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藓纲植物的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到生殖季节,生殖器官成熟后,雄配子体中的精子借助水游到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形成合子,该合子将来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上孢蒴成熟后,孢子散生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为原丝体,该体上产生芽胞,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溪流岩生明叶藓的生境和有性生殖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1) 明叶藓的生境特殊,生长在溪流岩石表面,一部分个体经常处于淹水状态下,大部分个体间断性地生长于淹水状态下.(2) 明叶藓雌器苞中的颈卵器平均数量为(18.2±6.2)个(N=30),雄器苞中精子器平均数量为(8.3±2.7)个(N=30);孢子体的平均长度为(1.8±0.17)cm(N=20),蒴柄的平均长度为(1.6±0.16)cm(N=20),孢蒴的长度为(0.2±0.02)cm(N=20).(3) 明叶藓的孢子体发育时期为每年6-9月,其中6月为胚发育时期,7月份为孢蒴形成期,8-9月为孢子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孢子体的采集、成熟孢子的收集、配子体的培养、孢子体、孢子囊和孢子散发过程的观察、配子体和生殖器官的观察、精子释放的观察、幼孢子体的观察等全面介绍了如何在一次实验课上观察蕨整个生活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小孢子形成,雄配子体发育与花蕾生长的相关性.小孢子形成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1—2 列孢原细胞经过一次平周分裂,内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经反复分裂.形成大量的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形的四分体.小孢子释放后,进一步发育形成二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这一过程与大孢子形成、雌配子体的发育一样,与花蕾生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华南紫萁,OsmundavachelliiHOOk,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因含叶绿体而呈绿色[2],孢子壁为淡灰白色.孢子四面体形,辐射对称.孢子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小的细胞细胞伸长为假根,大的为配子体的原始细胞,原叶体的原始细胞分裂产生形成丝状体,丝状体顶端所有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片状体,最后配子体成心脏形,具一个中脉和薄的侧翅的原叶体,孢子播种32天后开始在原叶体上出现了圆球状的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卵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幼孢子体并寄生有配子体上,幼孢子体生长成为植株.用显微摄影摄像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并把生活史的各个发育阶段的标本进行原色保存,制成完整的蕨类生活史标本.  相似文献   

6.
<正> 长柄团网菌新种孢子囊丛生,浅灰色或褐灰色,园柱体形,长0.8—1.3mm,直径0.25—0.3mm。孢子囊成熟时,包被几乎完全消失,仅在孢子囊的基底部有一小片。孢子囊具较长的柄,深褐色,长1—3mm,直径0.08—0.1mm。孢丝弯曲,直径2.5—3.5μm,具细而密集的小疣,或者是光滑的。孢网蜂巢状,网眼直径46—66μm。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实验室培养的蕨(Pteridium aquilinum)、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几种陆生薄囊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报导和讨论了配子体发育过程及孢子体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某些配子体发育形态的种间差别,以及光、温度对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亚洲蜈蚣藻(Grateloupia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的孢子发育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温度(5~30℃)和光照强度(10~200μmol·m-2·s-1)对孢子发育的影响;追踪观察了生活史的各个阶段.结果表明:(1)亚洲蜈蚣藻的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有丝状体出现);(2)孢子发育和盘状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光照强度(80μmol·m-2·s-1)条件下孢子的发育和盘状体生长速度最快;(4)生活史由果孢子体、配子体及四分孢子构成,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上相同,属于同型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6个自然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 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及其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 株B6和B3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最强,20 d的死亡率和白僵率均达到90 %和80 %。B6菌株生长最 快,14 d直径生长量达24.21 mm,产孢量最高,达12.15×107个/mm2,产孢时间最早,108 h就开始 产孢。B3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最高,36 h后达到71.07 %,且耐热性较好,抗紫外线能力较强,但其在 P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低。因此,B6菌株是防治萧氏松茎象的优良菌株,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将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Broth.)Chen)、仙鹤藓多蒴变种(Atrichum undulatum var.gracilisetum Besch.)和尖叶湿地藓(Hyophila acutifolia Saito.)3种藓类的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硬叶净口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仙鹤藓多蒴变种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而尖叶湿地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短茎藓型(Di-physcium-type).藓类植物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对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光照不是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能显著促进其萌发;②在光照条件下,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可促进其孢子萌发和雄配子体发育;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促进其孢子萌发;③红盖鳞毛蕨配子体各发育时期产生的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分离到一种侵染寄主脂肪体、马氏管和中肠的微孢子虫,用电镜技术对该微孢子虫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发现:其分裂体为单核,产孢体,孢子母细胞及孢子均为双核,产孢体分裂产生两个孢子母细胞,具有微粒子属的典型特征。新鲜孢子呈长椭圆形,大小为3.98±0.43×1.65±0.33μm,孢子壁由外壁、内壁及孢子质膜三层组成,孢子器有片层结构的极体、后液泡和极丝,极丝11~13圈,单层螺旋状盘绕于孢子后端,孢原质的外层,该微孢子虫在寄主细胞质中发育而不入侵寄主细胞核,研究还发现:该微孢子虫可以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同时感染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13.
