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28(2):143-143
量子点通常用于生物医药研究中的成像和传感,但是由于其中一些组分含有重金属,量子点的毒性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最近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在科学家将含有重金属的量子点注入一些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内后,实验动物虽然未出现急性中毒反应,但是化学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
InxGa1-xN/GaN应变量子点中激子的结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效质量方法和变分原理,考虑内建电场效应和量子点的三维约束效应,研究了InxGa1-xN/GaN应变量子点中的激子结合能随量子点结构参数和量子点中In含量x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点高度L和半径R的增加,结合能降低,随着量子点中In含量的增加,激子的结合能增大.对给定体积的量子点,激子结合能存在一最大值,此时电子、空穴被最有效的约束在量子点内.对不同体积的量子点,最大值的位置在量子点高度L=1.7nm附近取得.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的《QP—PQ:量子概率和白噪声分析》系列丛书的第15卷,也是2001年3月在德国举行的“量子概率和无限维分析国际会议“的论文集。书中反映量子概率和无限维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在量子随机积分、随机极限、量子远距传物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发现,对硅量子点表面的钝化条件不同,引入的局域态也不同。我们分别用Si=0和Si-O-Si键对量子点表面进行钝化,在带隙中引入了局域态;而分别用Si—H和岛一OH键对量子点表面进行钝化,在带隙中没有引入任何局域态。结合硅量子点的制备实验和发光的检测,可以解释硅量子点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在水相中合成了稳定的CdS量子点;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CdS量子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巯基乙酸很好地修饰了CdS量子点,所合成的CdS量子点的平均粒径小,分散性好.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量子点有较好的发光性能.与此同时。还定性分析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量子点的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牛血清白蛋白的加入使其共振散射性能有规律地增强.  相似文献   

6.
新量子宇宙     
本书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新量子宇宙的新著。量子力学不仅可以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等微观物质,也可以了解星体等宏观物质和宇宙的本性。关于量子宇宙的首部著作出版于1987年。随着量子力学的新进展,也发展了量子宇宙学的一些新研究,为本书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运用变分方法,考虑内建电场效应和量子点(QD)的三维约束效应的情况下,研究了类氢施主杂质在量子点中的位置对Ⅲ族氮化物量子点中束缚激子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类氢施主杂质位于量子点中心时,对于InxGa1-xN/GaN量子点,量子点高度和In含量存在临界值,当参数大于临界值时,约束在QD中束缚激子的结合能升高,激子态的稳定性增强,提高了激子的离解温度,使人们能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到半导体量子点吸收谱中的激子峰。而类氢施主杂质总是使束缚在GaN/AlxGa1-xN量子点中激子的结合能升高,载流子被更强的约束在量子点中。说明对GaN/AlxGa1-xN量子点,杂质使人们能在更高温度下观察到量子点中的激子。类氢施主杂质位于量子点上界面时,束缚激子的结合能最大,系统最稳定;随着施主杂质下移,激子结合能减小,激子的离解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头计算的非限制Hartee-Fock-Roothaan(UHFR)方法.计算三量子点花样体系的基态能,进而研究它的化学势、附加能谱和电子电容谱,对于量子点花样中的每一个量子点。采用球型有限深势阱,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给出类单量子点电子的壳层填充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有效质量近似的条件下,研究弱束缚类量子点的介电常数与其半径的关系,通过室温下测得的硅量子点的光荧光光谱,计算硅量子点的介电常数,证实硅量子点介电常数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玻璃中的半导体量子点通常是球形的纳米微粒,退极化因子在各方向均为l/3;借助于介质极化理论的一些一般结果,得到球形量子点内的有效电场;量子点内的有效电场与玻璃中的电场成正比,比例系数决定于玻璃和半导体量子点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1.
