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科技信息》2012,(36):397-397
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矿物杂质的混合物。在勘探煤炭资源、检测煤炭质量、合理利用煤炭以及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工作中,都需要借助煤炭的分析化验资料进行判断和研究。煤炭性质的测试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按国标或部标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煤气发生炉掺烧小粒度煤的必要性,指出通过技术改造、调整技术指标回收利用生产中筛分下来的小粒度煤的工艺技术,可提高煤炭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煤炭的生成过程决定于成煤物质、成煤环境及成煤作用,其成煤阶段的热变质作用等因素决定煤的质量.由于不同成煤作用条件下形成的煤在组分组成及元素组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各自的煤质特征.煤质之间内在的成因联系以及所呈现出的规律性关系,对于研究环境与煤质的关系,开展预测和评价煤质工作,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对120个煤样的甲烷含量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煤炭甲烷含量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煤炭中甲烷残余量变化很大,总体上在0.2~5 cm~3/g,其中中国煤炭平均为2.24 cm~3/g,国外煤炭平均为1.08 cm~3/g.煤炭中甲烷残余量受煤级、挥发分和煤样粒度等因素影响,甲烷残余量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水分对煤炭自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煤炭自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煤的水分是影响氧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论述了水分在煤炭自燃初始阶段的催化作用和对煤炭自燃的抑制作用,研究了水分在煤炭自燃过程的物理化学机理,针对一些矿区煤炭自燃的实例对其水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煤炭中水分对煤的氧化、蓄热和散热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煤中水分对煤炭自燃到底是起阻化抑制作用,还是起催化触媒作用,应根据具体条件而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哈氏可磨性测定仪,借用格鲁布斯检验法,通过对比相同粒度级煤炭颗粒的质量来判定压力成型及添加粘结剂对煤炭破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成型以及添加自制粘结剂均不会影响煤炭的破碎性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各地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新的优质煤生产基地的迅速崛起,对山西煤炭产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提高煤炭质量已成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下”煤层,难采煤层,复杂煤层以及露天边坡剩余的煤炭资源,井工开采不经济或难以开采,可利用煤炭地下气化将这些残余资源得以回收利用,试验利用矿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方式,对阜新矿露天边坡进行了空气煤气、水煤气,富氧煤气的工业性试验研究,通过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得出在露天边坡矿井式气化建炉方式,不同气化工艺的煤气组分,热值.露天边坡的高挥发性、复合薄煤层适合于用地下气化技术生产中、低热值煤气,气化剂不同,其热值不同,用途不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炭市场竞争的加剧,煤炭产品质量管理日益为煤炭企业所关注,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计算机网络的深入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变革,其主要目标在于利用先进技术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管理。现在的企业更注重对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来讲,煤炭质量控制是所有工作的核心,但传统煤炭质量检测技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该文主要就煤炭质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运用计算机网络对煤炭进行监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程序升温条件下煤炭自燃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了煤炭的自燃特性,测定了不同粒度煤样在不同温度下产生CO,CO2等气体的浓度,讨论了指标气体的选择,分析了CO,CO2等气体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耗氧速度与煤温及煤温及煤体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煤体粒度越小,温度越高,则煤氧复合的强度越大,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煤矿火灾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煤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煤炭的采取是按照煤灰和煤质的不同进行分级的,煤的价格也是有煤自身的质量所决定的,这也是现代对煤炭进行分析的指标之一.但是,在现实的煤炭化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例如不同化验的化验人员对同一煤炭的标准煤样进行测定时,总会得出并不相同的平均值和标准值;还有就是当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一个种煤样进行化验时,所得出的化验结果也并不相同.这样就会使人们产生一定的疑惑,怀疑其化验的结果性是否正确.这类问题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统计假设检验问题.该文通过对煤炭化验的阐述,分析了统计检验在煤炭化验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浮沉试验自动操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炭浮沉试验的现状,结合煤炭浮沉试验方法,探讨了一种新型煤炭浮沉试验自动操作装置。该装置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耐腐蚀泵、不锈钢电磁阀、振动器、搅拌器等;自动控制部分采用技术成熟、可靠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利用该装置可实现煤炭浮沉试验的自动操作,提高试验的自动化水平。为了达到模拟人工试验进而代替人工试验的目的,关键是寻找控制试验装置各控制部件的最优时间。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在煤矿生成实践中积累的众多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全面分析影响煤层自燃因素,基于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理论,建立煤炭自燃预测的判别分析模型。选取影响煤炭自燃的主要因素如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坚固性系数、工作面供风量、回采工作面推进度、采场回采丢煤率,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煤炭自燃预测的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利用某煤田的多个参数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后的模型回判的误判率为0。说明该模型在研究煤炭自燃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煤矿在未煤炭计量管理系统之前,地销煤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缺陷问题,煤炭计量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研究了煤矿煤炭计量管理系统在地销煤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了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煤炭产业是资源依赖度高、污染严重的重工业部门。山西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和问题。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作者既阐述了山西煤炭资源的特点也强调了山西煤炭工业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然后指出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循环经济的思路来指导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河 《科技资讯》2006,(7):68-68
煤炭试验是煤矿、地质勘探部门和以煤为烯料的工厂以及与煤有关的商品流通中的商品检验、质量监督等部门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管理,保证煤炭产品和商品质量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生产的不断增长,国内外煤炭市场扩大,为确保煤炭生产、使用及流通领域各个环节中能有效地监控煤炭质量不致发生重大差错,防止欺诈行为,煤炭试验工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能源资源的国情,阐述煤炭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仍然是我国能源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以矿物加工工程和化学工程学科为基础,论述我国清洁煤炭能源的特点以及煤炭的加工和转化技术,指出高效煤炭加工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必须纳入新能源规划的考虑范围之内。传统的煤加工与煤转化理论和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煤基多联产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技术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是当前资源配置最优化、最经济、最洁净能源的战略。二段干法选煤的灰分<8%,硫分<5%,该技术既可用于新建电厂也适用于老厂改造。  相似文献   

18.
汞在不同粒度、密度煤炭中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河南田庄、河北邯郸、内蒙古(公乌素、平沟、老石旦)选煤厂原煤中的汞含量。发现田庄选煤厂原煤属于特低汞煤,邯郸和内蒙古的三个选煤厂原煤都属于低汞煤;通过对田庄、邯郸两个选煤厂原煤的筛分浮沉实验,研究了汞在不同粒度、密度煤炭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密度增加,汞含量增加,而且汞主要分布在1.8的高密度级脉石中,通过洗选可以分别减少这两个选煤厂煤炭中的汞含量50%和60%左右;并且发现两个选煤厂中汞含量与灰分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也说明了原煤中汞的赋存与矿物质密切相关。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煤炭燃烧前洗选不但可以提高发热量,降低无机硫含量,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汞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地温与煤氧化放热性、漏风供氧条件及蓄热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地温对煤炭自燃的影响,得出随着地温的上升,煤自燃性增强,煤自燃危险程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摇瓶浸出实验, 研究了pH值、温度、煤浆浓度和煤粒粒度等因素对真菌脱除煤炭中硫的影响, 并对上述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在煤炭脱硫过程中pH值、温度、煤浆浓度、煤粒粒度对真菌脱硫效率有显著影响;得出真菌脱硫的适宜条件是: pH值为6, 温度为45 ℃, 煤浆浓度为15%, 煤粒度为160 μm. 在上述适宜条件下, 真菌脱硫在2 d内最高可脱除煤中44.96%全硫和54.87%的无机硫,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降解效果提高, 脱硫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