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地子政务建设在2004年进入到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有数字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在2004年将达到400亿元,用于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将超过140亿元。这对中国的IT企业和研究单位来讲都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的IT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抓住这个机遇,研发出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以适应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据国外知名资讯机构的调查显示:全球90%的机构中至少有一项主要IT业务职能采用外包模式。运维服务外包在国外很多国家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广泛应用。2005年,全球运维服务外包市场整体规模已达到726.37亿美元,市场增长率为9.5%。在中国,运维服务外包市场规模2005年达到38.69亿元,同比增长了20.2%。近年来,中国IT运维服务外包市场仍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上海信息化》2006,(7):92-93
英特尔近日率先在中国启动了“简逸商务”(SMB Essentials)市场计划,希望通过该计划以“合作”的方式整合产业资源,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IT应用和配套服务。该计划旨在帮助亚太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更便捷地应用IT技术,从而优化业务表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数字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买方力量加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在IT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获得并维持客户保有率已成为IT企业竞争的焦点。同时,由于IT产品的同质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必然成为IT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砝码。因此,IT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所处的环境,重新权衡自身能力,寻找适应新经济的IT服务营销策略。基于上述观点,这里根据服务营销的有关理论,结合IT企业的服务营销的特点,在对已有服务管理模型以及IT企业服务营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IT服务营销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联想电脑为代表的联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的各个领域,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最受欢迎,、最可信赖的品牌之一。近日,联想再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IT服务品牌企业”殊荣,并且在2003年中国IT服务年会上荣膺“电子政务专业服务用户满意度将”。  相似文献   

6.
犹如将巨石投向海面,IBM新战略的推出,让“智慧的地球”一词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各大领域,其在业界激起的层层巨浪,正对相关产业链和各级IT厂商产生着重大影响。作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将涉及更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这无疑将使IT的影响溢出边界,与周边领域相融合,构建一个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产业生态圈。 当IBM这艘技术服务航母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企业未来出路时,它真能让这个星球变得更智慧吗?  相似文献   

7.
IT服务管理(ITSM)中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管理流程系统是IT服务管理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的一个具体实施。在实施中,可以将IT服务管理中的最佳实践与方法论——ITIL,应用于实际业务,结合国内企业的管理特点,可以设计实施网络管理流程解决方案,同时也可将管理软件开发中的经典方法与模型;工作流模型与角色访问控制策略,应用于项目的设计。在具体实现上,可以采用Remedy公司的ITSM开发平台AR系统及其产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6,(7):94-95
“2006首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高层论坛”近日于上海举行。在会上专家指出:国内企业追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市场的压力,在运营上将采取“精耕细作”的策略,企业间竞争形态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ERP系统扩展供应链模块以提升供应链运作绩效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005年中国ERP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27.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24.2%。中国本土ERP软件企业在新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呈现平台化、移动化和托管化的新动向,其竞争力大大加强并超越了国际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9.
“集成电路1元的产值,将会带动电子电路产业10元的产值,同时会带动GDP100元的产值”。这是芯片领袖中流传了10几年的一个说法。从IT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芯片已经成为该产业中符号性和主导性产品。  相似文献   

10.
南振岐 《甘肃科技》2000,16(4):60-60
对于企业信息系统来说,服务的核心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从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服务已经由“产品的延伸”演变为新的利润来源,如IBM公司、HP公司等靠硬件起家的厂商,现在接近50%的收入来源于服务,而国内IT服务业的收入占IT行业收入的5%,可见国内市场的广阔前景。对于用户来说,花钱买服务这样的商品交换过程,信息及回报的对称性的确很难得到保障,怎样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使服务产业能蓬勃发展呢?1 服务的结果是可以衡量,而且是标准化的用户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购买包括了厂商什么样的承诺。这…  相似文献   