本书为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的《量子概率和白噪声分析》丛书的第14卷,是2000年9月23~29日在意大利举办的有关量子力学和量子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进传统的溶胶-凝胶法,以乙酸锌为前驱物并优化反应温度,经水解缩聚胶化、加热反应和化学沉淀而得到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为改善量子点的光稳定性,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MS)作为修饰剂对量子点进行氨基功能化.采用TEM、UV、PL、XRD、FTIR等技术对量子点进行表征,重点考察了pH对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基功能化氧化锌量子点(ZnO-NH2QDs)的荧光强度随pH降低而减小,在pH为7.0的水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3.
摘要:纳米材料的研究在近年来是材料科学中研究的重点方向,而纳米硫化铅作为新型的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受到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实验以求控制其量子点的颗粒变化,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本身性质的改变。文中我们采用化学液相法,使用溶液混合反应共沉淀制备硫化铅量子点,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表征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的通过调制反应溶液的浓度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改变了硫化铅量子点的颗粒尺寸,制备了粒径由7nm到20nm的硫化铅量子点。颗粒尺寸的变化也导致了量子点光学特性和能带的改变。从实验的结果上可看出,实验成功制备了结晶性良好的纯硫化铅量子点,再通过形貌及性能的表征分析后,发现量子点的能带岁颗粒尺寸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对量子点本身光学性能的研究,我们可以使其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更好的应用,同时对新型材料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硫化铅;量子点;能带;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量子点量子阱中的极化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研究了量子点量子阱中的电子态,对阱外及阱内的两种束缚态都进行了考虑,然后采用微扰方法,对量子点量子阱系统中的极化子效应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CdS/HgS为材料的量子点量子阱 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极化子效应对电子能级的修正明显并且不能被忽略。  相似文献   

15.
碳量子点光催化剂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其较窄的可见光吸收范围限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本文以葡萄糖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氧掺杂的碳量子点光催化剂。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证明碳量子点结构中氧掺杂含量为34.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确定氧掺杂能诱导中间带隙的产生进而增强了碳量子点在可见光和红光区域的光吸收。Mott-Schottky曲线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确定该碳量子点的能带结构满足产氢反应的热力学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酸牺牲剂存在下,该碳量子点在可见光和红光照射下均具备良好的光催化制氢性能。此外,以棉花和蔗糖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也合成了氧掺杂碳量子点光催化剂,且它们在可见光和红光照射下均能实现高效光催化制氢。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高斯基函数的限制Hartree-Fock-KRoothaan(UHFR)方法,研究球型量子点的剩余量子填充效应,量子点的三给限制势采用了有限深势阱,我们主要考虑量子点内电子相互作用,对于试探波函数中高斯基函数,采用了简化计算的两参数法,在此球型量子点中,可以得到类原子的剩余电子填充的壳层结构。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本研究组近年来量子点人工光合成制氢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从量子点与氢化酶模拟化合物、量子点与过渡金属离子、量子点敏化光阴极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氢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对光生电荷(电子和空穴)的有效捕获是提高人工光合成分解水制氢效率的关键,并展望了未来人工光合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本研究组近年来量子点人工光合成制氢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从量子点与氢化酶模拟化合物、量子点与过渡金属离子、量子点敏化光阴极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氢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对光生电荷(电子和空穴)的有效捕获是提高人工光合成分解水制氢效率的关键,并展望了未来人工光合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量子点异质结构是窄带隙材料以纳米尺度连贯插入单晶体点阵中.这些微小结构为改进异质结构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拓宽它们的应用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与量子阱激光器相比,量子点激光器因具有delta样的电子态密度而具有优异的光激发特性.近年来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的进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某些最重要的应用方面,量子点激光器已经超过了量子阱激光器的一些关键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效质量近似和变分原理,考虑量子点的三维约束效应,对柱形量子点光学特性在有无内建电场时随量子点结构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建电场对量子点的发光波长和激子基态振子强度等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量子点高度的变化对量子点光学特性的影响要比量子点半径的变化对量子点光学特性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