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来流为水平剪切流的方柱绕流问题, 得到了在不同速度梯度条件下方柱绕流的流线和等涡线图. 发现在圆柱尾部形成两排涡, 当来流速度梯度较大时, 两排涡有很大的不同. 计算结果表明,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剪切流的方柱绕流问题是可行的, 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2.
非均相流模型在气液两相流动计算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非均相流模型在气液两相流动计算中的应用,分别采用均相与非均相多相流模型,对方腔通气和平板通气模型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相比均相流模型,非均相流模型能较准确计算气相的受力,预测气相的非定常流动过程,所得结果能较精确捕捉方腔中气泡束的周期性摆动和平板上方气泡的周期性断裂、上漂现象;非均相流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速度场分布,同时能更好地预测压力场的非定常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是进行水平井产能预测、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的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型判别与压降计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建立了分层流、间歇流、分散泡状流和环雾流的流型判别模型以及分层流与间歇流的压降计算模型 ,并绘制了流型图。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 ,分层流和间歇流模型与以空气和水为介质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其压力梯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5 .3% ,大部分误差在 10 %以内 ,说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镍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镍铁生产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节能减排关键环节识别,并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筛选和评估,提出镍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Navier-Stokes(N-S)方程,根据Helmholtz速度分解,将流场速度分解为势流部分和非势流部分,剥离势流部分后得到黏势流耦合的变形N-S方程.变形N-S方程求解的是非势流部分速度分量,其在远场的影响较弱,故较传统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求解N-S方程计算区域小,计算效率较高.以圆柱绕流为例,势流部分速度分量采用解析解,并在OpenFOAM平台内实现了变形N-S方程的黏势流耦合计算.对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进行了计算模拟,并将耦合方法计算获得的流场中的速度、压力,与文献中的试验及传统CFD等计算的结果进行仔细比较和分析,相关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层流和湍流模型的计算模拟,为改善黏流计算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简化数值解。在等温弹流润滑完全数值解的计算结果基础上,通过联立求解能量方程和热界面方程等,计算出重载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状况下的三维温度分布。研究了热弹流问题的温升规律,并提出了油膜和接触体表面的最大温升公式。该公式得到了弹流测温实验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是进行水平井产能预测,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的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型判别与压降计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分层流,间歇流,分散泡状流和环雾流的流型判别模型以及分层流与间歇流的压降计算模式,并绘制了流型图,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分层流和间歇流模型与以空气和水为介质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压力梯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3%。大部分误差在10%以内,说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林建忠  游振江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2):1258-1262
在纤维取向张量基础上,建立了纤维悬浮流本构方程,并推导了纤维悬浮流的修正Orr-Sommerfeld稳定性方程.采用谱方法和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对无纤维存在的流场进行计算后,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且比以往的计算结果有更高的精度.对纤维悬浮流场计算结果表明,纤维的存在减弱了流场的不稳定性,使流场临界Re数提高,扰动增长率降低,不稳定扰动波的存在区域缩小.减弱的程度与纤维的体积分数和长径比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采用观察法和光纤探针信号识别流型,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用表示气液两相惯性力之比无量纲准则数K和液相韦伯数来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分层流和间歇流向环状流转变的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环状流可分别由分层流和间歇流转化而成,但其转化机理各不相同.分层流转化为环状流是帆船机理与二次流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间歇流转化为环状流则是气相对液相的冲穿机理作用的结果.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应变波通过铁磁性杆件时,由于压磁效应,可以激发出不均匀的磁流.本文用实验证实了这种现象,而且给出了一维杆件中的磁流产生电场的计算方法和模拟结果.运用磁流理论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气流引射器混合室流场计算的积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气流引射器混合室内射流的紊流混合过程,速度分布、温度分布采用阿勃拉莫维奇的普遍参数型,建立起求解流场的积分方程。验算了等截面管道中非均能气流的混合过程,温度分布与实验作了比较,还对某气流引射器混合室流场进行了计算,给出若干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及压强沿轴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解叶栅绕流反问题的近似方法.利用假想气体近似,将可压缩流动平面的反问题,变换为虚拟的不可压流动平面上的反问题.采用边界元方法造代求解出叶片型线,然后再变换到原物理平面.本文还对亚音速、无激波跨音速叶栅的三个例子作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3.
粘性不可压流场数值模拟的无网格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lementfreeGalerkinmethod,EFG)对二维不可压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计算了几个经典的流体力学问题:管道流、绕台阶流以及方腔驱动流。计算中采用标准的Galerkin离散,使用规则分割产生的背景网格来形成积分单元,并与有限元、有限差分法计算所得的速度剖面图进行了比较,结果相差很小。更重要的是,与有限元法相比,无网格虽然计算量比较大,但是它能够处理结点分布畸形甚至重合的情况,从而为解决多相流动直接数值模拟中网格重构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自动识别一直是多相流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而相关法在气液两相流流量的计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座试验室规模的多相流综合测试环道上 ,由多传感器系统测得气液两相流动的差压波动信号 ,通过计算传感器间的互相关函数 ,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流型的在线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叶轮机械平面叶栅高亚音速可压缩流场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边界元方法,将平面叶栅可压缩流动的基本方程线性化后,利用非齐次方程特解与齐次方程通解的叠加原理,提出质量点涡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将常规奇点法的应用范围从不可压缩流动推广到高亚音速可压缩流动.算例表明,这一方法对高亚音速可压缩流动的计算是成功的,与通常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相比,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内存少等优点,为叶轮机械准三元流动计算中的s_1流面与s_2流面间的反复迭代提供了一个更有效、更适用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虑了由于凝固收缩而引起的液相流动后针对回转体类熔模铸件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熔模铸件的凝固界面、空单元界面的移动和凝固过程中的流速场,并直接模拟求得了熔模铸件内部的孔隙率分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途广泛的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特征以及建立特性曲线拟合方程式的新方法——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结合0.618优选法进一步使拟合方程式中常数更加合理.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得最佳拟合直线方程和最小的非线性误差,其值比最小二乘法求得的非线性误差更小.此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线性传感器或可以通过适当的变量代换把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化为线性关系的传感器或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于钝头体的三维高超音速和超音速非定常绕流,给出了Euler方程在团结于钝头体 的非惯性坐标系中的守恒形式,通过对求解域的有限体积离散,矢通量分裂方法以及Warming 和Beam的二阶迎风格式用数值方法计算了Euler方程的时间精确解。给出了利用本文的非定 常流动数值计算结果及1992年任玉新的学位论文“气动稳定性导数的理论与数值方法”计算出 的俯仰阻尼导数的值,它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表明文中的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方法是可靠 的,对准确确定飞行器的动导数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绕流两串列方柱的气动力及其相互干扰,使用了经改进的标志网络(MAC)方法对相同尺寸的方柱在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实验中观测到的两串列方柱的阻力不随两方在的间距比连续变化,而是在临界间距比时出现不连续跳跃的现象得到了成功的再现,数值计算所得的阻力值与风洞实验值吻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