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铁法盆地的成生、演化与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构造聚煤、控煤规律对中国东北其它同类型中生代盆地的老矿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铁法盆地构造演化、成盆期构造的聚煤作用、成盆后构造的控煤作用的研究;研究得出: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北北东向单壁断陷聚煤盆地,盆地西缘北北东向的冮屯断裂对盆地成生、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西缘强烈断陷带、偏西部较强烈断陷带、中部较缓慢沉降带和东部缓慢沉降带,而偏西部的较强烈断陷带与成盆期北西西向褶皱的交汇部位有利于聚煤,而成盆后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背斜使煤层赋存变浅,向斜使煤层赋存变深.  相似文献   

2.
平 盆地为晚中生代形成的主体为单壁断陷,局部为双壁断陷盆地,北西西系是主要的成盆期构造,对聚煤起得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西缘的北不向同沉积大断层和盆地北部边缘的南北走向的同沉积断层控制着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盆地内北西西向褶皱控制着盆地的聚煤中心,中新华夏系和北北西系为成盆后构造,它们所形成的褶皱与先期构造叠架构造穹隆或构造盆地,对煤层的埋藏深度起到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法盆地煤层气资源条件及控气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法盆地的煤阶为长焰煤,南部地区的煤阶达到了气煤阶段,实测最大渗透率为1.51×10-3m2,平均含气量为5.84cm3/g,煤层气资源量为93.34108m3,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本文通过对铁法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认为铁法盆地控气的地质因素有三个方面, 构造对煤层的沉积分布、含气量和煤层气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具明显的封堵作用;区域浅成岩浆热变质提高了的煤阶、改善了煤储层的渗透性,增大了煤储层的含气量。提出了铁法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靶区是西南部的大兴矿一带。  相似文献   

4.
吴斌  贺强  李万军 《科技信息》2010,(12):358-358
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是煤田预普查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古地理环境和聚煤演化的研究,基本确定了其中生代地层层序,大致圈定了含煤范围及富煤中心,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Muglad盆地Fula坳陷是一个发育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裂谷盆地,发育着3条较大的同沉积断裂和东、西两侧的控盆边界断层,这些断裂将盆地分割成"两凹一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Fu-la坳陷内部次级构造单元包括南部断阶带、南部凹陷、中部构造带、北部凹陷和北部断阶带"三正两负"5个二级构造带.盆地断裂的差异活动控制着沉积地层厚度、水体深浅和沉积格局的变化.同裂谷早中期,Fula坳陷发育河流、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北部;同裂谷中晚期,Fula坳陷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但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南部.最后,明确了生储盖组合特征,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6.
张豫疆 《科技信息》2013,(6):395-395
本文对库车盆地构造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库车前陆逆冲带由北向南划分为7个构造带,指出这些构造带是新第三纪、第四纪统一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的产物,详细阐述库车前陆盆地浅部和深部两个层次的构造组成,指出其构造特征具有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及构造样式在空间上的变化和变形的不均匀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对聚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阜新盆地内沙海组和阜新组聚煤区的分布、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的分析,论述了盆地内聚煤区的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并探讨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闽西南凹陷西条带的沉积特征分析,探讨该区聚煤环境,即为障壁岛后聚煤环境、过渡带泻湖环境和滨岸湖泊环境,并预测了西条带具有工业价值聚煤环境为宁洋以南、庙前以北朋口一带,是今后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9.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断陷盆地真正进入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盆地为例,分析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积断裂的发育特征,盆地同沉积断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综合利用测井相、古地形分析、地震相分析,对该盆地Jabung地区Ripah油田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目的层主要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河道间和湖岸沼泽。3个主要油层组从下向上沉积经历了一次水进的过程,沉积相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同沉积构造对沉积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同侏罗纪煤田内不存在边缘相带,也不存在湖泊相带,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聚煤盆地,只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侏罗纪聚煤盆地的一个部分。大同煤田的大同组含煤岩系形成于这个大型盆地的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的周期性地被湖水淹没的冲积平原地带。  相似文献   

