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众创空间在各地大量涌现,成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新的空间经济景观,对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以全国2 469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数和地理探测器对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 众创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集聚的特征,但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 研究时段内众创空间的核密度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的弓型格局,且密度差异显著,时间变化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演变态势;3) 分形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集聚主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以及主要的交通线展开;4) 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府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市场以及科教文娱投入对众创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规模、密度、聚散及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兰州市流动人口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市区流动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且增长趋势明显,分区数量相差悬殊,街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密度变动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密度出现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密度稀疏的内部异质特征,空间格局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集聚转变;流动人口分布具有近郊扩散的态势,分布重心向主城区西部和北部移动;空间关联较明显,集聚现象逐渐减弱,但整体上流动人口的西疏东密格局未打破.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河流域沿岸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41个地区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析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讨论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门槛特征,并构建拥挤效应矩阵表,得到如下结果。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以同高集聚或同低集聚为主的地理相关分布格局,且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抑制效应占总抑制效应的70%,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占总增长效应的70%,空间溢出抑制效应占总抑制效应的20%,表现出快速促进和逐渐抑制的作用。2) 2014年后,部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集聚效应向门槛聚集的程度加快,其中洛阳、石嘴山、朔州、乌海和金昌表现优秀,集聚效应最佳;包头和鄂尔多斯形成城市间协同关系。3)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总体上表现出集聚不足或拥挤的特征,未来发展中应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发挥相邻城市间的协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POI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最近邻指数和局域Getis-Ord G*指数法对苏州市2016年金融服务业总体以及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苏州市金融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多中心的形态分布特征,且呈现出“一主多次”的多中心圈层结构体系,各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形成连片面状.②以50×50格网为单元的苏州市金融服务业网点密度符合热点分析聚类模式统计特征,金融热点区域往往也是城市内部不同规模的金融中心.③金融服务业总体及各细分行业网点数量和金融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布不均衡,都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④苏州市金融服务业总体及各细分行业空间分布方向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证券业沿着“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保险业和银行业基本沿着“东北—西南”方向集聚.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研究了2007、2012、2017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之间城市流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福建省资源配置、集聚与扩散的能力相对较好,区域内优势产业门类较多,产业互补性较高,具有较强的城市联系作用,城市流强度优势明显;(2)空间尺度上来看,福建省城市流强度整体呈现南高北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态势,但具有一定的扩散效应,由沿海向内陆扩散;(3)城市流强度分布结构表现为单极发展向双核心集聚、多个重要节点的网络阶梯状发展格局转变,作用时间短且高效;(4)海陆分布等区位条件对福建省城市流强度分布影响巨大,在资源上出现较强的集聚性,城市流等空间格局要素分布具有较大差别;(5)集聚特性总体上由向沿海聚集转向两大核心城市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核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较为明显,福建省总体的城市流都极化向厦门、福州双星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沿海轴向分布。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综合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空间变差函数和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东北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空间格局,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显著;10年间高-高集聚区由南向北扩展,低-低集聚区由北部向南收缩,整体的空间集聚态势和空间自组织性有所减弱,空间差异有所减小,最终导致老龄化成为多数县域面临的常态.这种格局的形成及演变的特征与当地特殊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始终具有主导作用,迁出率、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城市化率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构建反映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与GIS空间表达技术,对淮海经济区内的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东部地区的发展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水平地区极化特征明显,低水平地区和中低水平地区的分布相对集中,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2014年以来的5年间海西经济区"淘宝村"数据为基础,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借助ArcGIS10.1分析工具,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海西经济区"淘宝村"的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淘宝村"在市域范围呈现逐步扩散趋势,但空间分布明显不均;海西经济区"淘宝村"存在明显的连片化集聚,跨行政边界明显,进一步探讨其集聚模式:即北部浙东南虹吸型集聚、中部闽东南蔓延式集聚和南部粤东北独立型集聚模式;县域尺度,"淘宝村"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极化特征突出,集聚类型稳定,空间内部差异显著."淘宝村"集群发展打破行政边界的分割,这一现象对海西经济区突破行政区划束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18 000余家体育产业企业信息,综合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探寻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城市体育产业空间格局.发现:①北京市体育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体育服务企业集聚规模、程度均大于制造企业,产业趋向核心竞争要素集聚、非核心竞争要素扩散的空间演化趋势;②时间演变: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将在首都经济、政治和文化圈层内,逐渐催生新兴体育相关产业产生,产业发展导向作用将进一步提升;③空间演变:规模以上企业选址并未集聚于主城区企业高度集聚区域,而注册资本较少、规模较小的体育服务企业则扎堆积聚于主城区高地价、高人才集聚区,且新注册企业多围绕体育产业基地选址,产生空间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
简子菡  丁志伟 《河南科学》2020,38(3):476-484
