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新的掌纹特征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图像分解和不变矩函数的掌纹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掌纹ROI灰度图像进行N层二维小波分解,得到3N 1幅子带图像,分别计算每幅子图像的各阶不变矩函数作为特征向量.该算法首次将不变矩理论应用于掌纹识别,可对掌纹ROI灰度图像直接提取特征,去除了如图像增强和纹理细化等预处理算法所带来的消耗,得到的特征向量长度远小于传统算法.作者使用自行采集的数据库对该算法进行实验,获得了98.33%的正确识别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可分小波和LDA的掌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可分小波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的掌纹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掌纹灰度图像进行二层小波分解,保留图像的低频段,这样一幅128×128的掌纹图像经过上述小波分解后得到一幅32×32的掌纹子图,图像的维数显著降低,并且减少了光照这一奇异信息变化对识别效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利用LDA方法进行特征提取.针对PolyU掌纹库的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时间,识别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掌纹识别是利用人的手掌图像进行身份鉴别的一种新兴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主成分分析(PCA)、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Gabor小波等则是生物特征识别的常用特征提取方法. 本文采用四种实验方案来比较研究基于PCA以及基于Gabor和PCA的掌纹识别特征提取性能, 用正确识别率和训练时间等参数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其结果可为掌纹识别系统选择特征提取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log-Gabor小波的掌纹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纹识别是一种新兴的身份识别技术,具有易于采集、纹理丰富等优点,为此提出一种基于log-Gabor小波进行特征提取的掌纹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用log-Gabor小波对掌纹目标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滤波,然后根据滤波后图像的相位信息形成二进制掌纹特征码,最后用汉明距离来衡量不同掌纹特征码的相似度.在UST掌纹库上的实验结果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率,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掌纹采集受外界因素和噪声的影响较大, 传统方法掌纹识别率低、 鲁棒性差等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加权与核主成分分析的掌纹识别算法. 首先采用Curvelet变换对掌纹图像进行分解, 得到不同尺度和角度的轮廓系数, 并对Curvelet系数进行加权融合操作; 然后通过核主成分分析对掌纹特征进行降维处理, 实现特征提取; 最后采用相关向量机实现掌纹匹配, 并采用PolyU掌纹图像对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与其他掌纹识别算法相比, 该算法取得的掌纹识别率更高, 且掌纹匹配的时间最短, 可以满足掌纹实时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结合图像离散小波变换和模块2DPCA的方法.首先通过DWT将红外人脸图像通过小波一级分解成4个子带,用模块2DPCA的方法对4个子带进行特征提取,得到4个子带的特征向量,然后对每个子带进行分类,将所得4个识别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同基于PCA和模块2DPCA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利用人脸图像的有用判别信息,并得到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脸识别过程中,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在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引入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DPCA)算法,该算法同时考虑图像行与列方向上的信息.考虑到人脸图像存在信息冗余而影响识别率的问题,于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加权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WT-W2D2DPCA)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二级小波分解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其低频部分;然后根据人脸图像的特性,将低频部分进行奇偶分解,并引入加权思想,重组低频人脸图像,最后在ORL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2DPCA系数矩阵大的问题,而且得到了比传统的2DPCA、2D2DPCA算法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块C-2D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完全二维主成分分析(modular C-2D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将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用于鉴别分析,由于直接基于二维子图像矩阵,能方便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可以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简便.该方法与改进前完全二维主成分分析(C-2DPCA)方法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仿真识别效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保持较高识别率的前提下鲁棒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对不同类型局部放电信号进行识别,笔者提出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制作了4种典型的局部放电人工缺陷模型,并通过S变换对采集的局部放电UHF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然后,采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对S变换幅值矩阵进行压缩以提取特征;最后,引入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对样本特征集进行模式识别.