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台山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森林生态学、地学规律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在处理过的卫星遥感照片上判读勾绘类型小班,采用数量化理论Ⅱ和排序法确定立地类型,经数量化方法Ⅰ进行精分类,将连云港云台山区森林立地划分为13个立地类型,样地的平均判对率为94.59%.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综合审评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定,分别立地类型计算出模糊综合评判值,分类精度为63.39%.经实地调查对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其精度满足生产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
多元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水分对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林分优势高的贡献率最大,I-69杨为44.56%,I-72杨为34.09%;其次是物理条件和通气性状,各约24%;土壤养分贡献率最低,仅10%稍强.结合通径分析方法,进一步全面分析了土壤-立地因子贡献率,结果表明,影响南方型无性系生长的关键因子是局域位置、地形、地下水位、经营程度、土壤质地、结构、速效磷和pH值.根据以上分析,编制了土壤-立地因子贡献率表和贡献值表.该表不仅具有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的功能,而且便于从全局上直观地了解土壤-立地因子对杨树生长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本文对各具特色的森林立地分类途径,即非生物环境因子、植被和综合多因子(生态系统)途径的主要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和评价。在非生物环境因子途径中,分别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形在森林立地分类中的作用,并对生活因子组合法、主导环境因子方法和土壤-立地研究方法作了重点评述;在植被途径中,阐述了植被在立地分类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着重讨论了地位级与地位指数方法,美国西部的生境类型分类方法及苏卡乔夫的林型学说;在综合多因子途径中,论述了生态系统各组分在划分森林立地类型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详细评述了巴登—符腾堡方法及其在美国发展形成的生态学立地分类方法和波格来勃涅克的林型学说。对我国曾采用的各种森林立地分类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结合在以上评述中作了详细介绍。通过以上各学派分类方法的比较,展望了未来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发展动态,并提出了目前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影响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生长的综合土壤-立地因子有:有效水分、物理性状、通气条件和土壤养分.综合土壤-立地因子由反映立地质量的土壤-立地子因子构成.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有效水分的土壤-立地子因子主要是局域位置、地形条件和地下水位;影响物理性状的是质地与结构;影响通气条件的是经营水平;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土壤-立地子因子是速效钾和pH值.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以皖南山区中部杉木林90块实测样地为资料,按照数量化理论(Ⅰ)的数学模型,用不带交互项与带交互项的反应表,以定型程序上机电算,分别编成立地质量数量化得分(评定)表。 通过对复相关系数、残差相对值分布及林分达标准年龄时的检验,认为在该地区采用立地质量数量化评定法对杉木丰产林进行宜林地选择、生产力预估及经营管理是可行的。 带交互项模型虽对复相关系数提高甚微,但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际。梯形得分表便于使用单位根据当地的情况自行选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立地指数法对不同林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旨在为福建省林分立地质量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内不同林龄的福建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6个常用的理论生长方程:冈珀茨公式(Gompertz)、理查德兹式(Richards)、韦伯公式(Weibull)、科尔夫公式(Korf)、逻辑斯谛公式(Logistic)、舒马赫公式(Schumacher),对福建柏林分年龄与优势木平均高数据进行拟合,根据决定系数(R2)、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各方程的拟合性能进行评价,编制出适用于福建省福建柏人工林的立地指数表。【结果】Korf模型拟合的R2最大、RMSE和MAE最小,因此选择Korf方程作为最优导向曲线方程。通过绘制104株优势木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变化折线图,结合各龄阶优势高变动系数确定福建柏人工林的基准林龄为20 a,根据基准年龄时优势高变动范围确定指数级距为2 m。利用比例调整法编制出立地指数表,表明福建省大部分福建柏人工林立地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只有7%的标...  相似文献   

7.
依据枫杨林分不同立地的优势木树高,剔除异常值,选择树高与年龄相关系数较大,回归标准差较小,曲线与实际数据吻合度较高的代数表达式,用“树高标准差调整法”编制出“河南省枫杨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8.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表现.遥感图象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真实写照.在所有遥感图象的判读应用中,地貌判读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雷达具有与其它遥感探测仪器完全不同的特性.第一.它为主动遥感系统,能自己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行成象.第二,雷达系统应用的工作波段是微波部分,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这两个特性结合在一起,使得雷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象思维的运用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遥感图象作为地理表象材料的图象语言,其判读应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结合的一系列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过程。借助遥感图象在地理教学中的判读应用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教学表明,形象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使地理教  相似文献   

10.
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象思维的运用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遥感图象作为地理表象材料的图象语言,其判读应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结合的一系列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过程.借助遥感图象在地理教学中的判读应用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教学表明,形象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使地理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情感色彩丰富、持久.  相似文献   

