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洋微藻(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为对象,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分别以胶体为唯一的氮、磷和铁源,研究胶体及其有机碳(COC)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胶体为唯一氮源的体系,小球藻和金藻的脂肪酸与COC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低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多于高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以胶体为唯一磷源的体系,3种微藻的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0时脂肪酸组分最多,ccoc=238.4μmol/L时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的体系,在COC浓度范围内(0~238.4μmol/L),各微藻脂肪酸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119.2~238.4μmol/L时,脂肪酸组分最多,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氮源体系培养的3种微藻的总不饱合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体系培养的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研究了无氮、无磷和无铁的营养介质中海洋胶体对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胶体有机碳(COC)浓度为0~238.4 μmo1/L的范围内,3种微藻在以胶体为N源的介质中的平均相对增长率Y分别为20.7%~44.0%,80.1%~110.1%和68.6%~106.2%;在以胶体为P源的介质中的Y值分别为19.3%~43.2%,78.3%~156.7%和77.9%~115.3%.3种微藻的Y值随COC浓度增大呈下降趋势.3种微藻在以胶体为Fe源的介质中的Y值分别为12.7%~35.3%,171.7%~266.3%和400.5%~498.8%,3种微藻的Y值随COC浓度增大呈线性上升.这意味着海洋胶体中存在微藻生长必需的N,P和Fe营养,对微藻的生长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胶体中的Fe营养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效应比N和P营养的约大6~7倍,而胶体中的N和P营养对小球藻的促进作用则约比Fe的大3倍.  相似文献   

3.
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海洋胶体有机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卫红  崔鑫  王江涛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2):1447-1451
利用Pall Filtron Corporation的 UltraslabTM切向超滤系统,通过3和10ku右旋糖苷的示踪、青岛近岸海水和东海海水样品的胶体有机碳分离等一系列实验评估了1000u的UltrasetteTM超滤膜的截留和吸附海水有机碳的性质.结果表明,超滤膜对3和10ku右旋糖苷的截留效率在淡水介质中为33.8%和85.3%,而在海水介质中为20.8%和68.6%,吸附损失在1.4%~3.8%之间;海水样品中的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质量平衡,回收率在93%~103%之间,在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海水中的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可以用渗透模型较好地描述;超滤过程中超滤液浓度的增加对于胶体有机碳浓度的计算有一定影响,实际分析样品时应采用超滤结束后超滤液和浓缩液中有机碳的整体浓度,结合最终的浓缩因子计算胶体有机碳的浓度;胶体有机碳的浓度也可以通过渗透模型计算得出.  相似文献   

4.
以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对象,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天然胶体,研究胶体的浓度、粒径和来源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为10 ku~0.22μm的不同浓度的胶体培养体系中,3种微藻的脂肪酸含量均在cCOC=4.8~238.4μmol/L出现最小值,小球藻和扁藻的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cCOC=0,而金藻的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 cCOC=119.2μmol/L;且当 cCOC=4.8~119.2μmol/L时,各微藻脂肪酸组分较多.在不同粒径的胶体培养体系中,3 种微藻的脂肪酸含量均在粒径为<1 ku的胶体培养体系中最大,组分较多,小球藻和金藻的脂肪酸含量在 10 ku~0.22μm的胶体培养体系中达到最小值,而扁藻的脂肪酸含量在1~10 ku的胶体培养体系中达到最小值.与河口和生物来源的胶体培养体系下相比,河流来源的胶体培养下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的成份较多,含量较高;河口胶体对微藻脂肪酸TUFA及TFA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厦门湾东南部海域、九龙江河口及九龙江水体中的胶体,研究了胶体的来源和胶体有机碳浓度(COC)对天然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胶体、河口胶体及河流胶体在不同程度上对天然菌群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海洋胶体中的天然菌群相对增长率y为54.0%~96.1%,相对增长率的平均值y为76.7%;河口胶体中的天然菌群的Y为20.0%~97.3%,Y为72.2%;而河流胶体中天然菌群的Y为8.3%~112.4%,Y为69.8%.胶体对外加菌群的促进作用与COC浓度没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胶体有机碳、氮和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至 1998年间在青岛胶州湾对海水中的胶体有机碳、氮和磷进行了初步研究。胶体有机碳 (COC)的浓度范围为 33.9~ 5 4 .0 μmol·L-1,约占总溶解有机碳的 31%。在总溶解氮和磷中 ,胶体氮和磷均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胶体有机氮 (CON)的浓度范围为 2 .13~ 4 .5 1μmol·L-1,平均 3.0 7μmol·L-1,约占总溶解有机氮 (DON)的 31%。