在BICM—ID系统下的误码率性能进行比较.仿真得到系统在AWGN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曲线,表明不同纠错编码的BICM-ID系统性能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