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上海市会展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会展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行业发展规模、应用层次和服务流程三个层面对上海会展物流业进行剖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本土会展物流企业竞争力、会展物流运作模式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归纳上海物流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动因分析。从会展物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上海市形成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现代会展物流产业,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晶 《科技信息》2009,(31):60-60
我国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特别是加入wto后,为促进物流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但也给我国物流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改进物流管理,创新物流服务,让中国物流企业也有机会从国内走向国外,成为物流业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能有力推动物流工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贸领域快速发展,水运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降低物流成本,活跃市场交易,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而完善水运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软硬件系统建设,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无疑是水运物流行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国际物流企业大规模进军中国物流市场,物流业跨国并购进一步加剧,外资物流企业垄断了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的高端物流市场,对中国物流产业安全构成实质性的影响。为此,中国物流业应顺应全球物流业发展的全链条化、巨头化趋势,通过物流外包、物流企业并购等机制创新,挖掘、发挥中国物流产业后发优势,不断提升中国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物流业态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正蓬勃发展起来。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物流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基础和关键。在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过程中,要突破障碍,依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站在物流企业的角度,详尽分析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借助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四种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业态转型的对策,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物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令霞 《科技资讯》2023,(16):245-248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业逐渐开始变化为新兴产业现代物流。因为其较低的投入和较高的劳动物质回报而被认为成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型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大型企业的需求增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出现了明显提高。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完整的物流统计体系,只有相关的如物资和交通统计的方法,这与当前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严重不相符合。所以,考虑到这样的状况,该文仔细探讨了现代物流的框架、指标和调查分析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物流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逐步成为 "热点".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有必要对我国物流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清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应受到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曲靖市物流业的发展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当地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够为曲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曲靖市发达的铁路、公路网络,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大规模的物流需求等都是曲靖市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为此,应通过做好定位和前期规划,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税收、土地使用,培育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有效措施以促进曲靖市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物流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借此从物流发展区域的经济水平、社会消费能力、物流产业的发展基础、物流人才水平及信息技术水平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模型获取指标权重,并采用熵技术对权系数予以修正,对西部地区12个省会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基于综合得分,将各城市分为4类,结果表明:重庆市物流业最具竞争力;成都市物流竞争力较强;西安、昆明、南宁这3个城市物流竞争力一般;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贵阳、银川、西宁、拉萨这7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较弱.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主副多中心"的区域物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SWOT-PES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龙岩市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可为该市物流业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基于PEST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挑战对龙岩市发展物流业进行分析,构建龙岩市发展物流业的SWOT-PEST分析矩阵。为了提升龙岩市物流业竞争力,必须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开展物流政策执行情况调查,改善物流人才成长环境,促进物流管理创新,重视产业物流发展,加强区域物流协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判模型,确立区域物流业竞争优势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区域物流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竞争优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将其应用于广西物流竞争优势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研究区域物流竞争优势是可行的,并且两维图论聚类能较好反映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和空间相关性。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复合型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根据福建省的具体情况从政府、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的角度,提出福建省应加强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与联动、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能力以及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造传统物流方式,整合物流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地区企业物流水平,已经成为城市和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争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江苏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重点分析江苏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探索加快发展江苏现代物流业的方向,旨在为江苏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服务是连接供应链各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地位.中国加入WTO,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国外的一些物流服务企业都企图瓜分中国物流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对于中国目前的物流服务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机遇.本文建立了一个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的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该文主要就物流产业的界定、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趋势的发展使得物流服务业在产业关联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只有正确地选择与构建物流产业的生态位,才能使物流业获得良好发展。物流业生态位的构建要从生态位错位、分离与共存、泛化与特化、优先与互惠、规避与分享等方面入手。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物流业生态位选择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效应,选择符合当地产业优势、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物流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港口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港口企业从事第三方物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港口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做出天津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展望,指出天津港未来物流体系的发展,将会实施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集中主业优势,培育和构建核心能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涛 《科技信息》2010,(11):394-394,296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问题。要提高竞争力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本论文首先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内部两个角度进行了识别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依据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通过选取2017年与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指标的统计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来建立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得出最终的各省物流能力综合得分以及排名,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呈东、中、西部排序,各省之间的发展存在物流业内部环境发展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平衡状态,部分省出现内部不足,外部失调。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环境下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创新物流管理理念,打造公共物流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成为当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发展困境中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