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刚 《科技资讯》2012,(3):139-139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要实现可持续意义上的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战略融为一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正朝着区域化等方向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又会对资源、环境等产生影响,因此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是保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文章简要介绍了新疆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从新疆作为中国西部一个具有独特生态环境和经济特点的欠发达地区为着眼点,指出在我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因此,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这一决策过程中首要环节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的研究可以定量地反映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平.以厦门市为例,建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和判别标准,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市2000—2008年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8年厦门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6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大于0.8,为良好发展类型,2007—2008年协调发展度大于0.9,为优质协调发展类型.另外,2007年环境发展水平同步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年份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环境发展水平.今后厦门市应继续坚持环保优先的政策,以满足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诱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这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严重障碍.以营口市为例,阐述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坚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建议和策略,以实现营口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公路建设环境问题的现状,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保护环境的实质,进而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学认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指导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为研究区域,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生态环境指数值域范围为0.143~0.808,北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型计算了贵州省2007-2012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与综合环境效益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对贵州省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此期间内贵州省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但随着贵州省经济增长加速,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趋势.本文提出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等策略,以促进贵州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演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与模型,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市是河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以2002—2010年秦皇岛市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协调发展度理论,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秦皇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为0.43~0.68,处于过渡协调区.提出充分发挥秦皇岛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广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二者并不能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发展悖论,将是困扰广西进一步发展的强约束条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症结,为解决这一症结,发达地区已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对策。基于广西是后工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仍较为落后,正面临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该文通过对广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广西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广西为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淮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加快工业化进程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一直是淮南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对中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应是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现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和谐协调发展是令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的探索 ,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为我们在城市建设寻找一个新的理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事单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本期特辟专题报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环保与经济的关系。梁燕君教授为本刊撰写的特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从宏观层面上阐述了实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本文从废弃物处理及运输的视角,结合我国废弃物处理及运输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05和2010年一系列经济和环境指标数据,运用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及GIS技术,分析了2000—2010年珠三角地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珠三角整体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先有所降低后明显提升,在整个研究期内呈上升态势,即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和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得到改善;(2)各城市协调度值和协调发展度值有升有降、表现各异,但层次性分明.近一半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相对稳定,其他城市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一定的转化;(3)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核心-外围"结构,且城市间总体空间差异先有所扩大后明显缩小.三大地带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明显,东部与中部差异逐步缩小,而西部与中、东部的差异先扩大后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