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洋  王乐 《科技信息》2013,(8):124-125
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落后地区大,而落后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成立,即经济发展水平顺着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逐渐降低,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东、中部地区的态势,并为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外部性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根据中国2008~2012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所在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探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和创新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考虑,中国区域经济都呈现收敛性,且西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样,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中国区域创新水平都呈现收敛性,且中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加速了区域创新的收敛性,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尤其显著.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非均衡问题,选取2003-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个指标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非均衡的特征、程度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我国乡镇企业空间非均衡程度最大的是西部,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小。全国整体以及东、西部地区内部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均呈现进一步加深趋势,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均衡程度得到小幅缓解。区域间差距与剩余项差距反向变动是引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发生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深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人力资本空间错配指数,考察我国市域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空间错配问题,其中东部地区配置不足,中部、西部地区配置过度。总体来看,人力资本空间错配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从溢出视角看,相比于本地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我国城市创新水平受邻近地区的影响更大;该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东部、中部地区为“倒U型”,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因此,优化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畅通地区间经济循环,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东、中、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样的空间布局正好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基本经济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经济区域主题公园的分布特点,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还有增加的空间,而西部地区主题公园虽有增加的需求,但建设数目应有所控制;(2)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以及人口自然增长制约西部地区主题公园的建设数目;(3)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每个主题公园所覆盖的区域、平均客运量及平均旅客周转量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10—2016年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西部地区经济效率与中部、东部对比,着重研究了新视角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水平偏低,东部经济效率保持领先且稳定,中部、西部效率较低且波动较大,调整后三地区经济效率以不同幅度下降,东部、中部变化稳定,西部波动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效率整体偏低,整体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逐渐趋同。研究认为,应着眼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保持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差异,亟需丰富实证研究。本研究运用Brown-Mood检验、局部多项式回归模型和Ridit检验,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析2015-2019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对GDP的影响。结果显示:(1)省际人口净流入平稳促进GDP增长,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增长而增长,促进作用呈先减后增的趋势;(2)东、中、西部人口流动及对GDP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较高但GDP增长率仅处于中位,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提高,GDP增长率先显著升高,而后升高趋缓;(3)中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方向基本为负,人口净流入率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当人口净流入率升至-0.5%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衰减;(4)西部地区在不同人口净流入率水平下GDP增长率离散程度较高,但总体变化趋势与全国整体情况类似。建议东部地区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社会化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在进行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协同人口流动;中部地区重点解决人口外流问题;西部地区继续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提高人口流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1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3.5%、29.5%和57.0% ;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1.2%、35.7 %和23.1%。(1)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差距。“从1952年到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明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三倍 ,人均收入增长了80%(安格斯·麦迪森 ,1999)。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30年 ,以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 ,东、中、西部分别是6.81 %、6.78%和7.25 % ,西部还高于东部地区0.44个百分点 ;1978年至1995年 ,东、中、西部平均…  相似文献   

9.
从地理学角度认识我国快递服务发展的区域和省际差异,分析了快递价格、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对快递服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现我国快递服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快递量远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快递服务发展的省际差异极其显著。居民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制约地区快递发展的主要原因。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建立反映区域各要素之间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快递服务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线性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发现东西部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其GDP差距并不大,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其GDP差距逐渐加大,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1991—2000年的十年间,东部GDP增长速度都远高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自从2000年以后,从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2004、2005、2006这3 a间,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均GDP或总量GDP增长速度都反超东部地区,显示出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带来的绩效和由此带来的西部腾飞契机;通过神经网络数学建模预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正处于双S曲线模型的中部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缩小差距,充分利用后来居上的发展规律,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