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考查温度对鱼类静止代谢率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测定静止代谢率,并通过“双线法”推出临界氧压(Pcrit)等相关参数。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中华倒刺鲃幼鱼静止代谢率(MO2rest)、Pcrit点所对应代谢率(MO2pcrit)以及临界代谢范围(MMS)均显著上升(p<0.05);MO2rest的温度系数(Q10)在10~20 ℃和20~30 ℃间分别为2.54和1.27。而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却不受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与MO2rest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这提示随温度的改变中华倒刺鲃可能还启用了其他生理、生化和(或)行为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体型大小和营养状况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群体选择偏好。【方法】将实验鱼分为大、小个体组以及摄食组和饥饿组(分别进行正常投喂和14 d的禁食处理)。测定目标实验鱼的游泳速度、移动总距离、运动时间比等游泳行为参数以及它对不同大小或营养状况鱼群的选择偏好。【结果】1) 大个体组目标实验鱼在相对游泳速度中值和移动总距离值上均高于小个体的目标实验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目标实验鱼体型如何,它们均倾向于选择大个体的刺激鱼群,有关统计学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饥饿组和摄食组目标实验鱼的所有游泳行为参数及它们对饥饿和正常摄食鱼群的选择偏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个体中华倒刺鲃幼鱼在游泳能力方面强于小个体中华倒刺鲃幼鱼;不同个体大小中华倒刺鲃幼鱼均偏好选择大个体鱼组成的鱼群,这可能有利于降低自身被捕食的风险。短期的饥饿处理所产生的营养状况差异不足以使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游泳能力及对鱼群的选择偏好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考查温度对鱼类静止代谢率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测定静止代谢率,并通过“双线法”推出临界氧压(Pcrit)等相关参数。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中华倒刺鲃幼鱼静止代谢率(MO2rest)、Pcrit点所对应代谢率(MO2pcrit)以及临界代谢范围(MMS)均显著上升(p〈0.05);MO2rest的温度系数(Q10)在10-20 ℃和20-30 ℃间分别为2.54和1.27。而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却不受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Pcrit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与 MO2rest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这提示随温度的改变中华倒刺鲃可能还启用了其他生理、生化和(或)行为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间间隔重复力竭运动对南方鲇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考察我国特有暖水性伏击取食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重复运动能力,检验力竭运动后的恢复状态是否对下一次力竭运动代谢恢复过程产生影响.实验仪器采用自制流水式呼吸仪(专利号ZL 200520010481.0);南方鲇幼鱼选用体重为17.64~48.21 g,n=40;在(25.0±1.0)℃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时间间隔即10 min重复3次、30 min重复2次和24 h重复2次条件下,重复力竭性运动(驱赶至力竭)后南方鲇幼鱼的耗氧率(Vo2)恢复过程.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方鲇幼鱼静止耗氧率(Vo2rest)为(2.39±0.13)~(2.83±0.31)mg·min-1·kg-1,耗氧率峰值(Vo2peak)为(8.36±0.26)~(10.39±0.44)mg·min-1 ·kg-1,运动后过量耗氧(EPOC)总量为(66.31±6.37)~(88.89±4.61)mg·kg-1.力竭运动后20~30 min耗氧率可达一稳定状态,经24 h恢复回落到运动前水平.无论间隔时间长短,各处理组第二次力竭运动均导致恢复速率的显著增加(p<0.05),但耗氧峰值和恢复过程的过量耗氧没有显著变化.研究提示力竭性运动能诱导出南方鲇幼鱼的最大耗氧率.  相似文献   

5.
将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20尾随机平均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25℃水温下每天饱足投喂1次;其中训练组实验鱼持续2周进行强度为每天2次的力竭运动训练;随后分别测量实验鱼力竭运动后的耗氧率并计算过量耗氧(EPOC);待力竭运动恢复8 h后再分别取样测量肌乳酸、肝乳酸的含量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柠檬酸合成酶(CS)的活性。研究发现,力竭运动训练组与对照组的EPOC分别为(166.2±7.2)、(108.0±6.2)mg.kg-1,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乳酸含量分别是(17.4±0.8)、(25.4±1.7)μmol.g-1,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实验鱼的肝乳酸含量、LDH和CS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力竭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锦鲫幼鱼的无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可能与乳酸清除速率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6.