裙带菜是重要的经济海藻。本文就其配子体和孢子体的生态及在中国的自然分布做了探讨。并对光质、海水密度对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及分苗时间对孢子体生长的作用,孢子体的再生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另外,笔者还对裙带菜在我国自然生长的浙江沿岸的分布及生长期与海流、海水透明度等的关系做了初步调查,并对裙带菜南、北方型在我国的存在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获得了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Wils.)、大羽藓(死u池Mmcymbifolium(DozyetMolk.)Dozy et Molk.)和密叶绢藓(Entodon compressus(Hedw.)Mall.Hal.)32份标本的配子体枝条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枝条平均直径、长度/体积、总体积、枝尖数、枝的分叉数、枝交叠数等10个形态参数,基于这些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无度量多维标定生成了这32份标本的排序和聚类图.聚类与排序结果表明:32份标本可以分成3组,与大灰藓、大羽藓和密叶绢藓有很好的对应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这32份标本的10个形态指标在大灰藓、密叶绢藓、大羽藓之间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配子体的这10个性状在研究的3类侧蒴藓类植物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根系分析仪在侧蒴藓类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3种不同演化地位的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配子体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的增加,海金沙、水蕨和狗脊孢子的萌发速率加快,丝状体的长度增长; 2)在缺水条件下,配子体易发育成雄性配子体,而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配子体易发育成两性配子体或雌性配子体; 3)次生假根的形态及毛状体的数量等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 4)孢子萌发类型、配子体发育类型及成熟原叶体和毛状体的形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蕨类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培养密度对水蕨孢子萌发及配子体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培养密度条件下对水蕨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对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性别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密度在50个孢子/mL左右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两性配子体的形成;而接种密度在200个孢子/mL左右时,有利于雄性配子体的形成.研究结果为水蕨的引种保护、人工栽培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模式植物水蕨两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密度条件下蕨类植物配子体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了水蕨配子体光系统Ⅱ(PSⅡ)对不同培养密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培养密度条件下水蕨两性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Fv/Fm和qP值都明显高于雄配子体,且差异显著,两者之间的qN值无显著差异.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水蕨两性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qP和qN值随之减少,雄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qP和qN值先升高后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各项荧光参数发现:水蕨两性配子体PSⅡ的活性相对比雄配子体高,两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的光保护能力相似,100个孢子/mL的培养密度有利于水蕨雄配子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该文报道了葫芦藓科(Funariaceae)立碗藓属一新疆新记录种—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 (Ludw.) Fürnr.].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株体、叶片、茎、孢蒴、孢子等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一、花粉育种的概念花粉育种,通常叫做单倍体育种。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有无性的孢子体和有性的配子体两个交替进行的世代。由受精卵形成胚和种子,种子萌发成苗,生长发育成植株,最后形成花器官中的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的整个过程,都属于孢子体世代。由于种子是由雌雄配子结合为受精卵进一步形成的,它具有来自雌雄配子的两套染色体;所以由种子开始的孢子体世代,都属于“二倍体”。当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花粉(两胞花粉)和胚囊(八胞胚囊)两种配子体,由此开始了配  相似文献   

20.
外伶仃海域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3~4月对珠海外伶仃岛龙须菜栽培区及邻近海域(对照区)进行了6次周际调查.结果:龙须菜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平均值为(1.49±0.08)×10~6ind./m L,对照区为(2.19±0.15)×106ind./m L,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同时,龙须菜栽培区表层水体TN、DTN和DT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细菌数量与TN、DTN、DTP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和龙须菜栽培生物量显著负相关,与温度、盐度、TP浓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龙须菜栽培降低了表层水体氮、磷浓度,并使得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