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佳 《科技信息》2011,(7):I0169-I0169
语言是一个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应该把语言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的网络之中。因此,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并对各种飞禽走兽产生原始的好恶和褒贬,不少动物甚至充当思想、情感等的载体和符号。提到狮子,俄汉两民族会联想到威严;提到喜鹊,俄罗斯人常联想到搬弄是非的饶舌者,而中  相似文献   

2.
英汉习语中的动物形象和文化内涵因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对影响英汉习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赵小雯 《科技信息》2009,(23):226-226
动物习语的比喻形象丰富,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反应了人类文化进行的二重性,本文从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入手从文化源头和东西方视点的差异分析英汉动物习语比喻形象的差异。旨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行之有效地进行交流并准确地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文化因素对汉英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和文化内涵因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有所差异,但由于人类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共性,某些动物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对影响汉英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翻译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动物习语为例证,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以及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三方面分析论证了动物习语比喻形象差异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以及了解文化差异对准确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词汇作为构成习语的一个重要成分,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语言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思维方式,动物被赋予了或同或异的联想意义,因而其动物习语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现运用对比研究法,从动物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动物形象的相似和差异,英汉含动物词汇的习语所用设喻形象与喻意对比以及习语的来源,用以研究习语的文化内涵。这将对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动物词汇并真正领悟习语中的动物文化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陈铭 《科技信息》2007,(29):164-164
动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在人类的各种仪式形式中都有对动物形象的表现,那么舞蹈当然也不会例外了,其对动物形象的表现源远流长。它除了存在于人类原始渔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即便在现代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除了能在崖画中观赏到模仿动物的舞蹈形象,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中仍然有动物模仿的原始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柯少婷 《科技信息》2011,(3):308-308,320
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有很多动物类习语,因为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习语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简洁,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动物形象生动、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人或物的某些品质和个性,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它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足以体现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以及社会风格,折射了两个民族各自千姿百态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一方面关注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习性,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动物形象寄托自己民族文化的哀思。如果说李传锋的短篇动物小说在于表现自己对民族故土的深深眷恋,那么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则把这种诗意的眷恋从历史延伸到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属的土家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被自己民族子民践踏、异化。作者为那些逝去的事物谱写了一曲悲凉的挽歌。  相似文献   

11.
曹笑芳 《科技信息》2009,(4):147-147
隐喻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现象,通过相似性使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由于文化差异,英汉语言中对动物的隐喻各有其特点,文章对英汉语言中动物隐喻的使用作了比较,强调了相关文化对准确使用动物隐喻、促进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何晴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81-182
动物习语以其丰富的比喻形象,独特的作用和表现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反映了人类文化进化的二重性。文章运用实例,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外来语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动物习语文化差异的原因,指出在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更要重视隐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纳西文化和藏文化无论是从表层事象还是到深层内蕴,都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在两个民族的宗教经典及民间文学中,动物神灵体系庞杂宏大,占了神灵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动物神灵在形象、职能、读音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近性,说明了东巴教与藏族宗教文化,尤其与苯教的密切交流形成的文化融合,甚至印度文化也通过藏族宗教文化传播到东巴文化中。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英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习语,他们和英语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经济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社会实践等密切相关,因此更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这些动物习语有的意思明显直露,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本文从来源出处简单介绍了动物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狼,作为一种动物形象,在人类的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狼形象在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却并非一成不变,它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恶魔化以及多样化等演变过程。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文学的兴起,以狼为代表的动物形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带来更多的人文反思。本文将在生态批评相关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文学概念的角度剖析经典狼文本《与狼共度》,揭示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元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对当下动物叙事类生态文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冯敏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19-122
中国和韩国在虎图腾、虎崇拜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文化渊源。在中国,虎在动物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排第二,而韩国动物文化中虎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中韩民间故事中老虎均扮演了仁义、义理、友情的形象,韩国民间传说中老虎更是孝义的化身。中国绘画艺术中,多表现老虎的威猛、英勇的一面,而韩国的绘画展示更多的是老虎仁义、报恩的一面。中韩应加强动物文化尤其是虎文化交流,加大弘扬传统虎文化的力度,发挥其在教化人心,扬善惩恶以及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动物文学视野来审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对其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演变规律进行了具体研究,认为动物形象被其塑造为“四不像”的畸形怪物—“异化”的生命形态;从审美创作情感心理视角对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异化”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集中时间读了凡夫的《100个动物寓言故事》。这部由湖北少儿出版社推出的寓言集子,正如著名寓言作家金江以《百篇寓言百出戏》为题而作的序中所说,此书堪称“献给读者的一份精美礼物”,此等评价我深以为是。凡夫的动物寓言,应有广泛的读者。孩子和大人,一般文化程度的和文化程度很高的,恐怕都会喜欢凡夫的动物寓言。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既具有“老少咸宜”的通俗性与趣味性,其寓寄的道理又的确能为“雅俗共赏”。换言之,我觉得凡夫的动物寓言从形象营构到意理传达,都有其特性。寓言必寓意寄理,而这种意理当然是人类…  相似文献   

19.
英汉动物隐喻认知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民族思维定式的差异造成的。在英汉动物隐喻翻译过程中,文章提倡“和谐翻译”,主张采用灵活多交的翻译策略,努力使译文重现原文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普宁>中描述了俄国知识分子流亡美国的尴尬生活.小说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标记:一种极富感情和道义的跨文化流亡人生感怀;主人公普宁形象,不仅仅有纳博科夫的影子,更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冲撞混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