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后几年留日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日本人,其中日本女子占很大比重,并且类型多样,个性特征丰富,美好与丑恶并存。小说中日本女子与中国男子存在爱恋、婚姻和一般交往三种关系形态。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中日关系的某些方面,曲折地表现了留日作家复杂矛盾的日本观,折射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清末留日医学生的总体情况 ,对其在日本就读的学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收集了 1 63名晚清留日医学生的资料 ,对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清末留日医学生归国后的医学活动 ,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医学普及、医学教育、医药卫生行政、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 ,认为清末的留日医学生为改变中国医学的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败,留学救亡思潮兴起,掀起留日热潮。在留日大军中,留日女学生引人注目。清末留日女学生特征显著: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奉天、江浙、湖广、广东地区;从留学途径来看,由早期随父兄和丈夫伴读向结伴同行和单身留学转变,由早期的自费留学向官费、自费并举转变;从学习内容来看,留日女生多习师范、家政、工艺等专业;从社会活动来看,留日女生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参加反帝救亡运动,社会活动活跃。留日女子是女子近代化的先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败激起留日热潮,妇女解放开启女子留学先河,兴办女学急需新学女师,清朝政府倡导女子游学,日本朝野欢迎女子留日等因素,形成了清末女子的留日热潮。  相似文献   

5.
王巍  毛蕊 《世界博览》2010,(17):31-32
到了东京,男士和女士最好分头寻找各自的购物天堂。2009年,由于日本签证门槛降低,中国赴日本游客增长了80%。随着中国游客潮的涌入,日本商品的销售额也扶摇直上。不管是奢侈品工厂店还是零售商店,都能看到大群的中国游客——而以前,这些地方都是被排着长队买东西的日本人占据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6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和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CJICHMTMD-2006),在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中方主办和协办单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技术史分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文物总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及古文献研究所以及北京科技大学。日本方面会议协办单位是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千叶工业大学。来自日本和中国的近5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在闭幕式上,中国学者泼墨挥毫,赋诗一首,以贺会议成功召开,诗云:“雅集名流趁丽天,畴人事业旧因缘。京华秋日好风景,留句他年唱凯旋。”  相似文献   

7.
杨从新教授     
正杨从新,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陕西兴平,留日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现为兰州理工大学)水力机械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9月—1994年3月在甘肃工业大学学习,获流体机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继续留校任教;2000年4月—2004年10月在日本鹿儿岛国立大学学习和交流,并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4年11月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作。杨从新教授现为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一鲁迅1902年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以后,东渡日本留学,直到1909年返国,在那里度过了八个年头。鲁迅留日时期的思想可以以1906年弃医从文为界划为两个阶段。鲁迅留日时期的第一阶段,科学思想在他头脑中占有主导位置。在这个阶段,鲁迅在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学习,并发表了《说鈤》和《中国地质略论》两篇科学论文,又从日文转译了法国科学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两本科学小说。他还翻译过《北极探险记》以及《世界史》、《物理学诠》中的“世界进化论”和“原素周期则”两章。这时他所  相似文献   

9.
为继续推动中日统计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相互学习和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中国统计学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国概率统计学会、日本统计学会和日本计算机统计学会将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成都市举行“第十届中日统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后之所以掀起留日热潮,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危机意识的空前加深及思维转型;第二,日本向西方学习由弱而强这一成功范例的魅力吸引;第三,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政府的鼓励留学政策导向;第四,便利的地理环境和相近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国学习日本教育的重要途径有:聘请日本教习、翻译日本书籍、派留日学生和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其中对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研究为学界所忽视,故拟对官绅赴日教育考察的兴起与发展这一近代教育史上颇为重要的教育事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明治维新废除汉医的成功,使中国人产生了效仿日本建立现代医疗卫生制度的动机,直接促成了大批留日医学生的涌现。这一留学生群体回国以后,在20世纪初承担起传播西医学的职责,成为中西医学跨文化传通的中介,并在推动中国医学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历史事件既为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又在客现上造就了一批具有废止中医思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日本学会在杭州杭州,也许是中国在地理、文化和经济上与日本相距最近的城市之一。众多史料记载,在中国南宋时期,中日两国的宗教文化交流和民间贸易达到顶峰,交流中心就在今天的杭州。那个时候,大量日本僧侣渡海来到中国学习佛法,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在临安城停留。南宋灭亡之后,日本举国茹素。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脱欧公投"震惊世界,脱欧派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但此事的余震想必将更深远地影响日后世界的局势。在公投结果出炉前,日本各界舆论几乎一面倒地支持英国的留欧派。在上月日本举行的G7峰会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意与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一道呼吁支持国际自由贸易秩序,实质上等于间接声援英国的"留欧派"。因此英国脱欧的结果甫经出炉,日本上下便陷入一阵恐慌和不知所措的茫然之中。经济界对此最为敏感。英国脱欧公投开票当日,日股日经指数相较前日暴跌7.92%,单日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 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收集109名晚清留日物理学生的资料,介绍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考查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有关物理学方面的活动.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物理学普及、物理学教育、物理术语创制、物理研究等方面的贡献.结论 认为清末的留日物理学生为中国物理学的体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庄庆德教授     
<正> 庄庆德,男,1944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电子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67年吉林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1981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东南大学工作。曾先后5次赴日本,学习工作10年。1988年离开日本,受聘河北科学大学工作至今。 庄庆德教授1970~1978年在1424研究所从事集成电路研究,曾担任双极型数字电路课题组组长,研制出国家急需的10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为我国早期的集成电路发  相似文献   

18.
李初梨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向革命文学社团转变的主要推动者。留日经历让李初梨从一名电气专业学生转变为文学爱好者,进而转变为革命作家。留日十二年,日本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以及留日学生的“小圈子”交往深刻地塑造了李初梨的精神世界,在他此后的创作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2日,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洪潮带领正参加第26届杨凌农高会的榆林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一同到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在听取园区负责人介绍后,马洪潮指出,杨凌智慧  相似文献   

20.
方海燕 《科技信息》2008,(4):187-188
公元5世纪,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列岛,开始了中日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其中,两国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的饮食,在两千多年来与中国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对方的先进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使日本的饮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这一引进和改造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文化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中日饮食关系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饮食正如日本文化一般充满了极大的混杂性。“混杂”一词,不仅反映了日本饮食的特征,也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