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晨 《世界知识》2014,(19):64-66
<正>1938年纳粹德国掀起反犹浪潮后,大量欧洲犹太难民外逃。当时,一些国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安置犹太难民计划,然而,重庆国民政府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犹太难民安置区的计划却鲜为人知。孙科提议设"犹太区"安置难民1938年"水晶之夜"反犹狂潮(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疯狂袭击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给犹太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30~40年代,由于纳粹疯狂反犹,大批犹太人逃离德国及其占领区,形成冲击全球的犹太难民潮。回顾当时世界各国如何应对那股难民潮,对今天观察困扰世界、特别是影响欧洲的难民问题也许会有启示作用。"文明世界"向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当时,面对大批犹太人的出逃,经济发达的欧美各国本来是可以施以援手的,但除了口头上表示同情,并没有采取实际援救行动,不少国家甚至严格限制难民进入。主要原因在于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欧美国家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上升。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3.
沈健 《世界知识》2021,(2):75-75
2020年12月14日是联合国难民署成立70周年。应难民署驻华代表西旺卡·达纳帕拉先生之邀,我为他播放了一部闪亮集团制作的关于二战期间犹太难民来华避难的纪录片,片中大部分受访者已离世,他们的讲述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达纳帕拉看后感慨万千。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权威学者、上海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委托我邀请达纳帕拉去上海参观新近落成的犹太难民纪念馆新馆。潘光介绍,新馆开馆时,许多犹太难民及家属因疫情无法亲临现场,他们在美国等地彻夜守候在电脑和手机前,只为看一眼他们曾经的家。  相似文献   

4.
陈逸飞先生的历史纪实影片《逃亡上海》告诉世人一段往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段往事渐渐被人淡忘。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欧洲犹太人厄运降临,他们在纳粹的追杀下,走投无路,当他们为生存而呐喊时,世界冷漠地旁观着。但是,中国人民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上海人友好地接纳了3万名犹太难民,其中5000人离开上海去了别的地方。二战结束后的统计表明,其中有1500多名犹太难民老死、病死,或死于战乱;有400多名犹太儿童出生。犹太难民在陌生的上海度过了劫难。以史为鉴,这段往事应为世人知晓。  相似文献   

5.
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冷战初期,美国没有给拉美提供政府援助而是让垄断资本去自由开发;古巴革命的冲击和拉美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迫使肯尼迪政府推出了“争取进步联盟”,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美国政府对拉美政策再无大的突破,里根政府再一次把意识形态因素提上了议事日程;冷战的结束更使得拉美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大大下降。意识形态、冷战进程、历史积淀和控制手法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10,(20):11-11
上海流动人口中有大约2000个犹太侨民,这是一种新常态。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西籍犹太商人,这些侨民们或者是声名显赫的贵族——富商组成的小社团的成员,或者是一些难民,这些难民最早来自沙俄,随后来自纳粹德国,奥地利和波兰。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长期被视为美国的后院。早在1823年,美国就抛出了独占拉美的“门罗主义”。“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门罗主义是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石。”(1)30年代,罗斯福对美国的拉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奉行“睦邻政策”。二战以来近半个世纪,美国对拉美政策也历经风风雨雨,本文拟就二战后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进,分阶段作一粗浅铺陈。  相似文献   

8.
“悄悄的入侵者”到过美国迈阿密、休斯敦、达拉斯、洛杉矶、纽约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来自拉美、操西班牙语的移民随处可见。有些地区几乎成了拉丁美洲人的天下。他们居住集中,保留着拉美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大批移居美国是从1960年以后开始的。据美国官方1979年统计,合法的拉美移民约1,210万。其中墨西哥人约730万,波多黎各人170万,古巴人80万,中、南美洲人84万,来自拉美其余各国的130万。拉美移民85%左右定居在城  相似文献   

9.
难民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存在而产生的。世界上局部战争接连不断,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稳,使许多人被迫逃离祖国,流落异乡,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或流离失所者。现在世界上大约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1,000多万(一说1,600万),其中半数以上是妇女和儿童。非洲难民最多,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当前,难民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有:非洲的索马里,有埃塞俄比亚难民130万人;亚洲的巴基斯坦,有阿富汗难民100多万人;东南亚地区,有印支难民几十万人。 1951年《难民地位的国际公约》中规定:“难民是指有确实的根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对拉美各国的革命一直是保持看风使舵、从中渔利的态度.美国发表《门罗宣言》的真实目的是对付俄国、英国在拉美的扩张,拉美各国当时并未受到神圣同盟军事干涉的真正威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拉美国家在争取克服债务危机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联合趋势.一些拉美债务国就解决拉美债务问题曾于今年1月、6月和9月分别在基多、卡塔赫纳和马德普拉塔举行了拉美经济会议和11国部长级会议,以便协调立场,共同谋求合理解决债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严重的债务危机是拉丁美洲国家面临  相似文献   

12.
面积:2,07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人口:据拉丁美洲人口统计局1978年初公布的数字为33,925万多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3%。拉美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16人,仅次于欧、亚两洲。拉丁美洲人口的年增长率为 2.6%至3%,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一个地区。拉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总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住在城市。政治区划:拉丁美洲目前共有三十个独立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  相似文献   

13.
潘光 《世界知识》2018,(3):67-69
从古代犹太国家灭亡到1948年以色列建立,两千年的犹太民族史就是一部离散和避难的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中国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与犹太人在其他地方的避难经历相比,犹太人来华避难有一些独特之处,也可称为"中国模式"。1月2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一年一度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本期刊登中以两位学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巴西信息化     
作为拉丁美洲第一大国,巴西的国家信息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并日益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潜力,在发展中国家和拉美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对发展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意义重大。因此,该文通过一个以固定因素应用"面板数据"经验回归模型对影响与中国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拉美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拉美能源类产品的产量、中国与选取的拉美国家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中的收益、贸易开放指数作为自变量,拉美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采用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结论有:(1)双边贸易额随两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犹太人的三个社区犹太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中期中以两个现代国家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数百年了。进入近代以来,在上海出现了塞法迪-巴格达犹太难民社区、俄国难民社区和欧洲难民社区这三个犹太人社区。第一批抵达上海的犹太人是英帝国统治区域的犹太人,他们最初来自巴格达,鸦片战争后追随着包括鸦片商人在内的英国商人的脚步来到上海,主要目的是经商,其中包括著名的沙逊家族、嘉道理家族、哈同家族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卡特政府于一九七七年初执政以来,调整了它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美国这一调整有其一定的国际背景,简单说来,这就是:拉美民族民主革命继续深入发展;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霸主地位日见衰落;苏联、古巴对外采取的渗透、扩张、干涉行径,对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等等。卡特政府对拉丁美洲政策的着重点,仍然是稳住这个大陆的政治局势,保住美国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2005年首场中国社科院国际学术论坛———2004~2005年拉美形势研讨会3月1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中联部副部长蔡武、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要警惕某些大国的霸权企图。当前拉丁美洲经济形势好转。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如何顺应和汇入这股潮流的问题上,拉丁美洲显然已经同华盛顿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从而在拉美政治形势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3,(21):51-51
2015年10月16日,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充所在北京举办了题为“国际变局中的拉美:形势与对策”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官员及媒体人士共150人出席会议,共同分析了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探讨了该地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