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是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一句话就是"师法自然".其讲究室内外相结合,好像把整个宇宙放在庭院中了.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就巧妙地将中国园林正视自然环境的设计思想融入建筑中了.文中论述了城市园林中的生态意识与功能,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晨 《科技信息》2011,(30):182-183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从先秦青铜器到清代青花瓷,从物质美学到近现代的生态美学,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以及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哲学观念的孕育下,得到了源远流长的发展,并在现代设计中闪烁着历史与智慧的光芒,在人类生存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的今天,道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提及的世界万物永恒的真谛,不断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取得了艺术上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1可持续设计的含义可持续设计,是讲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2可持续设计和特征及在工业设计中的体现2.1可持续设计是设计观念的又一次演进与发展在产品达到特定功能的前提下,材料、能源在制造、使用  相似文献   

4.
潘伟仪 《科技信息》2013,(9):327-328
本文在探讨德育工作的现状、特点、原则的基础上,着眼于德育工作中的细节设计,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为策略,从一个个细节入手去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德育主题,于细节之处生成;德育活动,于细节之处开展;德育评价,于细节之处体现,从而形成一个个的德育精品。通过对"学生德育工作要注重精彩的细节设计"的探讨和实践,着力构建精彩的德育细节设计,让学生在在动态的德育细节的教育中自我发展,健全人格。同时,教育工作不断地走向全面、走向丰富、走向生活,走向深刻,也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她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中展现出一个看似荒诞,但却真实无比的未来景象.小说中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残酷压迫、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抗争,展现了阿特伍德独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给世人敲响警钟: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女性的"边缘"地位,培养人们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种基于对自然认知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Studio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写生、表现、演绎、成果4个步骤完成教学.风景园林设计基础Studio教学,侧重对风景园林自然要素的认知解读,提倡个性化的理解与创新,使学生从"自然要素"的认知入手,寻求"自然"与"景观"在艺术上的关联性,探讨其在视角、架构、形式、细节等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生态日益恶化,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已日显重要。本文将从古典诗词教学与生态伦理学结合入手,谈谈对青少年生态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护环境、美化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伦理及其特征的分析,说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现实价值,为和谐社会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世纪以来,伦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从“人一社会”关系延伸至“人一自然”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人一自然”观,结合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明确指出“人一自然”观是环境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培养环境意识的核心是树立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观念;生态伦理学应该在人与自然谁为生态伦理之中心的问题上加强研究,以便为环境教育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长于自然怀抱的威廉·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他的诗歌中蕴涵了浓厚的生态意识,主要体现为:崇拜自然;强烈谴责工业文明对人身心的损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这些观点有助干加深后世读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促使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健康已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武术健身将发挥其自己独特的健身保健作用,并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健身武术必将与现代社会在生态意义上的健康意识相结合,形成现代意义的健身体育,真正意义的"防"与"养"与"健"与"寿"的传统健身功能发展.传统武术在人类健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健康意识与传统武术在健身中的优势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武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先秦诸子的言论考证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高度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地根据"天时"来把握,以便使生物资源尽可能地再生,持续利用。先秦思想家在生态伦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存在于壮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崇拜、民间信仰、神话中,体现了壮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解决21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是"隐"思想而非"显"思想。要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和发展维度理解正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的"在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程中早期有关于"自然正义"的思考。在他们思想成熟阶段,也没有绝对拒斥正义,而是潜在地揭示正义,认为既要在实践基点上和历史限度内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揭示生态正义的向度,也要在唯物史观和资本批判的基点上揭示经济正义的本质,而其对生态文明的"观照"集中体现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系和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两大和解",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欧阳冠南 《广东科技》2009,(18):265-266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居民和城市设施、财产的防洪安全保障,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为防洪工程规划赋予了新的概念,它有仅要满足城市的防洪安全,同时要使工程的本身融合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构筑成集生态、环保、现代景观于一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中,增强防洪工程的人性化,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使之更应该贴近自然、生态,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与人为本的原则,使防洪工程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点缀.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要注重对绿色设计观念的关注。只有将绿色设计观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高对设计的责任心、环保意识,了解市场和各类人群不同需求,才能使艺术设计教学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水型生态城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重要,山水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山水型生态城市设计的建设目标以及设计策略进行理论研究,探讨城市设计结合山水资源、创造与自然良好融合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的设计原则,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内容及对策,并结合设计实例,为生态城市设计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是一位具有浓厚生态意识的诗人,他在诗歌中咏赞大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从自然与上帝,自然与人类,自然与童年三方面探讨了华兹华斯的具有生态意识的诗歌。  相似文献   

20.
周芬芬 《科技资讯》2014,(30):232-233
"生态文明素质",是指主体所具有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品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所谓"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训练,以养成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活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中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将承担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建构适应于设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