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冲击间隔服从泊松分布的δ冲击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特殊的δ冲击模型,假设系统受到到达时间间隔服从泊松分布的冲击,当连续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超过门限值δ时,系统失效。我们计算了此类δ冲击模型系统冲击到达次数和冲击到达时刻的分布,并且进一步求出了系统寿命的概率分布和期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元件在运行一定时间to受非齐次泊松冲击下的寿命分布类,就3种模型给出了元件在运行岛时刻后的剩余寿命是IFRA的,该结论推广了泊松冲击模型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3.
风沙流中沙粒冲击速度的分布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风沙流通量和速度随高度的变化推导出了风沙流中沙粒冲击速度的分布函数,与以往建立的风沙流中起跃沙粒垂直初速度的分布函数稍有不同。用最新引进的粒子动态分析仪对53000多个沙粒冲击速度的风洞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冲击速度的分布函数与风洞实验结果吻合得相当好,80%以上的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95。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雷暴冲击风作用下地面风压分布的简便计算公式.以圆柱体计算流域模拟雷暴冲击风场,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结合壁面射流模型对雷暴冲击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雷暴冲击风从初始喷射到流场稳定的发展过程.射流前沿有一水平涡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冲向地面,然后沿径向远离中心而去.分析得到了雷暴冲击风作用下地面的风压系数时程和时均风压系数,以及不同时刻的风速剖面.风速剖面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雷暴冲击风场中心处压力系数最大,压力系数随着径向坐标的增大而减小,提出的公式能够很好地表达雷暴冲击风作用下地面处风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δ冲击模型是可靠性数学中重要的冲击模型,它在保险、交通、关系营销中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定义了一类离散开型截断δ冲击模型,讨论了冲击间隔服从格点分布的离散开型截断δ冲击模型的寿命性质,在任意的失效临界值情形下,得到了系统寿命的精确分布及期望。特别地作为一个推论,得到了冲击间隔服从几何分布(即伯努利过程)的开型截断δ冲击模型的寿命分布。  相似文献   

6.
分子量分布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分子量及其分布对注射成型聚丙烯样条的密度,结晶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不同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样品由化学控制降解制得,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实验数据与分子量分布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研究煤尘粒径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对伯方煤矿3#煤层煤样进行粒径分布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双对数lnd-ln{-ln[1-F(d)]}坐标系下,所研究的材料颗粒分布的回归曲线为一条直线,R2=0.9672,线性回归良好。并得到了所研究粒径分布的具体函数表达式。由此可以对该煤层的冲击产尘的粒径分布有一个总体上的量化认识,为指导实际生产降尘、除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纵绝缘设计中冲击响应电压分布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频率下电力变压器绕组等值电路的建立原则,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频冲击作用的变压器绕组等值电路模型。采用pspice仿真软件对雷电波冲击作用下变压器绕组的暂态响应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两种不同设计方案中变压器绕组的冲击响应电压分布情况,验证了变压器绕组分区绝缘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了一种特殊的冲击模型,系统受到强度为λ的Poisson流冲击,当冲击间隔小于给定常数δ时系统失效,根据首次冲击时间X1〈δ引起失效或不引起失效建立模型Ⅰ,Ⅱ对两个模型分别导出了系统寿命T的生存函数、均值、方差等,并研究了分布的性质:模型Ⅰ中系统寿命分布属于NWU分布类,模型Ⅱ中系统寿命分布属于NBU分布类,还得 渐近分布是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振动台试验数据对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建立的液体晃荡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液体深度与液舱长度比为0.15和0.33两种工况下,矩形液舱在不同频率下的液体晃荡压力分布规律.冲击压力最大值及其均方差对频率的响应曲线显示液体深度与液舱长度比为0.33时比0.15时更容易发生剧烈的晃荡现象.不同液体深度的晃荡冲击压力对频率的响应曲线呈现不同的规律:对浅水晃荡来说,压力最大值随着频率的增大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对有限水深晃荡来说,压力最大值随着频率的增大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晃荡压力沿舱壁的垂向分布规律表明最大冲击压力位于自由液面稍上处,并且位于最大冲击压力位置之下的压力沿舱壁的分布规律均可以拟合为二次多项式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楔形固体(或者说由2个固体墙壁形成的凹角)上的二维超音速流动的问题时.对于轻度的斜角,存在2个可能的稳定状态的解,一个强冲激波和一个弱冲激波.弱冲激波在超音速飞行中可以被观察到.一直认为强激波是不稳定的.在楔形固体的尖端,弱的激波按时间的解是自相似的.通过对自相似位势流构造分析解,来分析激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巷道瓦斯爆炸二次反冲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建立瓦斯爆炸流场的数学模型,运用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格式的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瓦斯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沿井巷的衰减规律,着重反映了冲击波二次反冲过程,其结果对于实际防爆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热环境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热暴露实验.