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访谈调查法得到能够引发听障儿童内疚情绪的各类情景,考察初中、高中听障儿童在不同情景中内疚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根据调查所得编写情景故事,将情景类型设定为2个水平,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用自我报告法完成相关问题.结果表明,诱发听障儿童内疚的情景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情景;初高中听障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相比于父母交往情景,听障儿童在朋友交往情景中的内疚情绪理解能力更高.以上结果说明,听障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270名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跆拳道在改善大学生身体自我意识情绪和消极完美主义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8周的跆拳道实验干预,大学生在在身体羞愧、犹豫迟疑、害怕失败、过度计划和消极完美主义总均分上显著低于实验前;在身体内疚、自大自豪、真实自豪、身体自我意识情绪均分因子上皆显著高于实验前;在过度谨慎和极高目标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女性在身体羞愧差值显著高于男性,男性身体内疚差值显著高于女性;男女在自大自豪、真实自豪和总均分差值上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故事情境访谈法收集60名儿童数据,从情绪体验、情绪归因及情绪作用三个层面分别探讨4-5岁儿童的内疚情绪理解特点以及性别差异,并观察权威人物的评价是否能够促进儿童理解内疚情绪。结果表明:(1) 4-5岁儿童在情绪体验、情绪归因和情绪作用三个层次上均没有达到很高的理解水平;(2)情绪体验层次上,性别在违规内疚(χ~2=26.340,P0.01)和虚拟内疚(χ~2=6.345,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加入人际评价后,男孩和女孩判断为负性情绪的人数均有所增加;(3)内疚归因层次上,性别在伤他内疚、违规内疚、虚拟内疚和虚拟内疚加入人际评价后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在虚拟内疚情境下,在加入人际评价后,男孩和女孩回答补偿倾向的人数均有所增长。说明4-5岁儿童的内疚情绪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男生和女生对违规内疚和虚拟内疚的理解存在差异,权威人物的评价对内疚理解有促进作用。帮助幼儿提高在不同情境下的内疚理解能力,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45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道德推脱是否通过内疚影响大学生的合作倾向,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移情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以后,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合作倾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内疚在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的合作倾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移情调节了道德推脱通过内疚影响合作倾向问题的中介作用前半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不同情绪启动状态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筛选60名实验被试,通过问卷法及实验法考察大学生在不同情绪启动状态(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下的执行功能影响。结果 (1)不同情绪启动状态的主效应显著,被试在积极情绪启动状态下的执行功能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启动状态的执行功能得分。(2)手机依赖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高手机依赖被试的执行功能得分与低于低手机依赖被试的执行功能得分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的情绪启动状态对大学生执行功能能产生影响,而手机依赖程度对大学生执行功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乐观偏差现象已被广泛证实,为了探讨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在乐观偏差产生中的相对作用,本研究在提示将来事件相关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指导语操纵判断目标,要求被试分别客观理性和凭借直觉对将来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和时间距离做出判断。结果显示:与无提示条件的控制组被试相比较,提示条件的两组被试(直觉判断组、理性判断组)自我风险知觉显著提高,而直觉判断组和理性判断组的自我风险知觉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风险性现实因素增加自我风险知觉,且不受判断目标的影响。这表明提示现实因素对乐观偏差的影响是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羞耻性自传体记忆: 基于自我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rkus和Kitayama的自我文化理论, 考察羞耻情绪在中美两国文化下的差异。69名中国大学生和65名美国大学生作为被试, 每个被试被要求回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羞耻性事件。之后根据羞耻自传体记忆的特点及理论假设, 制定了编码规则。根据编码规则, 对每个记忆进行编码统计。研究结果显示: 1) 中国被试羞耻性自传体记忆的具体程度高于美国被试; 2)中国被试的羞耻记忆出现更多人际关系的内容; 3)中国被试更多报告羞耻事件发生在童年和青春期, 更多涉及学校和老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人格词汇学研究和内隐观人格假设为方法学基础,旨在研究大学生经济自立词汇内隐观的结构和特征,为建立经济自立的人格理论提供相应的前期研究依据。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要求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地使用形容词来描述经济自立的大学生具有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对127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按照形容词频数出现的高低编制出形容词调查表;第二阶段使用编制出的形容词调查表,要求被试按照7级评分制对符合自己的程度进行评价,对414名大学生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为经济自立重要性的前10项主要以积极意志品质的词…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MPR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8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⑴手机依赖问卷包括事实行为、行为倾向、认知、情绪和意志五个维度。⑵是否为学生干部和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在手机依赖上差异显著。⑶被试在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神经质上与常模持平,在掩饰性上低于常模;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在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使用手机时间在内外向上差异极其显著。⑷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⑸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有回归效应。这说明不同身份(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与不同手机使用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手机使用时间)被试有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其所在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自评抑郁量表(SDS),随机抽取上饶师范学院163名大学生,东华理工大学74名大学生和中国药科大学70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有抑郁倾向与无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其家庭亲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4.87,P<0.01),在家庭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1.17,P>0.01)。