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研究认为乌伦古坳陷油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根据原油产状、原油物性、轻烃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特征,将乌伦古坳陷原油划分为I、II两类,天然气划分为A、B两类,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油源对比,及两类油气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碳同位素特征,表明I类原油生物标志物与滴水泉组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主要来自下石炭统滴水泉组,II类原油主要来自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气源分析结果表明,A类天然气产自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B类天然气来自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源岩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泥岩类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以II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因此,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泥岩类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大,是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的供给者。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滴水泉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冰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718-5722,5727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结合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东北缘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是一套有机质丰度较高的混合偏腐殖型的成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成烃潜力。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五彩湾凹陷、三个泉凸起上,该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中等—好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基本上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充分证实石炭系在准噶尔东北缘是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在该区寻找石炭系原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昌坳陷位于中国西部的潮水盆地,其勘探程度偏低。尽管金昌坳陷具有发育烃源岩的条件,但坳陷究竟有多大的石油资源潜力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有机质丰度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岩石热解测试等技术,对烃源岩开展了系统的评价与分析;同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的石油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金昌坳陷青土井组和新河组烃源岩,在有机质丰度上达到好烃源岩标准;热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熟-中等成熟范围;有机质类型以混合的类型为主。青土井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为28.0 mg/g TOC;新河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为24.0 mg/g TOC。金昌坳陷的石油资源量总计3550.9×10~4 t。整体而言,坳陷的石油资源丰度低,油气资源潜力弱,石油勘探与开发存在较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4个层组(下统塔木岗组、滴水泉组,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石钱滩组)均发育烃源岩。相对而言,塔木岗组及石钱滩组分布范围较有限,钻探程度较低,目前还难以准确评价;而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生烃强度较高,目前已达到湿气演化阶段,是准北地区重要的源岩;与滴水泉组烃源岩相似,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分布广泛,生烃指标较好,目前已达到生油高峰,是准东南部北三台—吉木萨尔地区石炭系重要的源岩。五彩湾地区、北三台地区均找到了与这两套源岩有关的油气藏,表明了石炭系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煤系烃源岩的理论研究,总结了煤系烃源岩的分布、发育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对该地区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发育机理以及有机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煤系泥岩以及碳质泥岩,在中国及全球各地广泛分布。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沉积环境多为湖沼相,有机质来源主要是高等植物。不同盆地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不同,跨度范围较大,从未成熟到过成熟都有分布。由于煤系烃源岩母源输入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所以镜质组、惰质组和类脂组是煤系源岩的3种常见组分。影响烃源岩的发育因素应该从有机质供给、有机质的保存以及有机质的稀释3个方面来考虑,古气候条件、古地形特征、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水平面频繁升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从而对煤系烃源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目前对煤系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烃机理,而对煤系烃源岩发育机理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从岩相古地理、烃源岩生烃潜力及油气成藏特征等角度,对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烃潜力进行了对比,认为三大盆地石炭系均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质量比准噶尔及塔里木盆地差。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在烃源岩类型、生烃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烃源岩类型包括灰岩、泥岩、碳质泥岩,且均经历了二次生烃,具有混源油气等特征。借鉴准噶尔、塔里木2个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柴达木盆地需加强寒武-奥陶、石炭系等古生界地层的整体勘探,岩体侵入对于烃源岩成熟度产生重要影响,古油藏、次生油气藏及混源油气藏共同构成以石炭系为油源的油气保存形式。  相似文献   

8.
