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40例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40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3组治疗后7d、14d、28d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各时段明NIHSS评分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实践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系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Ⅰ-gel喉罩下七氟烷吸入全麻在新生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短小手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均分为Ⅰ-gel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20例。七氟烷吸入诱导完成后,A组患儿置入Ⅰ-gel喉罩,B组患儿插入气管导管,成功后行控制呼吸,七氟烷维持麻醉。结果两组患儿插管(或喉罩)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A组患儿喉罩置入所需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儿的插管所需时间(P0.05)。T_1时A组患儿MAP、HR较B组明显降低(P0.05);T_1~T_3时,两组患儿气道峰压、气道密封压、SPO_2、PETCO_2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患儿SpO_2、PET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拔除喉罩后哭声嘶哑、呛咳、有血性分泌物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反流误吸。结论Ⅰ-gel喉罩下七氟烷吸入全麻用于新生儿短小手术,方便快捷,通气效果好,置入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评价依据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设置全身麻醉下单肺通气(OLV)的呼吸末正压(PEEP)对开胸手术患者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单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双肺通气(TLV)3min,描绘准静态P-V曲线,确定P-V曲线吸气支的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值(Pinf),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对照组C组给予Vt=10mL/kg,PEEP=0;P0组Vt=6mL/kg,PEEP=0;P1组给予Vt=6mL/kg,PEEP=Pinf+0cmH2O;P2组给予Vt=6mL/kg、PEEP=Pinf+2cmH2O.分别于TLV、OLV各20min后,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推算肺内分流率;分别于TLV、OLV各15 min评估呼吸力学平稳后记录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以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在OLV开始时与OLV结束时采取外周血测定血管血浆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与TLV比较,OLV后各组呼吸力学指标显示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升高,肺顺应性减低(P0.05);开胸OLV呼吸力学平稳后,与C组比较,P0、P1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气道平台压升高,气道阻力下降,肺顺应性升高,PaO2升高(P0.05),在OLV结束时,与C、P0、P1组比较,P2组vWF、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小Vt(Vt=6mL/kg)结合Pinf+2cmH2O设置PEEP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患者的气道阻力,改善肺顺应性,提高氧合效率,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5.
高德玉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4):98-99,8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的171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纳诺酮,观察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对三组患者NSE、SOD进行检测及神经功能水平进行评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NSE、SOD检测结果及神经功能水平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A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B较治疗组A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可显著改善患者NSE、SOD及神经功能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联合给药治疗.结果完成既定疗程治疗时(入院15 d)除对照组NIHSS评分外,两组患者三方面指标数值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均以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入院15 d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0.5%(58/72)和64.3%(36/56),经Log-rank检验,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占到全组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将其作为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武燕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137-138
目的:观察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浓度的变化,和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血浆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重280~30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对照组、安慰荆组、药物实验组。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大鼠脑血栓栓塞模型,并预防性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P〈0.05);预防性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LPA的水平(P〈0.05),而安慰剂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LPA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预防性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后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LPA水平可降低。  相似文献   

8.
探讨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NIHSS评分观察。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相较对照组而言更为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明显,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脑血栓康复,还利于神经功能改善,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术后24 h),按照Zea Longa 5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大鼠脑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之相比,6和10 mg/kg的依达拉奉可不同程度改善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尤其是10 mg/kg依达拉奉组的大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治疗组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提示,在模型组中Aβ、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在不同质量分数依达拉奉组中,Aβ、APP含量均减弱(P0.05)。由此得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上调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而引起神经元细胞损伤,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对它们的抑制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合并丁苯酞软胶囊的治疗效果。选择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单一使用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随时记录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受损神经元得到显著恢复,表明治疗质量较高,且患者并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这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72 h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共60例,其中,30例用常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共2周,为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ESS评分,以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ESS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第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ESS评分分别为67.3±14.47,72.39±16.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2.3±15.4,76.9±15.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3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5.9±14.7,81.8±14.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方便实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并在治疗后24h内和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SAH及行夹闭或栓塞术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预防和治疗,并评价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作用.方法收集动脉瘤自发性SAH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后患者76例,其中38例入院后使用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另38例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防治脑血管痉挛,观察两组患者14 d后临床有效例数、发生脑血管痉挛(CVS)例数、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例数及死亡例数,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的幅度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内,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CVS发生率、DCI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CVS及DCI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人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3例老年进展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27例)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另联合巴曲酶予以治疗(首次以1ml剂量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h以上,隔天再以0.5ml静脉滴注,共3次).对照组(26例)予以同样剂量巴曲酶治疗.两组均14d为1疗程,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疗效评定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人进展型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熵指数监测右美托咪定清醒镇静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刺激强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80例,根据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组(A组)和单纯表面麻醉组(B组),于注药前(基础值T_0)、注药开始15 min后(T_1)、支气管进入声门即刻(T_2)、检查完成即刻(T_3)、检查完成后1 0 min(T_4)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无创血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镇静/警觉(MOAA/S)评分、SE和RE值。结果 16例患者因为不符合条件而退出研究。实验组与基础值T_0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T_1和T_2两个时间点心率和平均血压均降低(P0.05);而B组患者在T2时间点上,心率,血压较基础值增加(P0.05)。与B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T_1,T_2两个时间点心率、血压水平要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A组)患者在T_1,T_2时间点上OAA/S评分、SE、RE与T_0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镇静评分、SE、RE数值明显较低(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与镇静/警觉(MOAA/S)评分在评价右美托咪定在支气管镜检查中镇静深度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73例患者进行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动脉血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相比对照组(8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有较大幅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患者的PaO_2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aCO_2和pH水平变化不明显,不同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较传统开胸手术损伤轻微、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影响也相对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插管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SaO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PaCO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治疗后再次插管率较低,尽可能的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在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患儿接受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B组15例患儿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两组术中均使用1%~3%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惠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诱导时间、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患儿血压、心率、诱导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7%七氟烷吸入复合氯胺酮诱导过程中患儿循环较稳定,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相比,术毕拔管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MGB1刺激组、依折麦布组(HMGB1刺激前10μmol/L依折麦布预处理)、CLI-095组(HMGB1刺激前1μmol/L CLI-095预处理).荧光定量分析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中TLR4,ICAM-1、可溶性E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MSA法检测NF-κb-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HMGB1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活力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组、CLI-095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活力均明显低于HMGB1诱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刺激组的内皮细胞TLR4,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组和CLI-095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HMGB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组内皮细胞NF-κb p65亚单位核位移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组和CLI-095组较HMGB1组核位移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组ICAM-1、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依折麦布、CLI-095干预后可明显降低ICAM-1、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与HMGB1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可通过调节黏附分子(ICAM-1、可溶性E选择素)的表达而有效抑制HMGB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效应,其机制与抑制TLR4的表达和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各40例.围术期采用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脑氧饱和度(SctO_2),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术后24 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血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记录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中体动以及苏醒期情况.结果:S组患者苏醒情况优于P组,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更少,SctO_2下降的相对值更小,术后6 h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介入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围术期能更好的维持脑氧饱和度,术后清醒更快,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