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造成大学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关怀.道德关怀教育以人生美德系统的建立为目标、以道德情感的激发为基本方式、以平等互助的主客体关系建构为模式,为大学德育实践与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道德包括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两个方面,并且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于现实中知性德育与实践德育相分离、缺乏对教师道德主体的关怀以及教师的异化使得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相互分离,因此不利于教师道德发展。所以应加强实践师德教育、关注师德主体、考虑教师现实需要,增强职业认同感,促使教师自我实现。教师道德是一个综合体,应该突破传统的师德思路,从多角度来思考教师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付官火 《科技资讯》2010,(2):169-169
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处境尴尬,效率低下,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德育走入怪圈,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育流于说教,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因此高校德育应理性回归,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基本素质,在现实情景下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使道德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高校德育方能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工作中知识与道德的二元对立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现代性思维的产物,潜伏着知识评价与道德评价相脱节的危机.为了追求教育的整全性,应该树立适合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建立有效的德育培养机制,营造富有德育内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徐晓荃 《太原科技》2002,(5):15-15,17
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以柯尔堡为代表的西方德育理论,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从实践中获得道德上的成熟,认为实践过程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构建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道德责任教育体系的建设要以对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引导为中心,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着力提升高校道德责任建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以道德责任教育与大学生个性专长发展有机结合为重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观与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社会实践为培养模式,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对道德责任教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高校德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网络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大学生道德失范。文章论述了大学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梅苏蔓 《科技信息》2010,(6):354-354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偏重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情感,导致知行分离,德育的实效性不高。本文解析了道德情感的相关概念,透过我国高校道德情感教育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从而着重提出了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刘继祥 《科技信息》2013,(19):326-326,334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无问题,在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德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造成中学生道德及德育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社会、老师、学生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其中,学校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教育对学生道德的渗透,因为,不同于政治说教,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与情感教育,学生容易接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广泛地重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应该研究更先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审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造假现象,反映了学校在儿童教育中道德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即道德内化的失效。要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精神的内化,需要在教育研究层面上探寻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发生机制,在教育实施层面上进行必要的教育学设计和转化,在惩戒机制上建立必要的道德规则约束。  相似文献   

11.
潘勇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29-131
大学网络德育存在着现行德育模式与网络德育发展的相互碰撞、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监管乏力、非德育网站管理的先进与大学网络德育队伍及其德育网站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正视和研究这些问题是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政治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探讨了如何改变我国知识性德育(仅通过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重视道德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3.
张为为 《科技信息》2006,(12):111-1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德育内容、方法、途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德育的教育模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与拓展,向现代经济道德拓展与延伸,要特别强调培养新的经济发展观、资源价值观和生态生产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撑体系和新型的经济道德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曾凡敏 《科技信息》2009,(20):I0025-I002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两者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有健康的道德教育才有健康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正确的道德教育观与正确道德教育实施方式可以极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滋生学生美德最肥沃的土壤。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看传统道德教育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传统道德教育是一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忽视学生发展性需要的满足的教育,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够的教育。由道德教育带来的道德焦虑与道德冲突,是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将道德体验应用到德育教育中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道德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中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道德体验的意义、道德体验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及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中的运用方法,期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体验活动,来很好地将道德体验融合到德育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历史因素和社会转型期造成目前社会道德失范,未成年人道德困惑是社会道德困惑的映射,又因为教育的误区而加剧。其解决必须依靠学校主动构建校园德育小气候,一方面达到教育机构及教师道德困惑的解决.一方面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培养道德情感: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通过论证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多年的高校德育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性进行深入地探讨,这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大学生,不仅需要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素质,还必须有良好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因此,基于成功心理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健康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在德育实践中引入成功心理教育将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令人担忧,已成为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教育界、学生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高校而言,需把德育放在与才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革新目前的大学生德育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内涵,大学办学理念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德育取向,然而将道德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是当今世界知名大学办学理念的共同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学办学理念具有德育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和调节功能。当前,我国大学需要重视办学理念的德育意蕴,突出办学理念的道德定位,秉持崇高的道德追求,着眼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