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氮肥对甜菜叶片光合作用和碳同化具有重要作用,利用PAM-2500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0、5、150、225 kg·hm~(-2))下甜菜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叶片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量以及快速光曲线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甜菜生育中后期PS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在0. 8左右,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糖分积累期N_(150)处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高于其它处理。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甜菜叶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两个生育时期甜菜叶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不断升高的趋势。甜菜生育中后期N_(150)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半饱和光强均高于N_0和N_(75)处理,但与N_(225)无显著差异。150 kg·hm~(-2)的施氮量可以提高甜菜叶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提高滴灌甜菜叶片光合能力的同时,达到减氮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甜二号”块根三生构造的形成及发育过程观察看出:甜菜块根三生构造的形成始于一对真叶期,从二对真叶到块根糖分增长期前期是块根三生维管束环的主要形成时期。块根内对三生维管束环上的三生维管束束数随块根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里显著的直线相关。而且块根内的三生维管束环数及环上的束数都具有极限性。块根最外2—3环上的三生维管束束数虽多,但成熟的较少。块根内各环间距随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加而呈动态变化,环间距增长最快在叶丛繁茂中期到块根糖分增长期中后期。生育后期,根内以第三环间距最大,而且根内各环间距的大小与环数之间呈Y=ae~(bx)·x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别设置了施氮量为05、5、110、2204、40 kg/hm2(尿素)的5种处理;折合尿素0、22、448、81、76 g/株.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黄檗幼苗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N20、N40、N80三个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N10处理与对照差一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可随施氮量增高,与对照处理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及显著,但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会继续升高.少量施氮的N10处理既能显著提高NR和GS活性,而随施氮量提高,N20、N40、N80处理NR和GS活性的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模式,通过建立甜菜水、氮供应与产质量回归模型,并采用模拟寻优的方法,研究了甜菜水氮耦合产质量达到最优时的适宜施氮量和灌水量.结果表明:甜菜产量与灌水量、施氮量的回归模型为Y=-0.127 N×N+44.356 N-0.004 N×W+10.797 W-0.004W×W,采用模拟寻优方法得出最佳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1193.59~1227.5 m3/hm2和162.09~167.58 kg/hm2;含糖率与灌水量、施氮量的回归模型为Y=17.17-7.48×10-6 N×N+1.91×10-3N-1.65×10-6N×W-1.19×10-3W-4.1×10-7W×W,最适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535.33~555.08 m3/hm2和133.07~145.06 kg/hm2;产糖量与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回归模型为Y=-0.028 N×N+10.058 N-0.002 N×W+1.336W-0.0005W×W,适宜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1045.69~1084.11 m3/hm2和153.12~158.21 kg/hm2.  相似文献   

6.
新疆甜菜群体光合特性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甜7号和新甜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甜菜群体光合速率的生育期变化、日变化、群体干物质累积及叶根比率的变化,分析了群体光合速率与甜菜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及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块根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群体光合速率与块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6),说明块根增长期以后的群体光合同化量决定着块根产量的高低,维持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甜菜产量。  相似文献   

