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葎草是具有XX/XY1Y2性染色体系统的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染色体演化的模式材料之一.利用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从葎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将单条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及DOP-PCR(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PCR)扩增,并构建了单染色体DOP-PCR扩增产物的荧光探针,对葎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其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分布在所有的染色体上,表明所建立的技术体系能够成功分离葎草单染色体并进行DNA扩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葎草X,Y染色体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染色体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系统发生是当今细胞遗传学的主要倾向之一.染色体的进化已成为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两栖类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介于水生脊椎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对研究及认识动物界的演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加之它的染色体大,且数目少,因此是从染色体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物种进化的好材料。本文报道泽蛙(R.limnocharis Boie)的核型及核仁组织者区(NORs)的研究,便是试图从这方面做些初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Y-STR多态与民族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染色体由于其非重组和父系遗传等特征在揭示父系谱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利用Y-STR来研究各种人种、民族及人群起源、进化、迁徙和融合,追溯父系祖先的演化历史.对Y-STR的特性和它们在民族的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06,(4):54-58
古人类学家摆弄着一块块化石,研究着一个个头骨,从中解读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秘密。分子生物学家却发现,原来人类演化的秘密隐藏在DNA中。从一个线粒体、一条Y染色体就可看到人类演化的足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演化算法的快速图像相关匹配的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染色体编码的编码方法选取、适应度函数设计及演化算子设计,并对演化算子设计做出了部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遗传算法相比较,改进的演化算法能够更快而且有效地实现灰度图像的相关匹配.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染色体端粒的概念, 建立了一维元胞自动机中染色体端粒的具有齐次性动力学演化方程, 进一步给出染色体长度以及染色体长度变化率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首次报道卡内里虱蝇(Pseudolynchiacanaiensis)的染色体核型及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形态特征.该虱蝇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6,由2对中部着丝粒的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Y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且x染色体长于Y,本文还对该虱蝇的核型及其演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在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特点,对于将遗传算法用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同时提出了一种构造变长染色体用于神经网络演化的方法,并描述了作用于变长染色体上的遗传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遗传算法在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特点,对于将遗传算法用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同时提出了一种构造变长染色体用于神经网络演化的方法,并描述了作用于变长染色体上的遗传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简述协同演化及自现的概念,提出以计算高适应类染色体基因对作用力,区别“好”基因对,寻找演化基因,实现自现的方法,并给出自现在协同演化中实现的应用模型,为自现在协同演化中的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对染色体较长的复杂工程应用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路进化设计演化后期种群收敛速度放慢等问题,采用自适应Here Boy算法,融入遗传算法的群体概念,研究自适应因子在进化算法中对演化收敛速度的影响。运用类神经网络的电路模型和矩阵编码方法对组合电路进行编码,建立了电路编码到电路功能的映射关系,采用外部进化方式进行电路适应度值评估,引入自适应遗传算子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种群多样性。二位二进制乘法器电路的进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Here Boy算法在电路进化设计进程中电路平均演化代数及演化时间明显减小,在进化后期,随着种群演化代数增加适应度值平均涨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金属材料在重复冲击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Lemaitre损伤演化模型,提出了两种损伤演化方程建立方法——直接法和修正法。基于这两种方法建立了7075铝合金的损伤演化方程,并对两种损伤演化方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法和修正法得到的损伤演化方程形式不同,但其损伤演化曲线十分相似,对试样失效前的可冲击次数预测十分相近,通过与实验值的对比,认为两种损伤演化方程在一定范围内对于重复冲击寿命的预测都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殷业 《前沿科学》2014,(4):56-62
人类过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已经充分说明人类作为生物的一分子,同样遵循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进化在未来的人类进化中还会起作用吗?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否适用于未来的人类?本文将通过详细的分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的人类已经知晓设计人类自身生命的蓝图:DNA,并必然会在未来的几百万年中充分利用基因技术服务和改造人类自身,所以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进化还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进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中分析了自然进化和人为进化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在人类未来进化中的作用,同时给出了一种未来文明分类标准,提出了智慧文明的局域同步发展说,用这样的学说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外星人。  相似文献   

14.
生物进化树中的模糊问题浅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进化树是生物进化序列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是生物进化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但生物进化树仍存在一些模糊问题.本文根据现代生物学、生物进化论、古生物学成就,就存在的模糊问题、产生原因及研究意义进行了浅简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酶定向进化是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用于改造酶性质的一种新策略.在以易错PCR为代表的无性进化技术基础之上,有性进化技术的发展使酶定向进化更接近于自然进化过程.与此同时为解决巨大容量的突变文库与有限的筛选技术之间的矛盾,许多新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不断涌现,大大加快了酶定向进化技术的发展.文章从构建高质量的突变基因文库和选择有效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两方面,详细总结了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决策演化集是一种新的用来解决决策规则在时间序列上变化问题的方法。决策演化矩阵是其中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决策演化矩阵可以直观了解到各个条件属性在单个时间点以及连续时间序列上的表现。但目前的体系中虽然对决策演化矩阵进行了定义,但还缺乏数值量化,文章引入伯努利移位来对决策演化矩阵进行数值量化,并通过实例演示这些量化后的数值在预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动态社区发现及其演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社区演化方法.该方法利用静态社区挖掘算法提取不同时间快照的每个社区,然后计算出相邻快照的社区之间的演化影响力,进一步分析连续快照中社区结构的发展演化过程.在新浪微博、网络测量Gnutella等大规模实验数据集上的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实验中还分析了社会网络中节点的出现和消失的频繁程度会影响社区稳定性以及社区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永兴汉三侯祠庙会变迁的动因来说,总的社会环境是庙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是庙会变迁重要的推动力,地方非正式权力是庙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感应电机的铁损耗入手,给出了转子铁损耗等效电阻随转差率的变化关系.通过研究转子铁损耗在整个铁损耗中所占比例和同步角频率的关系,指出在低速区转子铁损耗对电机运行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转子铁损耗时感应电机的损耗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优化算法,推导出感应电机在矢量控制下稳态运行时效率最高的控制条件.实验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损耗模型在全速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准确度,所推导的最大效率运行条件也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进化速率的研究与进化理论的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进化学说之间的争论大多与进化速率问题有关。在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上的进化速率研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并导致相关的进化学说之间的互不相容。恒速的、匀速的、随机的分子进化(中性说)与非匀速的、适应的表型进化相矛盾;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渐进的适应进化(综合论)难以解释古生物记录所揭示的停滞与跳跃相间的、有时是爆发式的大进化现象。这些矛盾大多源于对进化速率的度量的不同,各层次的进化速率的含义也不同,各学说之间缺乏统一语言。生命史的重大进化事件发生的时间表显示出明显的非匀速特征:绝大多数重大进化事件发生在生命史的早期(40至35亿年前)和晚期(7亿年以近)。前生命的化学进化、生命起源、细胞生命的基本结构和代谢途径、以及生物进化和地球生物圈赖以建立的基础早在生命史开始后的几亿年内就已完成或确立了;复杂的高级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重要的结构的进化革新发生在生命史末端的数亿年间。本文将宏进化的这种非匀速现象解释为地球生命与地球环境协进化的结果。当前进化理论的分裂是由生命科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所引起的,进化理论也必将随着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入而走向统一,走向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