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新兴产业概念、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点和规律,兴产业的策略。发展规律及形成机制,探讨了提出了中国政府发展原创型新  相似文献   

2.
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南 《科技与经济》2008,21(5):31-34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自身发展的初始条件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替代逐渐丧失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是各个地区产业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而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强有力的产业扶持、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合理的空间布局是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太原科技》2010,(12):27-3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深刻把握这一规律,加强公关,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来看,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往往与技术的突破有着直接关系。利用技术预见,对通用关键技术进行选择,可以实现对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在探讨新兴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技术预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之后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例,具体描述了技术预见在培育航空航天产业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国内不同地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性质、特点和形成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新兴产业的不同阶段间战略焦点的转变包含从科学研究导向到技术应用导向、再到应用市场导向转变。本文将结合对液晶显示产业成长过程的案例分析,从时间维度演进的角度探寻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演进成型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1,(2):I0001-I0001
“十二五”期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原创型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中对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形成背景、成长动力、形成途径、发展周期、衰退路径以及如何应对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原材料、市场以及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等因素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路径;资金不足,政策变化,人才流失以及产业领导者的决断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衰退路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再走传统产业发展的道路,当前迫切需要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实现从基于企业技术需求到基于产业技术需求、从点对点分散式合作到网络集成式合作、从知识技术的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从契约式合作到一体化合作是新时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日本VLSI产业技术联盟的经验表明,构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必须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新兴产业网络以及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在认识把握历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与科技和产业革命作用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危机管理新思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概述,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伟规划。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却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偏差和问题。在此纷繁复杂的现象后面,迫切需要从哲学的高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首先阐释了产业哲学视野下产业的涵义及其发展规律,然后分析出现偏差和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绍东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40-42,56
活跃的创新活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从5个方面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既定和框架结构、技术-经济范式、主体共生模式和系统治理模式、技术轨道选择以及政策配套体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结论认为,现有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仍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韶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自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以来,韶关各地产业转移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此同时也暴露招商引资缺乏统筹协调、融资方式单一、用地缺乏规划、对口转移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全市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协调;创新园区建设融资方式;提高园区规划的科学性;打造内源性产业集群和加强产业转移对口地区交流与合作相结合来,为实现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东莞面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就东莞的发展优势来看,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支撑其产业升级。港口是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从虎门港的建设提升整个东莞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融合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基础与核心的产业发展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产业融合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广泛态势,其实质上是一种产业创新,并深刻影响着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企业等主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进我国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荣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8):725-733
在国家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建筑行业朝着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园成为实现现代建筑产业集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载体。为充分掌握我国现代建筑产业园发展现状并进行战略性思考,本文总结了产业园发展历程和宏观背景,基于充分调研梳理了我国现代建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产业特征,并以江苏省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为案例介绍了典型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中的工作举措和探索实践,剖析了当前现代建筑产业园发展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从多方共赢、统筹规划、产业优化、宣传引导、总结经验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理论对实施产业布局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布局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目标、多部门、多因素影响的经济战略部署,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产业布局的思想,避免了割裂区域内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来争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否,意在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突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对考虑产业布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联合的深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是对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深化的探索,首先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然后借鉴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学研各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价工作是政府加强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最直观的、最现实的管理手段之一,是对现有联盟发展状况、运行情况、成果产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的重要过程。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座谈、专家评审等环节,作为对现有联盟政策进行修订的重要依据。当前,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工作已经开展了8年,在此期间山西省从最初的以农业为主的联盟形式发展到现在包括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40余个省级联盟,包含400余家成员单位、数千万科研经费投入、上亿元成果转化交易额的庞大联盟形态,已经成为当前山西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通过联盟评价的方法,对现有省级联盟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以借鉴的优秀做法和当前遇到的突出问题,以管理办法为重要突破口,提出科技政策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竞争力主要决定于产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开展山东省和江苏省的产业综合实力比较,尤其是产业结构内部构成的比较分析,探讨区域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方面的提升路径选择,以直接服务于区域的产业发展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发展潜力作为研究切入视角,运用AHP方法为基本评价方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为评价目标,以科技实力、金融环境及政策环境为评价准则,构建涉及"政府采购金额总额"等共计20个数据观测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做出评价。得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依次占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