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培养,对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六个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在为祖国成就感到骄傲的同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弱化之势。作为高等院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艰苦奋斗教育:1.宣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艰苦奋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3.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4.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如今,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这种缺失的状况采取措施。尤其是民办高校更应当把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准确地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与实践相一致,需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当前形势下,对全民族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应不断增强艰苦创业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无可争辩的时代精神价值。而今天,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在建立市场经济的众多纷扰中有不少失落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本文在剖析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青年大学生艰苦奋斗观念淡薄的表现及由此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的基础上,从五个结合点着重谈了如何紧贴时代发展的主题切实有效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是开创中国 2 1世纪宏图大业和进一步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历史的重担要求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但目前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艰苦奋斗观念淡薄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提出了六点途径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家长过度纵容,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主体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要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必须增强培养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紧迫性,培养大生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要注重实效性,要营造全社会践行以艰苦奋斗为荣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应重视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现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艰苦奋斗,无论是作为一个思想道德的概念,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然而,近年来,在民族大学生中,艰苦奋斗的风气淡薄了,甚至认为艰苦奋斗已不是新时代的精神。一讲艰苦奋斗,就认为是“旧调重弹”。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本文试结合民族学生的特点,探讨怎样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处事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表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调查,阐述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表现,提出相关的教育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在改革开放的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出现了分化。学习"雷锋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螺丝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扬雷锋精神,要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把湘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引进校园,融入湘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可以使大学生在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无形中受到民族民间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勤劳勇敢、仁爱思想、伦理观念、自强自信等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的洗礼,从而填补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简单、空洞、陈旧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更好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道德基础理论认为,人类至少进化出了5种道德基础:公正、关爱、忠诚、权威和圣洁。人们对各道德基础的看重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道德基础问卷,分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7年11月26日-12月7日)、暴发期间(2020年2月29日-4月30日)和暴发后(2020年7月14-16日)多次收集中国大学生的道德观数据,旨在考察疫情前后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疫情暴发期间,大学生对个体性(公正和关爱)和群体性道德基础(忠诚、权威和圣洁)的看重程度均显著高于疫情暴发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大学生对个体性和群体性道德基础的总体看重程度并未立即出现明显回落或进一步上升。研究结果说明,与2017年相比,大学生的道德重视程度在疫情发生后有明显上升,其背后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高不开网络.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如何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制定有效的网络道德策略,对于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南京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民族器乐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学校民族器乐课程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民族器乐、提升民族器乐的传播力度等促进大学生更好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由于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因而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根据课题组调查和相关数据,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道德认识和行为偏差进行深入分析,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9.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倾向性、政治倾向性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能否永葆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的政治问题。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共产党的认识程度,我们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