胶体有机碳、氮、磷季节变化幅度并不很大 ,表明胶体物质在水体中输入和输出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烟台四十里湾养殖区的胶体有机碳、氮和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97年至1998年间分别在烟台四十里湾对海水中的胶体有机碳、氮和磷进行了初步研究。胶体有机碳、氮、磷的浓度分别在32~53μmol/L,1.12~4.81μmol/L,0.03~0.48/μmol/L,分别约占总溶解态的27%、17%和30%。胶体有机碳、氮、磷季节变化幅度并不很大,表明胶体物质在水体中输入和输出大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法测定海洋胶体中的水解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厦门湾南部海域海洋胶体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该法的空白值为0~1.8×10-3μmol/L,检出限为2×10-3~9×10-3μmol/L,添加脲的回收率在99.5%~99.7%之间,相对偏差为3.4%~10.7%.结果表明,该海洋胶体中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为150.83 μmol/L,其中赖氨酸是含量最多的氨基酸,浓度为35.59 μmol/L,占总水解氨基酸的23.6%.其次是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甘氨酸 苏氨酸、甲硫氨酸和亮氨酸,它们的含量相当,浓度分别为12.40、10.48、17.77、16.60、17.22和15.88 μmol/L,分别占总水解氨基酸的8.2%、7.0%、11.8%、11.0%、11.4%和10.5%.这8种氨基酸占了胶体中总水解氨基酸的83.5%,其余8种氨基酸只占16.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山东长岛养殖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最适营养盐条件,对不同氮、磷浓度下坛紫菜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山东长岛养殖的坛紫菜在氮、磷加富浓度分别为50μmol·L-1、3.13μmol·L-1时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实验室模拟筼筜湖富营养化条件下细基江篱(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对磷和氨氮的吸收作用,以及细基江蓠对赤潮发生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细基江篱对磷和氨氮在实验设置的浓度下吸收速率都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在最高磷浓度36μmol/L时的吸收速率为2.76μmol/(g dm.h),在最高氨氮浓度500μmol/L时的吸收速率为232μmol/(g dm.h).抑制赤潮实验证明细基江蓠能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并可能通过分泌抑藻物质来抑制赤潮发生.研究结果为细基江篱应用于厦门市筼筜湖生态修复和赤潮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营养盐铁、硅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单因子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油脂含量(%干重)及油脂产量的影响.采用光密度值OD450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油脂.结果表明:⑴铁处理组中,铁浓度在0~46.57 μmol/L范围内时,藻的生长速率随铁浓度提高而增大;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含量达30%,高于其它铁浓度培养;当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是无铁培养的2.8倍; ⑵ 硅处理组中,低含量硅盐(  相似文献   

13.
用1次性培养法结合Monod模型测定了大型海藻-孔石莼和海洋微藻,-亚心形扁藻磷限制下的生长动力参数,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察2种藻类对不同磁浓度及脉冲方式的反应及竞争特征。结果显示:亚心形扁藻的种群密度随着磷脉冲的增大而增加;孔石莼在不同磷脉冲供给的培养系统中,保持基本稳定的生物量。在低磷浓度(0.16μmol/L/d)下,孔石莼成为优势种群;在磷浓度较高的情况下(0.8μmol/L/d以上),亚心形扁藻成为优势种群。亚心形扁藻为r-选择,孔石莼为K-选择。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镍镀液主要成分包括主盐硫酸镍,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络合剂柠檬酸,缓冲剂醋酸钠以及稳定剂。主要探究在中温酸性条件下,镍磷比、络合剂浓度、缓冲剂浓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镀层孔隙率、磷含量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以求得到最佳镀液组成及镀层性能。结果表明,在镍磷比为0.38,柠檬酸浓度为15g/L,醋酸钠浓度为15g/L时,沉积速度为9μm/h,孔隙率为50个/mm~2,磷含量为9.73%,镀层表面形貌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0.4μmol/L、0.8μmol/L、1.2μmol/L、1.6μmol/L、2.0μmol/L、4.0μmol/L、6.0μmol/L、8.0μmol/L、10μmol/L)处理对白三叶和苜蓿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茎长和鲜重、平均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和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平均根长、平均茎长、平均鲜重、平均干重,经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处理后都表现出低浓度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当氯化镉浓度为2.0μmol/L时能促进白三叶生长,超过2.0μmol/L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氯化镉浓度为1.2μmol/L时促进苜蓿生长,大于1.2μmol/L表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垂柳对镉吸收、积累与耐性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镉(Cd)对垂柳3个无性系生长、吸收、积累及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垂柳生长参数影响与无性系和介质中Cd的剂量有关,低浓度Cd(10 μmol/L)对3个无性系生长参数影响不显著;根系与地上部分Cd含量随介质中Cd浓度升高而增加;Cd主要积累于垂柳根部,地上部分Cd积累在无性系之间存在差异,Cd浓度为10μmol/L时,3无性系地上部分含Cd量均大于100 μg/g,迁移系数(TF)小于1。