识别结果表明:4种特征维数组合中,(10,5)组合的平均识别率最高,(5,5)组合最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引入大幅提高了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性能,平均识别率均在94.43%以上,最高可达到97.67%.由此可见,经过S变换和双向2DPCA提取的特征集在维数显著约减的同时,保留了原始数据大部分信息量,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分类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智能手机的掌纹识别符合非接触式、低分辨率等生物特征认证的发展趋势,但是由智能手机采集的掌纹图像背景往往比较复杂,导致手掌区域不能正确分割,限制了掌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研究二维大津法(二维OTSU)和基于高斯模型的肤色分割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优点,将两种方法分别以"串联"和"并联"两种融合方式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对使用智能手机采集的复杂背景下掌纹图像分别进行分割。经实验验证,并联融合的方法对背景偏暗的掌纹图像分割正确率较高;串联融合的方法对背景偏亮掌纹图像正确分割率较高,两种方式结合能很好地满足复杂背景下掌纹分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分块理论与2DPCA方法相结合,研究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法(M-2DPCA)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对人脸图像矩阵进行分块,用形成的子图像矩阵直接构造总体散布矩阵并求解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提取的特征向量对图像进行特征的提取与分析,进行人脸识别。基于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显示,在相同训练样本和特征向量条件下,M-2DPCA比2DPCA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结论 M-2DPCA充分利用了图像的协方差信息,在人脸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方面,对进一步研究人脸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分块理论与2DPCA方法相结合,研究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法(M-2DPCA)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对人脸图像矩阵进行分块,用形成的子图像矩阵直接构造总体散布矩阵并求解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提取的特征向量对图像进行特征的提取与分析,进行人脸识别.基于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显示,在相同训练样本和特征向量条件下,M-2DPCA...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掌纹识别的性能,提出一种分块统计特征和最优分辨力选择特征相融合的掌纹识别方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掌纹图像进行多方向、多尺度Gabor变换;然后将掌纹划分多个子块提取特征,将各子块特征进行拼接得到整个掌纹特征向量;最后以特征分辨力为准则选出最优掌纹特征子集建立两分类器,通过投票机制建立掌纹多类分类器,并采用Po1yU掌纹库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掌纹识别性能优于对比掌纹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掌纹识别属于相对较新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手掌上丰富的纹理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掌纹图像的质量是影响掌纹识别性能的关键,因此,由掌纹的特点入手,对掌纹图像采用基于形态学方法进行感兴趣区域(ROI)的分割,为了防止由于采集时手放置位置的旋转或偏移导致的掌纹图像的差异,通过中值滤波、二值化、膨胀腐蚀等操作确定了特殊角点,再利用角点连线确定旋转角度,来旋转掌纹图像。然后对掌纹图像感兴趣的区域采取小波阈值法来去除噪声。最后结合Gabor滤波器的方向性,采用基于二维Gabor滤波器对掌纹纹线的特征进行提取。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掌纹图像预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在PolyU掌纹图像库上进行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掌纹掌脉识别技术中稳定性差和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邻域四值模式的掌纹掌脉融合识别算法。对掌纹掌脉图像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进行分解,将得到的低频和高频子图像分别利用区域能量和图像自相似原理进行融合;利用局部邻域四值模式(local neighbor quaternary pattern,LNQP)获取掌纹掌脉融合图像的纹理特征向量,并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算法对其进行降维;根据特征向量间的汉明距离实现匹配识别,并在PolyU图库和SUT图库上完成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最低等误率分别为0.17%和0.75%,与其他传统及最新算法相比,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掌纹掌脉图像的纹理特征,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并且掌纹掌脉特征的融合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的颅骨识别方法,比较了两种特征提取算法,通过比较得出:二维主成分分析速度快,不需要经过一个降维的过程,而且识别率高.在获得颅骨的三维几何信息后,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时采取的是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而提取颅骨图像的关键特征,最后利用常用的最近邻法则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主成分分析(PCA)、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以及完全二维主成分分析(C2DPCA)存在的不足,针对PCA方法不能解决的小样本问题以及2DPCA和C2DPCA存在对所有识别信息都采用同等对待的不足,提出了局部保留的C2DPCA方法,此方法首先将人脸图像划分为5个区域,并对双眼、嘴唇和轮廓进行保留,其它部分采用降低其散列度的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再采用C2DPCA方法进行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经过在ORL人脸数据库上实验研究表明,与C2DPCA相比在进一步降低了特征矩阵的维数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识别率,并且在识别率方面优于经典的Fisherfaces和ICA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