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抗扰控制器在高阶系统中应用的仿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将自抗扰控制器 (ADRC)推广到高阶系统的控制中。以理论分析为基础 ,将其基础部件——跟踪微分器 TD和扩张状态观测器 ESO的设计予以简化和改进。针对一类高阶非线性对象 ,在实例仿真的基础上总结了 ADRC的设计要点和经验整定规则。进行了几个典型实例仿真 ,并与PID和逆系统方法对比。仿真结果表明 ,ADRC对这一类高阶非线性对象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对其外扰和模型的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从而证实了对 ADRC简化和改进的有效性。 ADRC可应用于高阶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用微分求积单元法研究了粘弹性饱和土隧道的频域响应问题.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分别建立了频域内隧道耦合系统中粘弹性饱和土和粘弹性衬砌的控制方程,给出了耦合系统的边界条件以及饱和土和衬砌连接面上满足的连接条件.其次,发展了求解该耦合系统的微分求积单元法,利用微分求积单元法,在频率域内对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离散,并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得到了系统的数值解.最后,对耦合系统的频域响应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参数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气体流量控制器(MFC)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到系统扰动所导致的输出流量震荡不稳定以及调节时间长等问题,通常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来改善控制效果.采用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的PID参数优化方法,模拟麻雀对环境的搜索行为,对比PID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用于反馈补偿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参数设置方法相比,基于SSA的PID参数优化方法可以更快地找到最优解,系统输出流量的稳态误差远小于3%,调节时间缩短至300 ms,最大超调远小于4%,显著提高了MFC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首先给出了一种三阶线性跟踪微分器的结构形式,然后从连续和离散两个方面证明了其收敛性,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仿真研究表明,这种线性跟踪微分器具有较好的跟踪能力和较高的跟踪精度,适用于高速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5.
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含衬砌的无限长粘弹性饱和多孔介质中圆柱孔洞的瞬态响应问题,相关结论可用于饱和土隧道分析、核废料等污染物处置、地热资源开发等基础工程设计.首先,基于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建立了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连接条件和初始条件.其次,采用微分求积单元法和2阶向后差分格式分别在空间和时间域内离散了系统的控制方程.最后,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在初始条件下求得了系统的数值解,分析了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并考察了参数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微分求积方法及其在力学应用中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地介绍了微分求积法(DQM)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影响微分求积方法数值解精度的因素、与有限差分方法和有限元方法比较而言DQM的优点,同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DQM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相关领域应用中的若干新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电子产品对不间断电源(UPS)的性能要求在不断提高,因而对于不间断电源来说,控制部分对信号处理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且要求对电同的影响最小.信号的控制和处理,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其中最关健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对象大都属于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现场主要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该文将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优化设计方法(简称GAOPT方法)应用到一类分布参数对象上,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并与几种基于常规整定公式的控制器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GAOPT方法设计的PID控制器,可以利用较小的控制能量,获得在超调量、调节时间和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ITAE)等指标上都较优的控制效果。将GAOPT方法应用到分布参数系统上,可以提高现有工业中PID控制器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参数对象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对象大都属于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现场主要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该文将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优化设计方法(简称GAOPT方法)应用到一类分布参数对象上,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并与几种基于常规整定公式的控制器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GAOPT方法设计的PID控制器,可以利用较小的控制能量,获得在超调量、调节时间和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ITAE)等指标上都较优的控制效果。将GAOPT方法应用到分布参数系统上,可以提高现有工业中PID控制器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的智能积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一阶和二阶系统的优化方法,将智能积分的概念应用在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中.经过研究实验,对于所有实际的一阶或者二阶被控对象来讲,智能积分PDF控制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最优控制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条件下组合发射选择/最大比合并方法(TAS/MRC)的性能;导出了准确错误概率的上限,以及信道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性能分析表明:采用不相关的发射和接收天线,TAS/MRC方法能实现满分集增益;随着接收相关的增强,系统的分集增益减小,性能下降;反之,系统的编码增益增大,从而对系统性能的下降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参数设计进行了数值分析 ,通过对束流的光学函数匹配来提高束流的电流密度 ,从而达到提高FEL增益的目的 .同时编制了计算程序来进行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对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方案的设计将起到帮助 .  相似文献   

13.
提出基于Galois理论的空时分组码(STBC),该STBC是线性的,能够通过球形译码算法或任何干扰对消算法进行译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Galois理论的STBC系统比正交STBC系统以及未编码系统的性能曲线要好,当SNR增大时,正交STBC系统以及未编码系统的BER与所提出STBC系统的BER之差值也增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外加驱动场并使其与四能级原子系统能级共振,能够改变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色散和吸收特性。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参数,探测光场可被放大,即有增益产生。同时,探测光场增益-吸收系数表现为增益。这种现象正好和探测光场的慢光现象对应起来,即增益辅助的慢光。这样,在该种原子系统中,可以达到对探测光场有效观测的目的。而这种慢光传输的现象在高保真光纤延迟线和现代光学信息处理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磁量能器在BESIII谱仪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功能是测量电子和γ光子的能量和位置信息.本文介绍了BESIII谱仪中量能器组件前置放大器的相对增益和两路前放相对增益非对称性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并给出了测量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6.
空时编码是实现宽带无线数据通信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技术.本文基于空时分组码和对角分层空时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一种内接编码方案.这种编码方式可以在既定的发射天线数下,根据信道环境的优劣,通过调整内接码中空时分组码维数来控制系统误码率性能和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用该内接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误码率要求,尽可能地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7.
在动态应变信号测试中,经常需要根据信号的幅值不断调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测量电路复杂,精度低。采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和单片机构成自动调整放大增益的应变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对动态小应变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测量精度高,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郭立民  郜丽鹏 《应用科技》2005,32(10):19-20,23
分析了比幅鉴别器在导引头测向系统中的缺点,提出了用数字式自动增益补偿的方法来加以改善.同时分析了数字式快速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及不足,并给出一种可实现的数字式瞬时自动增益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FPGA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二次跟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688-3692,3702
为提高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对输入信号未知条件下系统跟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单位负反馈系统基础上提出二次跟踪控制方法,并对系统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特点,在跟踪探测器输出延迟条件下进行了控制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二次跟踪控制大幅提高了伺服系统对机动目标的稳态跟踪精度,比PI控制提高39倍,比PI+速度滞后补偿控制提高9倍,测试结果表明在40 m s延迟作用下,目标做50°/s,30°/s2等效正弦运动时稳态跟踪精度达到1′。  相似文献   

20.
UWB是一个复杂的通信系统,本文从这个复杂的通信系统中截取一个小部分作为了解和研究的对象。UWB信号在一个开放的信道中传输,信道中能量有损耗,到达接收端时,通过及时的损耗补偿才能利于检波。根据实际损耗的测量本文选择42db的前置放大器电路实现这种补偿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SYSTEMVIEW软件进行信号和放大系统的理论仿真,分析放大后的信号形式。接着又设计了放大器的电子电路,并进行参数优化和噪声分析。结果显示该电路符合需求的低噪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