地上Cd积累总量与垂柳根系Cd积累总量比值大于1;Cd对3无性系耐性指数(IT)的影响也与无性系及介质中Cd浓度有关,Cd浓度为10μmol/L时,以根表示的忍耐系数为0.80~0.93,以地上部分表示的忍耐系数为0.74~0.96。说明垂柳对低浓度Cd(10 μmol/L)胁迫有较强的吸收和忍耐能力,具有一定植物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营养盐铁、硅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单因子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油脂含量(%干重)及油脂产量的影响.采用光密度值OD450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油脂.结果表明:(1)铁处理组中,铁浓度在0~46.57 μmol/L范围内时,藻的生长速率随铁浓度提高而增大;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含量达30%,高于其它铁浓度培养;当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是无铁培养的2.8倍;(2)硅处理组中,低含量硅盐(4.6 μmol/L)不仅促进了藻的生长而且提高了油脂含量,油脂产量比高含量硅盐(42.6 μmol/L)培养提高了40%;(3)ABA处理组中,1 mg/L ABA不仅促进了藻的生长而且提高了油脂含量,油脂产量比对照提高了50%;5 mg/L ABA虽提高了油脂含量但却抑制了藻的生长,油脂产量和对照相当;15 mg/L ABA抑制了藻的生长、降低了油脂含量.用气相色谱分析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 mg/L ABA明显影响了三角褐指藻的脂肪酸组成,以高产量油脂(4.6 μmol/L硅盐、1 mg/L ABA培养)为原料制备出的生物柴油的质量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番茄和羽扇豆在不同磷浓度水培中的应答机制作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羽扇豆和番茄根系有机酸、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分泌量均有所增加.但下列表现差异明显①羽扇豆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量明显高于番茄,而植酸酶分泌量则趋势相反.②羽扇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增高量显著高于番茄.③番茄诱发应答反应的介质磷浓度显著比羽扇豆高(前者约为300μmol/L,而后者为10μmol/L)④番茄诱导应答反应时的内部磷含量(PTPC)亦比羽扇豆高(前者为4.2mg P·g-1,后者为1.5mg P·g-1).以上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番茄对磷的需求量明显高于羽扇豆,可能是导致其对磷缺乏适应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同时缺磷条件下根系诱导分泌酸性磷酸酶、植酸酶和有机酸可能是植物获取磷酸盐,改善根际营养状况的重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大多数耕地土壤中磷素易与Fe、Ca和Al等结合成无效态磷,植物难以直接吸收利用。解磷微生物可活化难溶性磷,将其接种于堆肥,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磷素植物可利用程度。从鸡粪好氧堆肥中筛选获得高效解磷细菌,为生物强化富磷堆肥的制备提供菌种。利用NBRIY培养基初筛获得解磷菌,利用PVK培养基复筛获得高效解磷菌株,对其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难溶性磷种类、难溶性磷添加量、可溶性磷浓度对菌株溶磷能力的影响。初筛获得7株解磷细菌,分别命名为PSB1~PSB7;复筛后,PSB6的溶磷量最大(126.37 mg/L);其余菌株的溶磷量在50.12~109.56 mg/L之间。PSB6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Bacillus sp.(MW513386)。PSB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N源为硫酸铵、最适生长初始pH为7.0,不同难溶性磷中,PSB6对磷酸三钙溶解效果最好,溶磷量为126.37 mg/L。当磷酸三钙添加量为2.5 g/L时,具有最大溶磷量170.5 mg/L。当培养液初始可溶性磷浓度为1 mmol/L,PSB6的溶磷量达到200.2 mg/L;培养液初始可溶性磷浓度超过10 mmol/L时,菌株不发挥解磷效果。解磷菌PSB6对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溶磷能力,可应用于生物强化富磷堆肥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以三亚地区海水养殖场水体中的氮磷质量浓度ρ幅度为依据,分别构建秋季最高(26℃)与最低温度(22℃)下的氮磷质量浓度ρ梯度,以羽毛藻和齿形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种海藻生长过程中降解和吸收人工海水中氮磷营养盐的能力;同时依据不同营养盐水平下2种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对其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羽毛藻和齿形藻对三亚海水养殖场的氮、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磷的去除率随介质ρ(磷)的提高而提高,最高可达35%~40%;氮的最高去除率为26%~32%,随介质中ρ(氮)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ρ(氮)、ρ(磷)波动范围内基本不会对2种藻类生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温度22℃、ρ(氮)150mg·L~(-1)的条件对齿形藻的光合作用和代谢作用可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对这2种大型海藻在营养盐吸收和光合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生理影响,因此将这2种大型经济海藻大规模养殖进行原位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海水时,应注意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这2种海藻的大规模养殖修复富营养化海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