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流行的BitTorrent-like,eMule-like P2P系统,主要从系统的健壮性和网络负载均衡性考虑进行Peer的选择,而忽视系统对底层网络流量的影响.为了提高类似对等网络中的网络传输性能,提出基于“伪IP“匹配的Peer选择算法,为每一个加入对等网络的Peer根据其物理拓扑分配一个“伪IP“,通过“伪IP“匹配算法选择物理网络拓扑临近的Peer,使资源的共享优先在物理网络拓扑临近的Peer之间进行.通过构建简化的网络模型分析系统性能,证明了采用基于“伪IP“匹配的Peer选择算法之后,能够显著地降低网络流量,提高整个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KVM(键盘、视频和鼠标)切换器要求操作者要有对控制台的物理访问,KVM OVER IP则随时通过标准TCP/IP连接发送KVM信息,借用IP网络的广泛应用,随时随地为管理员提供对机房所有设备的远程访问,使用单一界面就可以进行远程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3.
赵俊茹 《甘肃科技》2012,28(11):20-23
由于IP OVER DWDM系统的大量应用,使得DWDM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关注.光线路保护( OLP)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干线及省际传送网光缆线路的安全保护提供了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分析了OLP技术在干线及省际传送网的应用场景,以及不同厂家的OLP保护方式,明确了OLP系统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IP已是网络承载的主要业务,怎样构建适应IP快速发展的骨干IP网络平台倍受关注.重点讨论了宽带IP承载网络技术ATM、Ethernet、SDH、DWDM和MPLS传送IP的特点,并指出了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科学世界》2005,(7):49-49
采用P2P技术的高音质、高功能的免费IP电话 最近,人们纷纷将目光集中在一个称为Skype的免费电话软件上。这是采用P2P(Peer to Peer)技术的一种“IP电话”软件。只要都把Skype软件安装到各自的电脑中,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免费通话,在宽带网络环境中,其通话的音质比传统的固定电话更清晰,连接更容易。目前IP电话的使用率,正在稳步扩大。几年后,现存的传统电话网就会完全变成像互联网那样的IP电话网。  相似文献   

6.
一种IP/DWDM光因特网中的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研究了IP/DWDM光因特网的集成QoS(QualityofService)组播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给定组播请求与用户QoS需求,提出的算法基于遗传算法GA来构造一棵柔性QoS组播树,并基于波长图方法对组播树进行波长分配,一体化考虑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问题,从而使QoS组播树费用和用户QoS满意度都趋近优化·该算法还考虑了IP/DWDM光因特网的负载均衡问题·仿真实验表明,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DVB-S的IP数据业务的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如何通过卫星数字视频广播实现Internet业务进行了剖析,并对UDP OVER DVB和TCP OVER DVB的实现机制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IP/DWDM光Internet中的非NP类QoS组播路由算法,采用树形编码方式,基于双种群进化,寻找一棵带宽、延迟、延迟抖动与出错率受限的费用优化组播路由树,集成解决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不仅能够满足QoS约束,而且性能优于基于经典遗传算法设计的QoS组播路由算法,克服了算法易早熟、收敛慢等缺点,有效地解决了IP/DWDM光Internet中的QoS组播路由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则表达式匹配IP地址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则表达式语言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字符串匹配语言,它被许多编程语言或工具所支持。运用正则表达式匹配IP地址,比较了一些模式的写法,分析了某些模式在不同正则表达式引擎下的差异,得出了一个精确、通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NGI主干网主要形式IP/DWDM光Internet中,如何提高其容错能力同时改善其QoS(quality of service)组播性能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容错QoS组播路由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采用预防式容错策略和双树保护模式,基于蚁群算法,设计了一种容错QoS组播路由模式.以最小化光树故障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满足QoS约束的主光树和备份光树来达到容错目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对等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在计算机局域网上实现对等安全通信的3种技术,以及在因特网环境下,利用TCP/IP协议实现以节点之间信息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对等安全通信模型,介绍利用不同协议,实现对等安全通信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就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文中给出部分源程度代码。  相似文献   

12.
一种IP/DWDM光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资源约束最短路径优先 (RCSPF ,Resource ConstrainedShortestPathFirst)路由选择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用于扩展以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为基础的IP/DWDM光因特网控制平面·借助光网络设备的可编程功能 ,在现有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基础上 ,增加基于资源的路由约束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网络拥塞的可能性·另外 ,由于采用源路由以及在选路由过程中采用资源预分配机制 ,因此增强了对GMPLS信令系统的支持·同时 ,为了解决在资源不足情况下造成的信道分配失败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对路由的概念 ,使IP/DWDM光因特网在大幅增加带宽容量的同...  相似文献   

13.
首先描述了光传输网的工作模式及发展动态,并通过对MPLS网络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通过对传统MPLS的标签扩展以支持光网络的非分组交换,以及引入层次化LSP(Label Switch Path,标签交换路径)以解决光网络的颗粒度问题,来实现MPLS对光网络的管理与控制,并最终实现IPover DWDM.  相似文献   

14.
利用Sockets实现Internet点对点数据传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nternet点对点数据传送的技术原理,提供了一个在Visual C 6.0环境下利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ockets及相关技术实现P2P(Peer to Peer)网络应用实例。讨论了实现P2P应用所必须解决的,在现有硬件逻辑和底层通信协议上的,端到端定位(寻址)、握手、局域网IP地址解析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DWDM全光网关键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WDM的全光网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研究拓宽了视野。介绍了全光网的发展、DWDM全光网的特征、全光网的基本结构、光交叉连接和光分插复用(QADM)关键节点技术,讨论了光网互联器件的机理、IP over DWDM及其自愈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6LoWPAN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能实现与现有IP网络的无缝互联,但如何在汽车信息处理和工业监控等领域有效集成6LoWPAN协议和CAN总线协议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CAN总线协议、TCP/IP和6LoWPAN协议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以TCP/IP网作为中介,CAN总线网络与基于6LoWPAN的WSN网络的集成模型,并对该集成模型进行了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NGI主干网重要组网形式IP/DWDM光Internet中一种非NP类QoS(quality of service)组播路由算法,基于禁忌-递阶遗传算法(tabu-hierarchy genetic algorithm,THGA)构造优化的QoS组播路由树·该算法模拟生物繁衍过程,采用递阶编码方式,引入禁忌交叉和禁忌变异两种禁忌算子改进遗传操作,综合考虑了用户QoS需求和网络费用,同时有助于实现网络负载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基于经典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算法存在的早熟和收敛慢等问题,提高了算法性能,较好地解决了IP/DWDM光Interne...  相似文献   

18.
IP将成为未来信息通信的主导技术,最终将实现数据、话音、图像业务和网络的融合.软交换、IPv6、3G、自动交换光网络等技术将成为网络融合的驱动力; GSM/GPRS和CDMA技术仍将是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2G和3G共存会持续较长时间;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DWDM、光交换技术、智能交换光网络技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3G(WCDMA)承载网络将采用IP协议,介绍了WCDMA的网络架构,其核心结构采用NGN架构,根据IP和ATM承载语音协议栈的分析,分别计算出承载一个语音通话ATM所占用的骨干带宽远大于IP的占用量,如采用IP协议承载语音,将节省大量的骨干带宽,在未来建设3G承载网络时,IP协议将是承载核心。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TCP/IP协议的特点、异机种联网方法、IP协议、TCP协议的操作,协议数据单元的组成,接口原语,地址结构以及TCP/IP的高层软件。并结合铁路计算机网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