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VI头禅,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已被企业老总们所认可。但是在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理们却颇有感触,在老总的日程表上,“重要”的人力资源工作往往只能排在市场、销售、研发、IT等之后,即“重要”而不“主要”。  相似文献   

2.
CIO,这个曾被认为是默默无闻、两袖清风的职位,随着两化融合的逐步推进。如今已成为IT供应商“疯狂”追逐的对象。IT采购已成为商业贿赂案的重灾区,越来越多的CIO、技术主管卷入商业贿赂,引起国内IT业界很大震惊与反思。如何通过制度保障。制止商业贿赂在IT领域的蔓延态势呢?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7,(4):17-17
4月22日、23日两天,全国远程教育大会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IT教育院校校长齐聚合肥,共商发展大计。目前,合肥市已经成为我国IT职业教育最大的基地。  相似文献   

4.
曲玲年 《科技潮》2005,(2):30-3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成本竞争压力,迫使欧、美企业改变业务流程和进行战略性资源重组.IT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使软件与IT外包产业,快速实现离岸,其复合增长率为年28%~40%。在全球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离岸总量中,印度遥遥领先,占有50%的份额,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紧随其后。软件与IT外包产业,将成为继制造业的“中国制造”之后,又一展示“中国制造”实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IT技术不断发展、业务应用日趋复杂,用户的信息系统变得日益重要。而与此同时,异构系统所带来的“管理难、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也困扰着广大企业用户。伴随着社会分工逐步细化,外包概念深入人心,具备“一站式”服务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天玑科技坚持“自主创新、专业服务、长期服务”的业务方向,为企业IT系统提供咨询、维护、规范化管理等一站式服务,使企业IT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核心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主要国家,“IT对经济增长不可或缺”已经成为常识。英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数字英国》,法国在2008年出台了《数字法国2012》,韩国也在2008年推出了《新IT战略》,美国奥巴马政府则将《创新战略》作为重要施政措施,通过发展智能电网培育巨大的IT商业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半年,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03,(1):22-22
近几年,IT技术向大众化发展,IT产品制造的“门槛”逐渐降低,这意味着竞争将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也在缩小,因此许多企业都把目光移向IT服务市场,竞争形态也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金融成为最大行业客户尽管全球IT市场一片低迷,但中国市IT服务市场却是一枝独秀,2002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为504亿元,增长25.4%;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362亿元,保持27.7%的高速增长率,“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像温暖的阳光吸引着仍处在寒冬里的IT企业。为什么IT产业在下滑但IT服务却能逆市而上,原因在于一个企业在IT上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闪兰魁  刘吉成 《科技资讯》2007,(17):109-110
IT与信息化应用已步入了深化、整合、转型和创新的关键时期,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管理、风险与控制日益成为突出问题。电力行业所属各单位围绕“信息中心”存在了近10年的IT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内部职能划分,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各组织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改进组织架构非常必要。针对我国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借鉴COBIT的IT治理思想和框架,科学、系统地对信息及相关技术进行管理,逐步试行建立IT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虹雨 《广东科技》2001,(9):12-13
早在80年代,印度前总理甘地就被国民称为“计算机总理”,在90年代拉奥任总理后,印度政府对IT产业发展制订了相当多的扶持政策,如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出口软件商的所得税等。可以说正是因为印度较早就有为软件业发展塑造一流环境的意识,其在80年代兴建的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IT业内人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而反观我们的软件发展环  相似文献   

10.
“北乔峰、南慕容”——王嘉廉与庄思浩曾经一同被奉为全球IT领域的华人代表人物。而二年前的冬天,创造了全球总裁薪酬神话的王嘉廉突然辞去世界500强企业CA公司主席职务,退出了世界IT大舞台。而BEA创始人庄思浩俨然成为华人IT大舞台上的“寂寞高手”。  相似文献   

11.
《杭州科技》2002,(4):11-11
2000年,媒体将世界信息产业界开始的这一波疲软称之为“互联网泡沫破灭”。有人甚至指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这些所谓新经济只是一种幻象。但是,在美国和欧洲,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企业则认为:目前的低迷实际上是计算机工业下一个黄金时代的起点。计算机工业下一波大浪潮的主线,就是网格技术(Grid)。2001年“9.11事件”的前一天,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ForbesASAP》发表了一组文章,预告信息技术的下一波大浪潮网格技术,将在2004~2005年度出现。2002年,“网格技术”成为IT界的焦点。何为网格?…  相似文献   

12.
于谦  周小平  孙斌  张艳秋 《科技资讯》2014,(13):241-243,246
随着高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支撑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高校的IT软硬件规模也不断扩大,对IT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高校IT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质量管理理念,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高校的IT质量管理模型,并依据此模型按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了IT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将规范了IT质量管理的流程,提高了IT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眼下,钟情网购的白领如果有人说“我买到了”,会被嘲笑为“菜鸟”;说“我淘到了”,会被认为已经“OUT”了;只有那些兴高彩烈地说“我秒到了”,才是最IN的潮人。因为“秒杀”,被称为2009年十大IT流行词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由财政部、商务部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轰轰烈烈,包括海尔、联想、方正、戴尔在内的国内外多个IT品牌已争先恐后,各显其能,在渠道、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都做好了各种准备。2009年,在信息化农村建设的大潮下,电脑下乡将成为行业重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村市场产业链的整合,被多家IT厂商普遍看好。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广东省的IT产业,逐渐赶超北京、上海,成为我国IT产业大省,特别是消费类电子产业,在全国已连续五年独占鳌头。但是,立志要在2010年达到亚洲“四小龙”经济水平,实现产业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广东省政府,在制订加快经济增长,争创广东新优势的发展战略时,重点发展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争达到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实现的目标。目前广东省IT产业的现状与亚洲“四小龙”该产业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情况极为相似,既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又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只有透彻分析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和改进制约因素,才能达到IT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的投资情况总是那么扑逆迷离!从互联网到IT服务业,IT风险投资几乎能在一夜之间就催生出众多的“IT新贵”!在许多人眼里,“高回报”与“高风险”几乎是IT风险投资培养出来的一对挛生兄弟。但目前在我们国内的资本市场上,以稳健来促发展,或许才是真正的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计算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峰 《科技信息》2010,(18):214-214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从2008年底进入人们视野,是一种新的IT资源提供模式,目前,在IT界特别是IT企业界,云计算已经非常火热,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国内外已经将迅速成为一种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整合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多种传输方式为一体,建设功能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本文立足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探讨在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应用和实践,以期加强云计算技术和在农村信息服务应用的研究。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更好的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0,(1):11-12
没有哪个产业在信息技术(IT)上的花费比金融服务业更多。银行的信息数据中心有无数的计算机、网络和存储器。“从本质上说,银行就是技术公司。”德意志银行首席风险控制官雨果·班吉乐说道。然而IT行业在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却很少被人提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信息系统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那么对IT治理也就提到了人们的思考日程上。IT治理的研究自从提出就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IT投入越来越多,对IT的治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目前,IT治理的主要模型包括ITIL、ISO/IEC17799/27002、Prince2、COBIT。每个模型都有各自的优势,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章淼 《上海信息化》2006,(12):72-73
信息化企业服务用户的过程,是一个技术与服务“双管齐下”的过程。如今。其瓶颈已从“手段”挪至了“方式”。这种情况下,打造IT服务的理想模式,以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成为每个信息化企业不得不跨越的一道门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