11.
历数当今中国的IT产业,“手机短信服务”无疑属于发展最为红火的一支;而若评当今最混乱无序的产业链,“手机短信服务”同样高票当选、榜上有名。同一产业,却在黑、白排行榜上同时名列前矛,这显然并不是件好事。终于,为了规范市场,中国移动近日对短信服务提供商猛下杀手,整顿肃清运动令这片曾经歌舞升平的沃土瞬间哀鸿遍野。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有几家SP厂商能走出低谷,并坚持笑到最后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曲玲年 《科技潮》2005,(2):30-3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成本竞争压力,迫使欧、美企业改变业务流程和进行战略性资源重组.IT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使软件与IT外包产业,快速实现离岸,其复合增长率为年28%~40%。在全球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离岸总量中,印度遥遥领先,占有50%的份额,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紧随其后。软件与IT外包产业,将成为继制造业的“中国制造”之后,又一展示“中国制造”实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章淼 《上海信息化》2006,(12):72-73
信息化企业服务用户的过程,是一个技术与服务“双管齐下”的过程。如今。其瓶颈已从“手段”挪至了“方式”。这种情况下,打造IT服务的理想模式,以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成为每个信息化企业不得不跨越的一道门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发布的最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出口强劲,加之国内市场健康发展,截至2007年3月底的印度IT及相关产业2006财年收入增长31%,达到创纪录的396亿美元。报告显示,2006财年,印度IT产业出口增长了33%,达到314亿美元,而国内收入则增长23%,达到82亿美元。该联合会主席基兰·卡尔尼克说,由于印度在IT人才方面优势明显,管理水平优良,服务质量高,因此印度已成为全球IT产业的外包基地。该联合会同时预测,2007财年,印度IT产业收入将达到500亿美元,2008财年将达到6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总体市场 赛迪顾问认为,未来的中国IT市场在经历过去3年平缓发展以后,将重新步入快速平稳的增长轨道。赛迪顾问预测2004年中国IT市场的整体增长将达到18.9%,累计市场规模近4000亿元人民币。整个市场未来5年将保持18.1%的复合增长。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7630亿元的市场规模。图1显示了2004-2008年中国IT市场整体规模与增长预测。 赛迪顾问预测,未来5年软件与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年中,持续火爆的A股市场终于暂缓了“疯牛”脚步,狂热的人们在盘点收益之时才发现“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市场有涨就有跌,而一直在笑的,恐怕只有那些“为证券交易提供服务的行业”! 正如19世纪那场著名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成就了“卖水”起家的美国巨富。2007年中国股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井喷行情,而在这个信息时代,由产品到服务一应用需求推动的IT消费正“全面开花”!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危机背景下,IT市场中的多方博弈、内外角力,本土出身的企业欲突出重围、站稳脚跟,就必须具有追求“起飞“的国际意识和精神动力。 “这几年纳普就像一只小蚂蚁,在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域和一群大象们共舞,用我们的诚信打动客户、吸引客户、巩固客户。”纳普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成胜如是说。话虽这么说,但倘若翻开纳普这只“小蚂蚁”的客户名册,  相似文献   

18.
SaaS即Software as a Service,翻译成中文是“软件即服务”,也谷称“外包”,指的是目前有些单位或部门将本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给IT公司的现象。SaaS一开始在企业信息化领域风风火火,继而也映入党政机构的眼帘。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08,(11):44-45
10多年来,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发扬“永恒创新、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秉持“技术支持市场,技术服务市场”科技理念,紧抓市场办企业,围绕市场做产品,把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和促进行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公司销售收入从1995年的0.97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0.46亿元,当年实现利税1.22亿元,先后被评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国包装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0.
于明荣 《科技资讯》2013,(2):227-228,230
本文探讨了在目前企业中,IT部门为顾客提供IT服务时,顾客满意度对企业业务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利用IT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最终用户满意度(EUS)测评从满意度和重要性两个纬度.对IT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量化用户对各项IT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和期望,进一步测算各项IT产品或服务指标的EUS得分,最后推导出IT组织在IT产品或服务上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