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影视艺术已广泛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教育在当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影视鉴赏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作出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类,并规定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安排,大大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结构模式,集中反映了我国课程理论的新发展,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真正体现。为充分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质,开发智力,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学科门类调整进一步指明了艺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考核目标,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在文化产业发展及艺术学科门类升级背景下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应注重"拓展"。拓展的领域包括专业基础拓展、教学内容拓展、培养目标拓展、实习实践拓展以及科研能力拓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对具有艺术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渴求,促使中小学音乐教育向着综合的方向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正是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的统领下,无论是对音乐教学基本理念的确立,还是对音乐教学内容领域的基本划分,新课标都十分重视学科的综合。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做出了如下的规定:“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秭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也就是把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理解为是三个层面上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3):110-114
美学不仅是具有自身独特知识场域的理论学科,更是广泛融合文学艺术等诸多主体的审美活动,成为探究主体审美感性能力和形象思维的知识话语。通过美育实现主体全面自由的发展,并进一步延续文化启蒙的历史使命,已经成为美学重要的社会价值。影视美学以影视艺术文本为基础,以美学理论为支撑,呈现出丰富的理论阐释力和较强的美育功能。影视美学课程改革涉及影视美学基本理论、影视美学方法论建构以及影视美学课堂教学改革三个维度。影视美学将在高校教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视角,以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为个案,探析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实践活动的成果经验与现实困惑,认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实践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校园戏剧实践活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审美实践活动,应与通识教育的路径结合,实现部分地课程化,真正创新和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审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新形势下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于 2 0 0 1年 10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修订 )》。结合这一新的《课程标准》和浙江版教材 ,分析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改革应以现代德育论为基础 ,体现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的现代德育本质、追求“生活化”的现代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德育课程的“实践”特性。  相似文献   

9.
书讯     
《美育教程》 (吴瑞裘 张佑周 陈弦章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8.8出版 定价: 15元 本书是“中学审美教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该课题 1996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立项的“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作者深入试点学校进行调查和实验,并吸收了近年来美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经两年努力完成了本书的编写任务。本书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中学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有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小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文学、美学爱好者参考。 《审美鉴赏举隅》 (吴瑞裘 简焕镇著 )中国文联…  相似文献   

10.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了“一个中心、两个课堂、三线贯通”的全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探索及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面前,《美学与美育》这门课程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审美特点及美育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形式,使其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并最终实现“全方位的服务,互动中的自主”这一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科美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线.笔联系课程改革实际,主要从以美启真、以美辅德、以美育美、以美促“全”等方面论述物理学科美育在课程改革中的独特作用,探讨这些独特作用的具体体现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美学热”,美育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地将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国家教委于1986年12月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今年有的省(如湖北)还专门举办了美育节。许多有识之士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有关美育的文章和讲话。各级学校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种种迹象表明:美育的春天快来临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苏秀扬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它概括了教育与美学的关系,说明它是美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阿瑟·密勒戏剧艺术的灵魂,是他透视现代生活的眼睛,他的作品几乎都和家庭题材有关。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家庭为轴心,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通家庭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容了传统戏剧主题和现代戏剧主题的许多层面:艺术上它有机地聚合了传统艺术技巧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成为美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茶馆》对传统久远的亚里斯多德戏剧观念予以了大胆突破,它不推崇情节(行动),而是以人物(叙述)取胜。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茶馆》则以“面式”叙事结构、充满历史感的宏大艺术构思、叙事诗般的讲述方式,以及“陌生化”技巧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表现出与世界文艺的相通融合。老舍先生以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意识和不拘一格、扬弃整合的创造性劳动,赋予了《茶馆》以开放性、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一、体验的含义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科技信息》2007,(8):210-211
随着我省高中课改的开展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目前,教育部正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教育部已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的大纲和教材。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18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的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通过评价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观念上看,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对课程评…  相似文献   

19.
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倡导探索性学习,为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艺术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