12.
恩洪矿区处于滇东晚二叠世聚煤区中部偏南的海陆过渡地带,总体上属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沉积构造地貌单元属玄武岩斜坡区与浅陆表海区过渡带。从沉积环境、沉积相、煤层迁移规律及聚煤控制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滇东恩洪矿区沉煤环境及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是一套前陆盆地构造沉积组合.利用该区二叠系丰富的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和古构造对层序建造和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二叠系前陆盆地对应1个一级层序、4个与构造幕对应的超层序(二级层序),超层序Ⅱ,Ⅲ,Ⅳ可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二叠系前陆盆地的古构造格局不但控制了层序地层建造,而且控制了沉积体系和储层在平面上的展布.超层序Ⅱ盆地幕式逆冲挠曲沉降构造作用强烈,发育同沉积逆冲断裂挠曲坡折背景层序.湖扩展体系域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碳酸盐岩(白云岩)储层物性良好,其分布受同沉积逆冲挠曲坡折及水下低隆起控制.超层序Ⅲ,Ⅳ盆地逆冲挠曲沉降构造作用减弱或停止,发育逆断裂坡折、隐伏断裂挠曲坡折背景及缓坡背景层序.逆断裂坡折、隐伏断裂坡折背景层序坡折向湖一侧低位域和湖扩展体系域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良好储层,其分布受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坡折的控制.由于这些储层就分布在烃源岩内或有断裂与源岩沟通,成藏条件良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
济阳复式油气区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型”湖盆,具多构造层的“复式”不对称结构,发育多期断裂构造体系。多旋回沉积产生多元复合成烃的生油体系。沉降作用的推移影响各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该块断湖盆具明显分割性和多源性。油气围洼陷呈环状分布,大油田毗邻主要生油区。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化明确延长组地层在几个关键沉积期的底面凹凸构造面貌特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量钻井等资料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划分4个地层单元,即长10~长8、长7、长6~长4+5和长3~长1,定量化考察延长期湖盆在各层地层单元沉积末期的底面古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长8沉积期末,地层底面构造高程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主湖盆范围的构造等高线在-600 m以下;长7地层沉积期末,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古地貌特征,主湖盆范围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构造高程达-1 150 m以下;长4+5沉积期末,凹陷区分布在盆地西北区域、分布范围和构造高程差变小、约为200 m;长1沉积末期,地层底面构造面貌格局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特征,地层底面凹凸构造高程差为300~400 m。各沉沉积期底面凹凸构造发育,缓坡构造面貌区域是油藏分布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层属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三段。由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演化的阶段性,导致该地区沉积的多旋回性。沙三段沉积时期,伴随湖盆进一步扩张,湖盆急剧下降,水进加剧,此时发育了以浊积岩为骨干的沉积体系。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分析,了解岩石颜色、结构、岩性、成分、构造、矿物及测井相要素,并参考研究区沉积体系背景,发现目的层段发育深水湖底扇、湖泥相两大沉积体系。并识别出湖底扇相和湖泥相两个大相。湖底扇内扇、湖底扇中扇及湖底扇外扇三个亚相及主沟道、辫状沟道、末梢微相等6个微相。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长城窝堡井田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应用沉积学理论通过对长城窝堡井田区域地质、地层的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煤系分布规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确定了该地区为滨浅湖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并为该井田煤层的赋存规律性的认识,开采方案的确定、储量挖潜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根据这一成煤理论,推测了张强盆地内其它可能聚煤区域,为该区域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的靶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理论和控煤作用的论断,采用构造、岩相-厚度分析和数学地质方法,论述长彬旬含煤区波浪状斜向交织构造的存在、发展演化特征,分析波浪状构造的活动方式及其对聚煤作用的影响,探讨波浪状构造的控煤作用规律及其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和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景健  陈建生  彭靖  王超  赵智 《河南科学》2014,(11):2303-2308
以近十年的多时相Land 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从面积、变化率等方面对湖泊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达里湖流域临近四个雨量站的降雨量、蒸发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里湖从2003—2013年湖面面积不断减小,面积由204.11 km2减小到180.02 km2,面积减少了24.09 km2,平均每年减少2.41 km2;近十年来,达里湖流域降雨量波动较大,但是没有明显减少趋势,流域蒸发量波动较小且远大于当地降雨量.分析达里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与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显示,降雨量并非湖泊面积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蒸发量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小.达里湖除接受降水补给外,还接受地下水的补给,且地下水可能并非来自当地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