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类比于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描述法,提出用波动旋转矢量描述波形以及利用振动旋转矢量和波动旋转矢量来实现振动曲线与波形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薄壁圆柱壳旋转波动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nnell's简化壳理论,在考虑阻尼的情况下,用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旋转的薄壁悬臂圆柱壳在法向激振力作用下的线性波动振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求解圆柱壳的旋转波动振动问题.解的前行波、后行波实部为零可用来确定产生共振的频率及转速,而虚部可确定响应值大小.旋转的薄壁圆柱壳在线性振动时,有两个共振频率.波动共振响应曲线为拍,其幅值大小与波动模态阻尼比有关,一般后行波响应幅值要大于前行波响应幅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力学分析和实验证实:叶片在受敲击等瞬态激励某段时间之后,其小阻尼自由振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一阶振动固有频率所确定的基音,而其它高阶振动固有频率所确定的泛音极弱,且叶片的一阶共振频率与一阶振动固有频率极为接近。因此,对一阶共振频率的测量就可以通过自由衰减曲线法转化为对基音频率的测量,即用敲击使叶片产生能够测量的自由衰减的声音信号,将记录下的时间历程与时标比较,便可算出该叶片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4.
传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光滑,会导致电机转矩波动等问题.本文基于车辆模型,通过对比分析5种拟合变传动比曲线的性质,设计光滑的拟合变传动比曲线.分析表明,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与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常接近,并且其使电机角加速度突变最小,从而能使电机转矩的突变最小,具有最优综合性能.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弦振动横波波动方程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固定线密度时弦振动的拉力与波长、拉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利用origin软件得出实验曲线,并找出研究张力和波长曲线关系时的最佳频率及研究拉力和频率曲线关系时的最佳波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参考双激发组态相互作用(MRD CI)方法和精确的CN基态和激发态的势能曲线和平衡结构,进而将势能曲线引入到核薛定谔方程得到振动能级和两个态的电子谱项、振动常数以及转动常数.通过比较,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其中,转动常数可以准确到3位有效数字.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低频回转振动珩磨加工运动的3种复合形式,分析了回转振动珩磨的机理,建立了回转振动珩磨的运动学模型,给出了回转振动珩磨的轨迹曲线,总结了回转振动珩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Davidson修正的高精度的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Q)及Dunning等的相关一致基aug-cc-pV6Z,计算了BS自由基X2Σ+、C2Π和G2Σ+电子态的势能曲线.对势能曲线进行核价相关修正及相对论修正计算,得到了同时考虑两种效应修正的势能曲线.拟合势能曲线,获得了BS自由基X2Σ+,C2Π和G2Σ+电子态的光谱常数Te,Re,ωe,ωexe,ωeye,Be,αe,βe和γe.求解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径向Schrdinger方程,找到了无转动BS自由基的3个电子态的全部振动态.针对每一振动态,还分别计算了其振动能级和惯性转动常数等分子常数.它们均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用三角样条论述与给定切线多边形相切的曲线,所得曲线是G3连续、保形的,通过切点的调节参数λi可调配曲线的形状.此方法与与传统的Bezier方法、B样条方法相比,所构造的曲线具有光滑性好,以及所需额外信息更少,逼近性好等优点.最后,通过实例加以比较说明.图6,参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机械振动对岩心水驱油相渗曲线的影响,通过岩心振动相渗实验,得出了三套可比的相渗曲线。实验表明,振动与不振动时的相渗曲线相比,油、水相渗曲线均要上抬,油的相渗曲线要右移,水的相渗曲线要左多。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海底管跨涡激共振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管跨的涡激振动是引发管跨共振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此,考虑波浪水质点与海底管线管跨段振动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以及波浪和海流的联合作用,对传统的波浪载荷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波浪激励载荷中的二阶平方阻尼项,从而建立了海底管跨的非线性涡激振动方程.同时,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将倍频共振和亚频共振的概念引入管跨的涡激共振失效分析方法中,建立了相应的极限状态方程和管跨涡激共振长度预测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跨的涡激共振失效可靠性分析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得出海底管跨倍频涡激共振长度小于基频共振长度和亚频共振长度.