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 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 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张梅是执于探询城市精神的两位作家。她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反映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集中体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努力。两人在创作主题、叙事方式和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相通相异之处,分别体现了她们对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这一命题怕不同诠释、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女性的物质及精神生存状态的精神关怀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都市,是王安忆成长的地方,是她小说创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背景,她的许多小说都明显地是以上海为背景创作的。本文以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上海叙述为立足点,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上海作为经验世界进入王安忆作品所呈现出的三个阶段:幻象化的上海、舞台化的上海、文本化的上海。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创作跨度大、作品众多,自她80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其小说主题多变、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日趋成熟,这与她的叙事模式、语言风格、创作态度等息息相关。王安忆采用新颖独特的空间叙事方式建构小说,通过不同叙事线索的交叉、平行,加深文本意味。她将抽象性的叙述语言和阐释分析交汇在一起,促使作品思绪飞扬、蕴含诗意。作家擅长对琐碎的日常生活进行哲理思辨,并将其植根于纷繁复杂的意象之中,从而扩展作品的释义空间。  相似文献   

6.
刘红英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4-1446,1489
上海精神是王安忆小说的主题之一,她在不同的时代寓之以不同的形式。《长恨歌》与《天香》以不同的审美方式回溯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象,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纵向承续与转型变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精神中优雅精致文化的象征,《天香》则描摹了几代天香园人对刺绣的精湛追求,成就了艺魂诗心的高贵品质。不论是王琦瑶个体式的娇艳姿态,还是天香园人集体式的群芳潜质,都凝结了王安忆对新旧上海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把小说称为“心灵世界”是颇有创意的。她认为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没有明显的关系。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的,完全由它自己来决定的,由它自己的规定、原则去推动、发展、构成的世界。王安忆20年的小说创作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说是一部蕴含着人生哲理的厚重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8.
在时代的变迁中,王安忆以真诚的写作态度不停地寻找、拓展,随着世态的变更,她的小说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状态。在初期的青春自叙中,她倾诉的是个人的内心世界,带有明显的诗化特点,既清新优雅,又有几分寂寞的感伤。随着创作中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关注,王安忆的小说在叙述中日渐平实,以准确的细节和近距离描写,使作品紧密细致、真切感人。在这过程中,王安忆对小说叙述技巧的探寻也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由"新写实小说"重新开启的日常生活叙事,对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新生代"作家和以王安忆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大致表征了日常叙事的两种不同路向。"新生代"作家在肯定人的欲望合理性的同时,也把日常生活简化为"原欲"或"物欲",以至于沉溺在欲望的表演中无力自拔。王安忆则对日常生活采取了一种回望的姿态,着力于在历史的幽深处打捞出日常人生的点滴诗意与优雅。这两种不同路向的创作都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某种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创作视野是开阔的,能够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其作品丰富的内涵总是可以让读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诠释。王安忆的的多部作品,题材多变,叙述方式各异,但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精神实质,即它们都蕴涵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困境,尤其是表达了一种身为女性不能改变的宿命遗失和对这遗失的充满深思与挣扎的悲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