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合理性分析与应用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与指标等权重的著名的ISODATA模糊聚类迭代模型比较,论证了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合理性与收敛性;同时指出ISODATA模糊聚类迭代模型是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一个特例.列举了水资源系统中的一个应用实例——年径流中长期预报,检验了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可变模糊聚类及模式识别统一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可变模糊聚类及模式识别的统一理论与模型.统一模型的特点是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为可变模糊聚类模型的特例.给出了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4种参数组合:(1)α=1,p=1;(2)α=1,p=2;(3)α=2,p=1;(4)α=2,p=2.给出了c=2时模糊模式识别4种优选决策模型之间的关系.统一理论与模型可以提高模糊聚类、模式识别、优选决策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熵权法这种客观赋权方法来确定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把熵权法和传统的ISODATA聚类方法相结合,在ISODATA的目标函数中引入权重,给出了含有熵权的ISODATA聚类的迭代公式,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和熵权的改进的综合评价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教师绩效评价,使其评价结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混合型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动态聚类方法和模糊ISODAT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型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传递闭包方法得到1个初始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始分划矩阵,根据考虑权重因子的模糊ISODATA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迭代计算,从而对数据进行有效分类.以股票分类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对股票进行有效分类优选.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优势组划分方法都是以结构面的产状信息为基础,未考虑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分组指标权重对优势组划分结果的影响,这样可能会导致分组结果不准确.因此,本文引入结构面特征分级法(CSPC)所定量评价的结构面的力学特征,提出基于结构面特征的优势组划分方法,采用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进行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结果显示,结构面力学特征对结构面优势组划分的影响不能忽略.利用基于结构面特征的优势组划分方法可以预测出每组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为后续的块体稳定性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优势组划分方法都是以结构面的产状信息为基础,未考虑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分组指标权重对优势组划分结果的影响,这样可能会导致分组结果不准确.因此,本文引入结构面特征分级法(CSPC)所定量评价的结构面的力学特征,提出基于结构面特征的优势组划分方法,采用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进行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结果显示,结构面力学特征对结构面优势组划分的影响不能忽略.利用基于结构面特征的优势组划分方法可以预测出每组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为后续的块体稳定性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可变模型及在防洪风险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中多采用主观权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不足,提出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的模糊可变模式识别模型.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法计算客观权重,在投影目标函数中引入信息熵,投影值计算采用可变模糊集模型,从而增加了模型的可靠性.对于主客观权重的组合方法,模型采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推导出主客观权重组合公式.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考虑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模型识别结果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8.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以及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构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向量夹角余弦定理的概念定义指标权重可信度(剔除可信度低的权重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堆积体稳定性评价体系中,实现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考虑影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堆积体边坡评价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以争岗堆积体边坡为例,根据地质勘查情况及相关分析资料,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其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争岗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3.432,稳定性等级属于Ⅳ级,说明堆积体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效益综合评价的可变模糊决策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效益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的多层次半结构性体系.为提高评价的可靠性,综合考虑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水资源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并将两级可变模糊决策模型与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同时应用于半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中.结果表明,可变模糊模...  相似文献   

10.
在循环迭代模糊聚类模型基础上导入半监督项,用已知数据的聚类成果对预报聚类过程进行训练,建立半监督循环迭代模糊聚类模型,确定待预报对象的级别特征值.根据监督权重及迭代模型,得到相对隶属度矩阵,从而得到预报对象的水文要素.最后以新疆伊犁雅马渡站的实测水文资料示例说明该模型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一般的多因子输入、单指标输出的预报控制系统,为复杂系统的预报和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求解由刘过程驱动的模糊微分方程以及证明其存在唯一性时,若利用关于刘过程的模糊积分的定义直接计算或证明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研究此类模糊积分的性质.提出了3条模糊积分的存在性条件和3条模糊积分的性质,以便简化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相似文献   

12.
模糊可靠性分析一次二阶矩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给出了连续模糊变量变换为当量连续随机变量时其当量概率密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并推出了具有线性隶属函数和正态型隶属函数2种常用模糊变量时当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得出了2种常用模糊变量的当量均值和当量标准差,从而首次用传统可靠性理论中的一次二阶矩法分析复杂情况下的模糊可靠性;算例表明采用文中方法既可容易地分析模糊可靠性,又能较直观地用可靠性指数度量模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二态失效的结构模糊随机可靠性统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糊随机理论为出发点,以模糊随机变量为基本变量,在经典的二态失效准则假设下,运用F集理论、可能性理论和概率理论,由基本变量的模糊随机分布推导了一种定义在概率空间上的、与原二态失效准则等价的模糊失效准则.进而基于模糊事件的概率测度,提出了一种可灵活统一考虑随机性和模糊性混合/耦合的结构可靠性模型,并论证了新模型与传统的概率可靠性模型和模糊能度可靠性模型的统一性.新模型能为单纯的随机变量、模糊变量、模糊随机变量或它们混合作用下的复杂不确定性影响的结构可靠性问题提供统一的分析方法和度量指标,算例分析显示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模糊数据设定不准确的问题,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应用模糊度说明了数据变量模糊化的重要性,给出了模糊变量和模糊变量时间序列的定义,并用计量经济学和数据挖掘例子说明变量模糊化的必要性。结果表明:研究中的很多数据确实具有模糊特性,模糊变量时间序列的应用有利于得到更客观的计量模型及进行时间序列挖掘。模糊变量时间序列的提出对计量经济学和数据挖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提前期内需求为模糊随机变量且提前期为可变情形下,建立由制造商和购买商所组成的供应链优化决策模型,其中购买商订货周期、目标订货点和进货提前期、制造商目标库存点为决策变量。首先推导出模糊随机需求条件下购买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成本函数,然后进一步考虑总需求为三角模糊数,推导出购买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模糊成本函数。在此基础上从供应链成本最小角度对模型设计求解,并运用具体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温度变量具有大滞后和非线性特点,传统的控温方法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模糊数学的发展,为研究设计新型模糊控温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应用模糊逻辑理论,进行模糊推理计算,设计了一类温度控制器,并进行了大量实验,控温较为满意。应用模糊逻辑进行控温,方法简便,且能满足控温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信性理论, 定义离散型模糊变量的条件熵, 并研究它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和随机性是不同的两类不确定性,其产生机理和物理意义均有一定差异。文中基于可能性理论,提出了同时含随机变量和模糊变量时结构的可靠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可给出结构模糊失效概率的可能性分布,可更客观、真空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安全状况。实例计算说明了文中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论域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控制器。其论域在系统响应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实时调节,形成了论域的自调整。用此算法对二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自调整论城的模糊控制器与固定论域的控制器相比,能显著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模糊控制在应用中有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被控对象具有变化特性时尤其如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提高控制精度的自寻优方法,以及一种变结构模糊控制系统,后者用于控制可变性的对象相当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