将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20尾随机平均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25℃水温下每天饱足投喂1次;其中训练组实验鱼持续2周进行强度为每天2次的力竭运动训练;随后分别测量实验鱼力竭运动后的耗氧率并计算过量耗氧(EPOC);待力竭运动恢复8h后再分别取样测量肌乳酸、肝乳酸的含量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急性降温对鱼类的行为及代谢的影响,本实验设置25℃→25℃,25℃→15℃,15℃→15℃(驯化温度→实验温度)3个温度组,采用自制鱼类能量游泳装置测定了青鱼(体长8.87±0.75cm,体重11.86±3.60g)临界游泳速度(Ucrit)、耗氧率(MO2)以及疲劳后的恢复耗氧率.研究结果表明:青鱼在3个温度组Ucrit分别是11.32±0.29BL/s、8.04±0.38BL/s和7.73±0.25BL/s,急性降温(25℃→15℃)组的Ucrit是15℃→15℃组的96.2%,降低了3.8%,差异性不显著(P0.05),急性降温在短时间内抑制青鱼幼鱼游泳速度,影响不显著;MO2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耗氧率与流速关系分别为25℃→25℃:MO2=49.138U+365.990,R2=0.995;15℃→15℃:MO2=42.886U+315.002,R2=0.972;25℃→15℃:MO2=37.265U+259.987,R2=0.973;随着温度升高,耗氧率增大,急性降温对鱼类的耗氧率有抑制作用;疲劳后继续测定耗氧状况,90min内恢复耗氧率均呈先降低后逐渐趋于平稳,恢复耗氧率分别为25℃→25℃:73.14 mgO2/kg,25℃→15℃:102.47mgO2/kg,15℃→15℃,89.38mgO2/kg.研究表明:急性降温对青鱼幼鱼游泳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对其行为产生胁迫作用,研究有利于为鱼道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料,对鱼类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两种喜集群鲤科(Cyprinidae)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鱼类对颜色标记的反应差异。【方法】以鲤科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鱼标记前后作为对照和处理,测定两种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r)和最大代谢率(MMR)。【结果】1)颜色标记前后,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U_(crit)和U_r均无明显变化且保持较高的重复性,但中华倒刺鲃在标记前的U_(crit)明显高于锦鲫的U_(crit)。2)颜色标记前后,两种鱼的MM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表明体外颜色标记对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有氧运动能力均无影响,该方法可较好地运用于鱼类群体行为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体重对大鳍鳠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为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在25℃条件下对体重范围分别为低于20g、20~30g、30~50g和高于50g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实验鱼单位体重的静止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2.44、2.25、2.05和1.71mg&#183;min^-1&#183;kg^-1;力竭运动后实验鱼耗氧率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到一稳定水平;其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峰值出现时间随体重的上升而后延,分别为1.31、1.53、1.89和4.50min;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峰值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12.36、11.07、10.27和7.20mg&#183;min^-1&#183;kg^-1,该数值分别为处理前的5.36、5.04、5.23和4.22倍;各体重组耗氧率下降到稳定水平的时间分别为20、20、25和20min,在此时间段高于静止耗氧率水平的耗氧量分别为69.25、64.89、62.15和49.07mg。研究表明大鳍鳠无氧代谢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鱼类能量代谢和低氧耐受特征个体差异以及能量代谢与低氧耐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5 ℃条件下,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循环呼吸仪对76尾实验鱼的代谢率、临界氧压(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E)进行了测定。【结果】研究发现,中华倒刺鲃LOE、Pcrit、静止代谢率(RMR)、临界代谢率(MRcrit)分别为0.12~0.32 mg·L-1,0.80~2.80 mg·L-1,279.91~566.97 mg· kg-1·h-1,235.10~566.12 mg·kg-1·h-1;Pcrit与RMR和MRcrit间均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01);LOE与RMR和MRcrit间的关系均无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LOE与Pcrit、RMR与MRcrit间均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中华倒刺鲃LOE具有相对保守性,RMR越低的个体具有相对更强的低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