11.
浅层断层探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层断层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现场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地表附近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避让或采取抗断措施等提供依据。浅层断层探测常用的方法有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地球化学法等。结合各探测方法的原理,分析了各探测方法在适用介质条件、探测深度、探测分辨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根据各探测方法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条件下的浅层断层探测的优选方法及方法组合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近20 a的森林资源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虽然该区森林资源总量有所增加,面积和蓄积占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比例达到13%和18%,但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变化极大,用材林面积比例仅为31.45%,而防护林和特用林占68.55%;落叶松和桦树占51%,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仅占2.72%;森林质量严重下降,林分平均胸径逐渐降低,仅为13.2 cm,平均郁闭度0.61;第八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相比,虽然林木采伐总量下降了6.84%,但采伐发生面积却增加了35.12%,原因是采伐小班每hm2出材量下降了42.76%;采伐65%发生在中幼龄林,采伐量占总量的46%,而中小径材量比重达到47%.一些林区已经无材可采,中、小径级采伐量已占采伐量的52%,林相越来越稀疏,采伐径阶越采越小的隐患明显.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是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加强森林采伐监管,合理划分林种结构,坚持调减采伐量,使森林资源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3.
林火可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模式,阐明林火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机理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与分析了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模式,以及林火干扰对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认为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火烧因子(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烧后恢复时间)、植被类型及土壤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林火干扰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影响机制、林火干扰下多重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林火干扰下植物-凋落物-土壤复合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等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深入了解林火干扰下植物调控策略,明确林火干扰后多重化学元素间相互耦合机制,完善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为复合整体的地上地下养分输入输出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景观林健康经营是森林资源多功能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森林美学理论、森林经营管理理论以及森林健康理论,提出了景观林健康经营的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景观林生态系统自身健康、景观林经营健康和景观林效能健康3个层次共27个指标,应用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明确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该研究对景观林的健康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之上,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内涵以及恢复与重建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对国外森林健康实践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类活动、森林生境的简单化与森林系统的破碎、森林经营管理方式、自然干扰因素、外来生物入侵、环境污染以及森林生物的危害等.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的现状、健康状况和林业生态建设宏观战略目标,指出了我国森林健康应该在营造和重建环节、改造和恢复环节、生产经营和利用环节、防止林业生物入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实践.同时实施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免疫能力;预防控制空气污染和森林防火,减轻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天然乔木林的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并提出增汇策略,为天然林的固碳能力提升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福建省2003—2018年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结合主要林分组含碳率、根冠比,估算福建省天然乔木林碳储量变化和碳密度。【结果】福建省天然乔木林碳储量由2003年的156.11 Tg增加到2018年的248.68 Tg,年均增长率为3.15%;碳密度由2003年的47.30 Mg/hm2增加到2018年的76.24 Mg/hm2,年均增长1.93 Mg/hm2。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以阔叶类树种(含针阔混交林)占主体,4个清查时期占比均超过70%,最高达86.47%。2003—2018年,天然乔木林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比58.78%~73.76%,碳储量占比50.72%~61.90%,面积和碳储量都以幼、中龄林为主,但占比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呈现碳储量占比明显低于面积占比的特征。天然乔木林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各林分的碳密度总体上以阔叶类高于针叶类。【结论】福建省天然乔木林碳储量呈较快增长趋势,碳密度不断提高,碳汇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的持续,现阶段以中幼龄林为主的天然乔木林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未来固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有,同时也是一个森林病虫火等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国家。森林健康是美国近十多年来在森林病虫火防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笔综合评述了美国森林健康理论的形成过程,森林健康思想的内涵及其实质,以及美国森林健康计划、措施、监测;讨论了美国森林健康理论与实践中值得中国森林病、虫、火等灾害控制工作加以思考和借鉴的几个方面,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天然林的稳定系统结构来指导现有林的改造与营建,将现代化的监测系统与地面定位监测网相结合,对全国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区划,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措施,并应尽快组织力量,加强森林健康理论的研究,汲取森林健康理论和实践上的已有成果,大力宣传森林健康的思路,建立试验示范点,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森林健康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年的森林水文数据,从森林对降雨量的分配;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森林地面径流持性;森林水量平衡;森林造成较湿润的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详尽分析了森林对水资源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对广西御防干旱、洪涝灾害提出了11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通化市林火特点,引入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利用通化市1996—2010年气象资料和森林火灾数据,研究林火天气指标与林火的相关性,并划分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除了干旱码(DC)外,林火次数与其他林火天气指标极显著相关;受害森林面积、火场总面积与林火天气指数(FWI)、初始蔓延指标(ISI)极显著相关,与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虽然没有达到极显著相关,但显著度与0.01水平很接近,因此可以证明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适合通化市进行林火天气预报.按照极端火险天气小于3%的原则和几何方法划分了森林火险级别.4级火险天气下林火频率、火场面积比例、受害森林面积比例最大,森林火灾发生近似于正态分布,因此此种等级划分方法比较适合通化市,但需要更多的森林火灾资料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区域森林生产力评价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森林的可再生性和可培育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森林供给能力,从较宏观的角度评价了区域森林生产力。分析认为:森林生产力级数包括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采用森林蓄积、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森林生长量、木材产量4项因子计算。通过对我国现实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的分析得知,我国的现实森林生产力已经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恢复和提高我国森林生产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从现实森林生产力出发,以期望森林生产力为目标,提出了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以保证森林资源效益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