基于镇域尺度通过获取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的数据信息,利用空间分析法、核密度估算法,从四个时间节点分析疫情的空间演化、空间集聚、输入与扩散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时空演化看,时间维度上2月10日以前河南省累计确诊病例迅速攀升,2月10日后增长幅度趋于平缓.值得一说的是,前期单日新增病例呈波动上升,至2月3日达到峰值,之后呈波动式递减.从空间维度看,"南重北轻"、"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凸出,与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基本呈相反的特征.②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病例集聚特征在空间上基本保持稳定,整体呈现"五核"的集聚格局,东南部地区集聚现象出现较为迟缓且集聚程度较低.③从性别与结构特征来看,男性患者占据总病例数的55%,女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5%.年龄结构中,主要为中年人,占比达50%;其次为青年人,占比为38%;老年、少年和童年人群患病相对较少.④从输入与扩散的分布特征来看,河南省累计确诊病例中以输入型为主,占据病例总数的52%,扩散型病例占据病例总数的34%,剩余14%为其他感染类型.从空间上看,输入型病例的分布与河南省病例空间分布格局高度一致,由于输入型病例基数较大,扩散型病例的分布仍然以信阳、南阳两地为主,但相比之下集聚程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ESDA分析框架研究了浙江省研发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结果表明:浙江研发产业呈弱集聚格局,且集聚度不断减小;热点区、次热区数量逐渐减少,且逐渐由浙西南向浙东北转移,而浙西南一直为冷点区;增长的集聚现象不显著,其增长的热点区分布与上述热点区格局比较相似;研发产业总体空间差异不断降低,且影响整个空间尺度因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差异日益减小,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逐渐增强;从各方向发展趋势看,东南-西北、东-西方向维数较高且逐渐提升,而其他方向日益下降,其中东北-西南方向差异最大.最后从集聚效应、创新环境及技术势差等3个方面分析其驱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绘存  高田 《创新科技》2021,21(8):35-44
从专利的视角研究2010—2020年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情况,研究发现:①京津冀制造业创新格局正在由京津双城向石家庄—保定—廊坊—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制造业创新发展带的多中心格局发展;京津冀在制造业细分行业创新演进中呈现出三种特征,其中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优势制造业行业与北京呈现出趋同效应.②京津冀制造业相对创新转移过程中,北京经历了由转移到集聚的变化,天津经历了由集聚到转移变化,河北一直处于不断集聚状态;京津冀制造业内部技术转移过程中,京冀、京津之间要明显强于津冀之间,前两者均呈现出倒"U"形结构,但京冀和京津技术转移方向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且细分制造业领域稍有不同.③京津冀制造业技术转移弱于技术合作,京津冀技术合作正成为主导型趋势,其中京冀之间技术合作资源禀赋效应明显,津冀之间技术合作地理临近效应明显.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未来要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京津冀联合创新、强化京津冀创新合作、打造京津冀创新城市带、培育壮大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集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淮海经济区358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呈凝聚型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区域总体特征、两纵三横的轴线特征和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从具体景区分布看,沿海沿河地区、铁路沿线地区以及连云港、徐州、枣庄、济宁和泰安等主要城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较高.根据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从旅游资源、交通、经济和区位等因素对成因及空间结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而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具空间集聚效应.运用Theil系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3-2010年长三角服务业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地区对差异有不同的贡献率;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倒"U"型变化;行业集中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集聚水平低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区.并基于测度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Cluster Analysis)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特征分批次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空间分析软件对分批次园区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判读.发现园区主要沿大学密集区、苏州河、内环线呈带状分布于浦西地区,且集聚分布趋势愈发明显.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主要机制在于旧城改造的导向、中心区优势资源的吸引、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指向和高校院所的互动等四方面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基尼系数产业构成及其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方法,对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进行产业分解.结果发现,1996~2012年,该区地级市经济总差异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过程,总体上呈现扩大态势.从基尼系数的产业构成来看,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增加值份额过高,且相对集中分布所致;从基尼系数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来看,引起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的集中效应与结构效应,且集中效应大于结构效应,而综合效应较小.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第三产业对区域差异变化影响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开发区-产业-企业”协同集聚研究框架,集成吉林省各类开发区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产业集聚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吉林省开发区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阐明了开发区内产业集聚的特征,剖析了企业规模集中度和空间异质性,研判了开发区、产业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协同集聚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吉林省开发区的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吉林省开发区表现为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等级数量的不均衡性、类型分布的多样性等特征;吉林省高附加值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开发区内产业的核心类型,通化和白山两地开发区产业结构高级度最高,省内各类产业的空间关联性普遍较强;各类产业整体上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格局,存在产业同质化的风险;“开发区-产业-企业”协同集聚特征较为明显,现有开发区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传统突破型、前沿创新型和对外开放型”3种类型,以及“综合化园区、专精化园区和同质化园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在明确新发展理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采用泰尔系数、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2008年和2016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湖南省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且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城乡一体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格局,呈东中西部阶梯状分布,其中,长株潭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大湘西地区水平最低;从局部自相关分析来看,城乡一体化、创新、协调、开放指数空间与经济发展格局有较强且稳定的相关性,高高区域分布在长株潭地区,低低区域为湘西地区,其共享指数分布与经济格局有脱钩趋势,绿色指数空间分布则正好相反,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低值洼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典型产业分析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学者和北京市政府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界定和对应产业,结合北京城市疏解的近期要求,主要选取一般性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和制造业以及从制造业中剥离出的冶金化工产业等典型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和2014年的POI数据,从空间维度运用Arc GIS中核密度分析和Ripley’s K(r)函数研究产业转型下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从2009—2014年,1)以农林牧渔以及制造业、冶金化工产业为代表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市中心向外转移的趋势;2)农林牧渔产业整体呈现围绕城近郊区向周边近邻扩散的趋势,并向东南、向北形成岛状集聚斑块;3)制造业总体呈现集聚弱化的态势,仅在东部形成小范围集聚的格局;4)冶金化工产业总体格局没有显著变化,仅在城区东北方向进一步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