7.
农田区地下水氮污染和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农田区氮污染和氮转化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4个土柱的模拟实验,模拟菜田施肥(化肥)残存量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实验表明,土柱中所施化肥残存量的72.08%和47.44%随下渗水流出,模拟非均质包气带结构对地下水氮污染去除的实验表明,装有4层粘性土夹层的砂柱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5.69%(以蒸馏水混合液注入)和32.48%(以地下水混合液注入),而没有粘性土夹层的砂柱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则分别为38.25%(以蒸馏水混合液注入)和28.92%(以地下水混合液注入)。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春夏两季均随酸雨pH的降低而先后降;随酸雨降雨量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保护酶受抑情况夏季较春季严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与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春夏两季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0和谷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一定pH值酸雨胁迫下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夏季2种酶活性下降率比春季高;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春夏两季与随酸雨pH降低(夏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氮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氮条件对燕麦氮素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燕麦的氮水高效利用机制,以内蒙古主栽的2个燕麦品种白燕2号和白燕7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溉和干旱条件下分别设3个不同氮素处理,考察燕麦在不同水肥条件下对氮素吸收运转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存在较大影响.相同施氮条件下,成熟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灌溉条件下明显多于干旱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植株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增多,各营养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增加;而氮素转移效率、转运氮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增施氮肥反而会对氮素转移、转运和利用产生抑制作用.由此得出只有适量施氮时才可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盐碱生荒地膜下滴灌甜菜生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开垦的盐碱生荒地,在滴灌条件下研究覆膜甜菜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甜菜的叶片数较正常的少,功能叶保持的时间长,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已不是产量的限制因素,增施氮肥能提高产量;生长中心转移早,块根干物质积累时间长,糖分增长和糖分积累的时间相对延长,含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SPAC系统中氮平衡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中氮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该文研究了氮肥在SPAC系统的分布情况及氮素平衡问题,建立了氮肥在SPAC系统的综合数学模型。该模型为排水条件下减少氮肥流失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施肥量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肥料施用水平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烟株生物学性状和体内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到烟株生长初期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的无机氮供应状况.氮肥施用水平愈高,团棵时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无机氮供应也愈多.但烤烟根部以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过多对烟株生长前期的根部以及整株体内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而后期则表现出促进.打顶前烟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打顶后总体上表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间增加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适宜施氮量及其以下时,烟株打顶后体内的氮素累积量与打顶时相比增幅不大,而过高的氮肥施用水平会导致烟株生长后期体内有过多氮的积累,致使中、上部叶片变厚、叶片扩展不好,而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以纯氮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旱地黄壤烤烟适宜的氮肥用量.研究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施纯氮量低于150 kg/hm2时,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形成,以施纯氮150 kg/hm2时效果最好;施纯氮量高于150 kg/hm2时,烤烟的品质和产值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物肥和菌肥对蓝莓(Vaccinium spp.)苗木生长影响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找出蓝莓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肥料类型,为蓝莓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蓝莓 ‘布里吉塔’ 为试材,于生长季(6—11月)以不施肥(CK)为对照,比较酵素菌肥(T1)、EM菌堆肥 (T2)、木霉菌制剂 (T3)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T4)、阿维菌素有机肥 (T5) 这5种肥料处理对蓝莓苗木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除T5处理基生枝条数量和T2 与T4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低于CK外,5种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均能有效提高蓝莓基生枝条长度、粗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和冠幅,同时有利于叶片氮、磷、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土壤中全氮、全磷、铵态氮、速效钾及pH均明显低于CK,硝态氮则略低于CK,而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土壤电导率(EC)值均高于CK。T3处理在促进基生枝条长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冠幅、叶片氮和磷、可溶性糖、总酚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方面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EC值及降低土壤pH等土壤养分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生物肥和菌肥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效果依次为T3 > T2 > T1 > T4 > T5 > CK。说明5种施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环境并促进蓝莓苗木生长,其中木霉菌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氮在饱和土壤层中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氮在包气带不同土质层中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特征;建立了一维饱和土壤层中氮迁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对地下水的污染因子是硝酸根;土质是影响土壤氮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迁移转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层的净化容量增加,其中土层的反硝化反应速率的增加是硝酸根去除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土壤水分下限和施氮量作为控制指标,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蒸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增大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显著增大烤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烟株叶面的光合活性,促进烤烟的生长;氮肥的用量还影响到烤烟对水分的吸收,当施氮量为67.5 kg/hm2并且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80%和70%时,烤烟能够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北疆棉区随品种演替不同年代推广种植的 1 2个棉花品种进行氮素代谢分析 ,结果表明 :1 )在蕾期 ,早期品种 ( 50年代和 60年代 )的吸氮量明显比近期品种多 ;2 )从盛铃期到初絮期以近期品种 ( 80年代和 90年代 )的需氮量高 ;3)到收获期近期品种叶片氮的转移量高于早期品种 ;4)随品种演替50年代、60年代品种植株氮素贡献率最大 ,80年代、90年代品种次之 ,70年代品种植株氮素贡献率仅为2 7.0 3%  相似文献   

19.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