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所在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性别(χ2=2.85,P>0.01;χ2=8.96,P>0.01)、城乡(χ2=3.95,P>0.01;χ2=1.49,P>0.01)和年级(χ2=8.66,P>0.01;χ2=6.55,P>0.01)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评抑郁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偶无"、"有时"、"持续"三个因子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没有抑郁倾向学生的得分。在"经常"因子分上,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和无抑郁倾向的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诱因之一。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公开招募的方法,在北京某理工科院校本科学生中筛选出学习倦怠且适合团体干预的20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控制组,对干预组实施为期7周的团体辅导,考察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对理工科院校本科男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采用学习倦怠量表、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0名男生进行干预前测、后测以及一个月后的追踪测量.结果表明,控制组被试在3个时间段的测量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被试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后测、追踪测量得分显著低于前测结果;在行为不当维度上追踪测量得分显著低于前测结果.干预后被试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干预后和追踪测量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因此,团体辅导对学习倦怠大学生有一定程度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首次探讨了抑郁人群想象他人未来的异常,并关注了未来想象的准备时间和持续时间.被试分为抑郁倾向组和非抑郁倾向组,将20个积极未来事件和20个消极未来事件分别以"我"或"周潇"(代表陌生他人)为主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想象这些事件,并评估这些事件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可能性、生动程度、情绪感受和与自我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未来事件想象的持续时间、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评估方面,抑郁人群对他人的预期均与自己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探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作用效果。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教干预的艾滋病患者48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及护理后3个月自我效能感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3个月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高于护理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缓解负性情绪,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大学生元认知、情绪智力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关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大一、大二学生450名。然后对被试采用《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和《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元认知能力普遍偏高,受年级因素的影响,大一学生元认知能力高于大二年级;大学生情绪智力普遍偏高,受独生子女因素、年级以及专业的影响;大学生元认知能力以及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调节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元认知计划可以对情绪智力进行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表情识别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能力。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实验研究技术,考察两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的眼动实验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识别快乐、愤怒面部表情时,注视次数差异显著;最大瞳孔距离差异不显著;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16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6个执行功能任务的测量,从中筛选出高抑制能力和低抑制能力被试各15人,考察被试在不同难易程度图形推理题目上的得分、反应时以及眼动模式的差别.研究发现抑制能力与推理得分之间的相关并不显著,但低抑制能力的被试注视频率显著高于高抑制能力的被试,而平均注视时间则显著低于,另外低抑制能力组倾向于采用选项剔除策略,而高抑制能力组倾向于采用规则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养老院老人与在家老人抑郁情绪之相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24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状况.其结果表明:(1)养老院老人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上差异较大,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而在家老人抑郁情绪在性别上则差异不大;(2)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3)丧偶老人抑郁指数显著高于未丧偶老人,且养老院丧偶老人抑郁指数高于在家丧偶老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内网络成瘾与孤独之间的双向发展关系,对某省两所高校的750名大一新生进行横向调查,从中随机抽取356名被试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纵向追踪,被试分三次(T1,T2,T3)填写孤独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中间平均间隔1个月.结果表明:T2-T3,孤独感和网络成瘾可相互显著正向预测,且这种双向预测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孤独与网络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T2时间点是开展大一新生孤独和网络成瘾干预的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约束能力会随着其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强。大学生已经成人且处于知识学习的高端,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但他们毕竟年轻,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其情绪波动较大,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使情绪的冲动性和爆发性左右了自己的言行,那么往往会做出错误的举动。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客观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将自己的需求与现实相结合,注意需求的合理性;学会处理各种压力,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调控情绪并化解消极情绪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韧性的个人力、支持力、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维度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在个人力、情绪控制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在支持力、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过度保护分别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