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现代大学课程改革的原因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前,引起课程改革的原因主要有:大学职能的变化要求课程随之发生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教育思想的变化要求大学课程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促使大学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大学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需要,现代大学在课程改革方面日益呈现出了综合化、多元化、职业化、灵活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不仅是作为数学学科中三大支柱课程,也是数学系课程中最为密切的两门基础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各专业增开了许多应用方面的课程,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又被提上日程。在结合在本校的两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基础上,从多角度讨论了该项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百年科技话创新>全面论述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并且阐释了科学技术创新和现代科学技术观.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长路甬祥院士的这部新作,寄托着他对青年一代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热切希望,透射出他对中华民族科学技术腾飞的深情期盼.  相似文献   

4.
<正> 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航空科学技术在整个20世纪的科学技术大舞台上扮演了十分引人注目的角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航空科学技术,几乎渗透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探究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认识和促进未来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可由此一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内在决定因素,促进人类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最显的特征是,两之间的原有界限已不再明确地存在。今天,大学里的科学技术活动必须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史料中发掘有关软科学思想的若干"前史"材料,然后讨论20世纪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科学学、科学技术论的发展梗概,并对当代中国软科学作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7.
科技大趋势     
目前,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科学技术革命。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成功的主要标志,就是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尤其在今天,以信息、生物、纳米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着广泛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前不久,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科技布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李肆,李司长就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学职能扩展、大学自身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科普的动力因素、优势、途径和价值等相关问题。大学在当代社会结构中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是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源头组织之一,拥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等软硬资源,在科普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体系。在当代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大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社会的科普工作,在科普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因此,考察一国的科技发展情况和科技势力的主要指标体系是分析一国的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就我国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的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情况来分析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磊琦 《今日科技》2005,(12):21-23
科技的进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今世界,美国对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其主要的依托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呈现出“一高两低”(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特征,进入了“新经济”增长模式时期,这种经济增长的动因之一。可以说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科技转让政策的积极转变。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制定可行的科技转让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拟对美国科技转让政策的演变与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科技转让政策的变化及转让模式进行探讨,以对我国科技转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20世纪力学的发展特点,论述了新兴边缘学科-流变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的发展,重点论述了流变学的前沿方向,即电流变流体和液晶高分子流变学,本构方程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液晶本构方程主要类型,对新世纪的个别科学技术领域,如航天技术,作了某些预测,由流变学的发展得出一个重要启示,21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新型科学技术领域不断产生和发展的世纪,21世纪科学技术所将达到的高峰,将是20世纪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营利性大学、英国的创业大学、澳大利亚的企业大学在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都大放异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它们的快速发展与采取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化治理模式有分不开的关系。尽管在不同的国家概念不同,但是其产生的原因相近,特征大同小异。目前,我国大学发展的环境与国外大学更加趋同,它们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非研究型大学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赫钦斯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休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末进入成熟期。据统计,2003年美国的GDP总值已达10.9万亿美元,休闲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GDP的80%。我国休闲产业刚刚起步不久,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一、休闲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兴起一般而言,休闲产业是围绕人的休闲生活和为满足休闲生活中的需要而形成的产业体系;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凡是休闲消费所能涉及的领域都可以概括进来。一般是指以旅游、公园、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根据学科本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掀起了新一轮院系调整的浪潮,扩大高校办学规模,组建综合性大学,合并单科院校,在大学里面普遍建立了学院作为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的二级结构,实行院系制,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中院系制的设施仍然存在着不足,本文就这些不足及引起不足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竞争,促进大学教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高等教育界从英、美等国引入"大学教师发展(FD)"的概念,并结合自身的发展历史与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大学教师发展制度。本文深入分析日本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理念、内涵及其实施模式,以期对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影响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STS教育必将成为我国大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疆高等师范院校热学课程中渗透STS教育,不仅适应现今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趋势,也能反映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顺应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人类就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经常出乎他们自己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世纪,人类已能登上月球,可以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和生命遗传物质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波音飞机日益把地球变为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象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面貌,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就是选取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100个关键事例,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到,我们现在所享受的高度物质文明是通过哪些关节点发展而来的。希望青少年朋友们在享受着前人创造成果的同时,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创造人类更加辉煌的21世纪文明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为全面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我国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科技浪潮,作为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应用者和受益者——人类一方面忘情的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文明,轻松自如的使用着科学技术转化而来的各种产品;另一方面又无法准确预测,这些眼前确实给我们带来许多实惠的科学发明究竟会把我们带向何处。于是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成为理论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