测定热休克后不同时程小白鼠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变化,同时对血清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热休克后不同时程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总蛋白含量出现规律性改变,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未见明显改变.作者对实验结果的意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瓦斯爆炸可压缩流场的数学模型,运用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格式的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瓦斯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沿井巷的衰减规律,说明了瓦斯爆炸过程存在冲击波二次反冲过程.对瓦斯爆炸二次反冲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实际防爆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框架面板式构型卫星火工品作动时产生的高量级、高频响冲击载荷会导致星上单机设备的损伤,然而板杆耦合的力学特性导致冲击载荷的传递及衰减特性差异很大,分析评估关键部件的响应准确性差.本文通过直接积分法和模态叠加法对框架面板式构型卫星进行瞬态响应分析,比对两种求解方法优缺点并分析影响计算结果精度和时长的可能因素.仿真数据表明,对于爆炸冲击这类作用时间极短、高频成分占激起响应较大比重的载荷,模态叠加法虽然可以通过截断模态选取范围,调整时间步长解决直接积分法计算量大、运算次数多、计算时间长的问题,但易忽略高阶模态、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与地面试验验证结果比对,直接积分法更适应于框架面板式构型卫星的冲击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6.
车辆减振器动力系统实验数据序列混沌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位随机化产生替代数据的方法对减振器动力系统台架实验和实车实验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结果表明,具有异常响声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序列出现混沌现象,而性能良好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序列没有出现混沌现象.减振器动力系统中产生混沌现象对该系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为减振器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血压和心率的测定和观察,探讨生理盐水和3.0mmol/L的硫酸镁(MgSO4)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影响。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制备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然后,按4ml/kg的剂量,依次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和3.0mmol/L的MgSO4溶液组,通过BL-410智能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理盐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的影响,而3.0mmol/L的MgSO4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血压和心率有作用,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说明3.0mmol/L的MgSO4溶液对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不同温度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生存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的长白仔猪30 头( 25-35 kg) ,随机分为常温实验组( 环境温度25℃ ± 1℃,湿度35% ± 5%,n =10) ,干热环境Ⅰ组( 环境温度40. 5℃ ±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干热环境Ⅱ组( 环境温度41. 5℃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将实验动物置于人工实验舱内,按实验设计设置相应的环境参数,分别在各自环境暴露3 h,建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生命体征及死亡时间。结果1. 常温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体温较长时间稳定在一定水平,稳定期后呈进行性下降; 而干热Ⅰ组休克后缓慢上升,两相邻时间点温度无显著差异; 干热Ⅱ组模型成功后体温很快升至42℃,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直至动物死亡,相邻两时间点体温差异显著。2. 常温组模型成功后三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 567 ± 16. 9) min、( 178 ± 3. 6) min、( 61 ± 2. 8) min,三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显著。结论1. 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常温环境,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可加速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死亡; 2. 而沙漠干热环境Ⅱ组存活时间更短,提示在沙漠干热环境下,环境每升高1℃,可明显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生存时间。3. 体温升高的速度与死亡速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越快死亡时间快,生存时间越短,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体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膜化学激波管实验装置反射激波方法测量了丙烯/氧气/氮气混合气在温度范围为1650~1900 K、压力为0.1 MPa下的着火滞燃期.通过对理想激波管内流动状态分析,给出了合适的着火滞燃期定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加,丙烯/氧气/氮气混合气着火滞燃期缩短,着火滞燃期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成正比,入射激波强度与着火滞燃期的对数成反比;高温条件下,混合气的着火滞燃期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了C3H6着火滞燃期的Arrhenius型关系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0.
对丽江地区7.0级地震前3a内发生的1605个中小震发震时震源处的潮汐体应力进行了计算,按时间进程统计了震源在潮汐体应力的压,张作用下发生的地震放能量的平方根的比值,得到了7.0级大震前丽江地区地震序列在潮汐体应力压张地震比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