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学报编辑与作者关系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部与作者和谐关系能否成功构建,直接关系到学报的编辑质量。为此,从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编辑身份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1.欢迎来稿,对来稿严格要求,对作者一视同仁。2.注意文明交往,尊重作者的意愿。3.多些宽容,增进相互谅解。4.约稿要大方得体,不亢不卑。  相似文献   

2.
编辑和作者是出版工作中的一组重要关系,编辑离不开作者,必须依靠作者提供的原素材才能开展工作,作者也离不开编辑,需要编辑对其精神成果进行加工出版,通过社会传播才能实现其价值。两者互相依存,互助合作,贯穿整个编辑工作流程的始终。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积极有效的编辑工作,从而提高期刊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中从高校学报编辑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应履行的工作职责的角度,结合编校实践,探讨编辑应该如何构建与作者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是科技发展的窗口和学术理论的交流阵地,学报编辑思维的发展无疑对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世纪,学报编辑应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重新调整工作思路,积极进行编辑思维的良性更新。学报编辑思维的更新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更新传统观念,确立现代开放意识:二、超越文化传播功能,增强学报的文化建构意识;三、以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养成全面性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编辑的奉献意识和学术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学报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学报编辑出版现状,提出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编辑的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手抓编辑的道德素质和观念意识的培训。剖析学报编辑确立奉献意识和学术意识的必要性和培育途径。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是学报编辑热爱学报事业从而坚定地走学者化之路的深层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廖铭德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2):120-123
高校学报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学术平台.在编辑实务工作中,高校学报编辑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待作者的咨询和稿件查询,要有爱心、诚心、耐心.在处理来稿时,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事业感.对每一篇稿件,不论录用、退修或退稿,都要"同学"、"同勉"、"同情",认真地与作者平等交流.要端正"编风",加强学报编辑的素质修养.学报编辑的人文关怀是学术期刊的科学理性与编辑事业的自然理性的要求,能极大的促进科学与编辑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编辑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视野是编辑审美力结构中一个较深层次的结构,它同编辑的社会地位密不可分.本文先探讨高校学报编辑的社会角色,认为高校学报编辑在社会中扮演了文化人、学术权威和规范代表的角色.然后从开放角度、知识角度、生活角度探讨了高校学报编辑文化视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7.
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和谐校园建设旨在把校园建设成“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人文“土壤”,并使之孕育出“健康快乐、坚毅顽强、热情活泼、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祖国花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使这块“土壤”充满生机的血液,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养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支柱”.阐述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并详细地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区域文化和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山东半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互动并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推动半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山东半岛文化和谐发展实施“一二三四五六”战略,即:一体化,两加强,三文共建,四位一体,五个统筹,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学报主体定位与学报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要提高学报质量,编辑主体要搞好自身定位,在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都要过得硬;编辑主体要明确稿件定位,发挥学报的导向和信息作用,促进学校科技研究和学报的共同发展;编辑主体要突出特色定位,办出特色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贯彻“以人为本”应体现行业特色。对高校学报办刊而言,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中心是处理好以“人”为核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在实践中坚持“以作者为本”、“以读者为本”、“以编辑为本”,其主旨在于做好服务,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刊物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握编辑的需求是创新高校学报编辑激励机制的基本前提,对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报编辑管理中以需求为视角,从社会认同、职业发展、个人待遇和外部环境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的需要,提出在构建和完善编辑激励机制时应该尊重编辑职业特性,构建动态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编辑个体的发展空间,满足编辑合理的主导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编辑的内涵与外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编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办好高校学报,提升学术品位的关键。要解决高校学报编辑素质提高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界定和规范“高校学报编辑”这一概念或职业的内涵与外延。高校学报编辑的内涵是学者型编辑,外延是文化型编辑、学习型编辑和职业型编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学报性质的分析,总体审视了学报编辑与学报工作之间的价值关系;阐述了学报编辑在实现自我价值方面的现状;提出建立变化的价值观念,是办好高校学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保证:"人和"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关键,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校园和谐。和谐校园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丰富高雅的物质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精神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严谨笃学的校园风气引导人,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与“和谐文化”建设之间呈现出互补的关系:“人文奥运”的实施,将会加速我国的文化和谐建设进程;发展和谐文化,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解决奥林匹克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和谐文化的视角,探讨当今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战略,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团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要把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心内容;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把依法治校、民主决策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者化是学报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报青年编辑提高自身素质、优化编辑业务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由之路。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有关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则要求学报青年编辑要有成才意识,并要处理好工作与科研、精深与广博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学报编辑的构成要件中,编辑、作者、读者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者关系的良好维护对于提升整个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质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高校学报为研究视角,探讨编辑、作者、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找出促进三者关系沟通及优化的办法,以便为全面完善学报办刊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