建议在预测管跨的共振长度时,考虑管跨发生倍频共振时的长度,以保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学物理波动实验中传统的振源难以满足实验要求,声波干涉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本文提出用扬声器配合信号发生器等电子设备在波动实验中巧妙应用,使机械波动实验更简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冲击振动在砂土中传播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击荷载引起的振动在砂土中传播和衰减的规律,并探讨了隔振板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在模型箱边界处设置泡沫隔振板,能够较好地控制振动波在边界处的反射效应;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振动随测点与震源的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加速度峰值沿水平、竖向和对角线方向的衰减可用公式amax=kR-β进行拟合;隔振板对隔振板后面的土体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振和减振作用,但对隔振板前面的土体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是由于振动波在隔振板处发生反射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通过求解二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采用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对飞艇二维绕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飞艇蒙皮振动对流场的影响。为便于流场对比,在飞艇蒙皮的上表面给定一种沿流向传播的振动波型,通过调整振动的振幅、频率和波长,分析3种振动参数对流动分离和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流向的蒙皮振动会使飞艇绕流流场产生显著变化。在一定振幅和频率条件下,随着波长的减小,流动分离加剧,阻力系数增加;在固定波长和频率条件下,随着振幅的增加,流动分离加剧,阻力系数增加;而在固定振幅和波长条件下,随着频率的增加,非定常效应增强,流动分离减弱,阻力系数减小;此外还发现,选取一定的振动形式和合适的参数可能起到抑制流动分离,从而减小阻力的作用,为高空飞艇减阻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位错理论及SEM观察,超声波振动切削由于附加了超生能量以激励起刀具的谐振,从而变静态刀具为以超声波频率冲击切削区的动态刀具而起作用,基冲击应力波可导致高的静态剪应力,激活位错,软化丸前材料,使材料易于成屑,并通过实验证明超声波振动切削具有传统的机械加工不可比拟的优异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物体的非共振固有振动与谐波共振的区别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非完全强迫振动系统中,当简谐策动频率是系统固有频率1/n(n=2,3,4,…)时,在非共振状态下系统也会产生固有振动,即称为非共振固有振动,证明了它不是谐波共振,区别是非共振固有振动的振幅可远大于策动源中同频谐波幅度不是等幅振动,而谐波共振时则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矩形薄板超声辐射器弯曲振动模式及本征频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矩形薄板的弯曲振动进行了分析 ,得出 3种边界条件下(自由、简支、固定 )矩形薄板的本征频率方程 ,并对其振动模式进行了研究 .理论分析表明 ,经典的细棒弯曲振动理论以及矩形薄板的条纹振动模式 ,是弯曲振动矩形薄板的一些极限振动模式 .实验表明 ,弯曲振动矩形薄板的共振频率测试值与计算值符合很好 ,且矩形薄板弯曲振动位移分布的理论与实测结果一致 .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振动切削中工件中的应力波进行了分析.根据振动切削时的振动源的特点,结合切削时各切削区的变形特点给出各切削区内的应力波形式,同时对应力波的传播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波动理论分析了含粘弹性材料夹层的船体板架中振动波传递特性,给出粘弹性夹层对弯曲波的隔声量公式.同时将粘弹性夹层引入转角含阻振质量的典型船舶L型结构中,通过多次构造阻抗失配有效地阻断船体振动噪声主分量的传递.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复合隔振技术引入到动力舱段声学设计中并开展相应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粘弹性夹层对船体结构波具有较强的阻抑作用,夹层隔振性能随其杨氏模量降低及尺度增加而增大,夹层杨氏模量对隔声量的影响较其尺度更为显著,在刚性隔振基础上联合应用较小尺度的聚氨酯夹层可显著增加隔振效果并有效拓宽了隔振频带,具有较高的效费比.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小施工期间风浪流耦合作用下跨海大跨度桥梁的不利振动,提出了多种结构性减振措施,针对主跨720m三塔斜拉桥最不利施工状态,开展了波浪作用和风浪流耦合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对比了不同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分析了减振措施相关参数对其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对可引发共振的规则波浪作用,采用“合龙前梁端连接临时钢索”的减振措施可以有效减小主梁端部竖向位移和塔梁交接处的塔柱横向弯矩,减振率分别为61.1%和30.2%;针对风浪流耦合作用,采用“钢箱梁横桥向倾斜设置临时钢索”的减振措施可以有效抑制主梁端部的竖向位移、横向位移和塔梁交接处箱梁横向弯矩,减振率分别为38.9%、15.1%和49.4%,且钢索设置较小的倾斜角度,减振效果更好。研究成果为风浪流耦合作用下跨海大跨度斜拉桥的减振措施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