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文选》中包含了他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概括地说,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有机地组成的,即:坚持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本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祖国绕一是爱国主义的协心;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主题;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爱国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使中华民族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以来,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贯彻的热潮。《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开展这一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  相似文献   

4.
<正>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起点。因此,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爱国精神的培养。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国人民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不仅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而且洋溢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当前的形势下,深刻认识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邓小平同志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前提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等一系列思想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坚定崇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通过生动具体的人物、事件去感染人、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23日,经党中央批准,向全国印发了中央宣传部发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在全国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号召,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一代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党中央号召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下,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振兴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为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思想是国民在生存中自发产生的一种意识,表现了国民对祖国极其深厚的情感。民族生存对空间的需要,产生了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个体生存对群体的依赖产生了维护整体利益的历史责任感;保持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种的延续的愿望产生了独立自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生存竞争的本能产生了忧患意识和奋进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是民族生存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光辉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其民族文化宝库中,爱国主义的篇章是其宝库中最璀灿的瑰宝之一。中华民族史,也就是一部宏伟的爱国主义史诗。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镇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李凌云 《科技信息》2009,(26):I0255-I0256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就是培养大学生迈向社会建设中所需的强健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完成大学生价值的升华。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民族体育的内容,对继承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再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诸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对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意义重大,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体育同教育、文化一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条件.当今世界、体育已成为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战线和体育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概念.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括和综述,把它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并列,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完整、丰富的内容体系。由于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能脱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又体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全新的民族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因此,它是一种新型文明。建设这种新型文明,关键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在大学生中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已经失去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历史机缘的情势下,把爱国主义的理想和追求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要求,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爱国主义,就要坚决拒绝私有化的逆向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理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7.
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 ,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 ,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发扬高校校训、校风相结合 ,弘扬民族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既是为物质文明和精神上明服务的一种手段;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兴起,就是我国社会制度进步,精神文明的一个表现.体育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体育测域,其成就不限于体育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形象,社会的风气和人民的精神生活.一九九0年在我国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我国体育健儿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国争光、争创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重建民族自信心这一背景,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民族自信心与文化建设的功能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重建当代中华民族自信心只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实现的命题,文章最后介绍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建民族自信心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年逐步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理解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理解当代世界的进步、矛盾和人类的前途,以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理想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历史教学,就是这“多种形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