四棵树凹陷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现实领域,已发现独山子和卡因迪克油田,具有较大资源基础和较好成藏条件。基于岩心和露头暗色泥岩地球化学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对比乌伦古坳陷,综合评价四棵树凹陷上三叠统烃源岩认为:(1)三叠系为上三叠统黄山街组—郝家沟组,暗色泥岩、砂质泥岩沉积为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中上段(泥岩厚度一般为100~150 m,分布面积3 500 km~2);(2)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值一般为1%~3%),具生烃物质基础;(3)有机质以高等植物输入占明显优势,主要为Ⅱ2—Ⅲ型;(4)热演化程度较高,Ro值大于0.7%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 800 km~2,具规模生烃条件;(5)烃源岩埋深大、分布面积广,Ro值大于0.7%且地层厚度大于100 m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 400 km~2,具规模资源潜力;(6)下步勘探应聚焦凹陷东侧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高成熟生烃中心区,搜索落实有利圈闭。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四棵树凹陷的资源地位、深化四棵树凹陷成藏认识、明确本区勘探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叠系平地泉组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生油岩,但目前对于平地泉组烃源岩在彩南探区的具体展布情况研究较少,且各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也需进一步分析。通过连井剖面对比分析、烃源岩热解资料评价以及生烃强度研究,明确了平地泉组烃源岩在研究区周缘凹陷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差异。结果表明:五彩湾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厚度可达400 m且有机质丰度最高;研究区有机质类型整体以Ⅱ型为主,少数为Ⅰ型;各凹陷烃源岩均进入成熟阶段。综合评价生烃潜力认为,五彩湾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强度最高,达到形成商业油气聚集的级别;东道海子和阜康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虽生烃潜力总体上不及五彩湾凹陷,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供油和供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孔隙度演化规律和构造演化背景,以有机质成熟度Ro为纽带,探讨了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应用生烃潜力法对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Ro达到约0.73%(埋深约3 200 m)后,烃源岩进入排烃期,开始大量排烃。鉴于芦草沟组砂泥岩互层特征以及Ro与埋深的正相关性,用烃源岩Ro的演化来反映紧邻(互层的)地层的埋深变化。通过对实测岩心孔隙度随埋深演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超过约2 700 m(对应Ro约0.6%)后,芦草沟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整体进入致密期。考虑到Ro的不可逆性,认为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先致密,后排烃(成藏)"的特征,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芦草沟组致密油的近源成藏(充注)过程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排烃条件决定了宏观上致密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与盆地本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相近似的电性、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长8油层组原油在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而与长7段烃源岩有相近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长8原油来自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平庄盆地烃源岩的赋存特征,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平庄盆地内发育有三套烃源岩,分别归属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前两者是构成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一深湖,部分形成于浅湖、闭塞湖湾及湖沼,其类型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质白云岩等为主;盆地生储盖组合以侧变式为主,油气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断背斜。该结果为平庄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石油地质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从有机组分分类、有机组分双重属性、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和方法、生烃机制与生烃模式、有机质原始状态恢复与丰度下限的确定、孢粉相及有机相、成熟度与生烃历史、有机包裹体研究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碳酸盐烃源岩的研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第三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溱潼凹陷第三系主要分布有戴南组一段、阜宁组四、三、二、一段和泰州组6套烃源岩层.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溱潼凹陷主要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描述了烃源岩中有机质族组成、甾烷和三萜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等,分析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及有机质演化规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将烃源岩划分成A、B、C3类,A类烃源岩形成于相对咸化的还原环境,生源以低等水生藻类为主,为研究区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泰州组二段、阜宁组二段中—下部和阜四段上部.  相似文献   

17.
皖南马家山剖面油苗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皖南巢县马家山剖面南陵湖组晶洞油苗为解剖点,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解剖了油苗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认了油苗来自于T1n,与P1q无成因联系,进一步明确了T1n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应引起勘探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古近纪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青东凹陷古近纪找到油藏富集的有利区域,指导生产开发,对控制油藏分布和形成起关键性因素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受郯庐断裂体系影响,构造复杂,沉积物源来自凹陷四周,沉积类型多。在对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发育特征、沉积相类型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测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资料,采用综合研究的手段对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暗色泥岩十分发育,在凹陷中部厚度较大,向凹陷四周暗色泥岩厚度逐渐变小;沙四上亚段有机质的丰度、成熟度都比沙三下亚段好,评级在好—优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干酪根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含少量Ⅱ_2、Ⅲ型干酪根;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都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anhydrous, hydrous and bitumen-extrac- ted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from the Liaohe sag. It has been shown from the result that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fatty acids content de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The decrease of fatty acids in immature rocks is presumably related to alkanes generation in immature oils, whilst the increase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some additional fatty acids are generated from kerogen and the tightly bound fatty acids in kerogen are released as bound fatty acids in kerogen and unbound fatty acids in bitumen. The fact that the bitumen generated from kerogen contains fatty acids has demonstrated that some bound and tightly bound fatty acids in kerogen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bitumen. The preferential fatty acids in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are found to be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longer chains, whilst krogen contains relatively more di-carboxylic acid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fatty acids in immature source rocks can be changed from that with more longer chains to that with more shorter chains when evolution extent has been increased.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of fatty acids in immature oils are those with longer chain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fatty acids to forming alkanes in immature oils mainly takes place at the evolution stage with R0 <0.6%.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H2O could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fatty acids with mor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elay alkanes formation from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20.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ZnBr2重液浮选,将样品分离成多个密度组分,对各组分检测透射光、荧光、X光衍射等,揭示不同组分有机质赋存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组分(密度ρ<1.6g.cm-3)以颗粒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与矿物无明显紧密结合关系;②,③组分(1.6g.cm-3<ρ<2.2g.cm-3,ρ>2.2g.cm-3)多见无定形有机质分散于细粒矿物相中,呈橙黄-亮黄色荧光,反映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紧密共生的赋存特征.进一步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分配的研究表明,①组分结合了烃源岩总有机质质量不到1%;②,③组分结合了烃源岩中90%以上质量的有机质.这反映了有机质和矿物颗粒共生的赋存形式在有机质保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