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1994—2020年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已发表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文献研究法等分析近27 a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对该地区物候研究的热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物候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内容以青藏高原地区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主,遥感技术取代传统地面观测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的主要手段.近27 a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变化趋势尚无一致结论,生长季长度呈延长趋势;气温和降水为物候期变化的主导因素,暖湿条件使物候期提前,暖干条件则会不同程度推迟物候期.未来应在不同研究手段整合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开展多尺度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广西蓝靛瑶传统科技中的天文历法和物候历.阐述蓝靛瑶人关于天圆地方,天动地不动的思想和创造一些观测太阳运动及时间计量方法,根据周围的物候变化,编制对山地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物候历.  相似文献   

3.
温度变化对牡丹花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几年来牡丹开花物候期2月至4月温度的观测与分析,探讨了牡丹开花物候期与旬平均气温、有效积温间的关系,并模拟了2月10日后各物候期发育天数与其有效积温间的幂函数曲线模型,为牡丹适宜花期温度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北主要珍贵阔叶树种物候观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水曲柳、核桃楸、黄波罗、紫椴、赤杨这些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各物候相及物候期,给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挖掘图像时序物候信息、几何空间、纹理特征在农作物监测提取研究上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构建物候参数与纹理特征的方法对广西横州市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种植区进行提取,该方法通过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融合年度内“高空间-低时间”“高时间-低空间”的遥感图像,重建生成年度中低尺度的卫星影像,获取研究区内不同植被的物候信息参数,并结合地物光谱信息提取地物纹理特征。选取物候参数、纹理特征作为茉莉花种植区分类提取信息,对不同的参数特征进行组合,开展分类对比和综合精度量化评价。结果表明,重建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结合物候参数及纹理特征的茉莉花种植区提取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8.36%,Kappa系数为0.863 3,在中低尺度多光谱影像遥感数据“时空信息”的缺失下对茉莉花种植区提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回顾植被物候监测现状,总结基于站点的物候模型和基于遥感的物候模型研究进展,提出基于遥感的物候模型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一是开展水文学和区域物候模型的交叉研究;二是探索量化影响要素控制作用的方法;三是构建具有预测能力的区域物候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植被物候研究,梳理了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了中国植被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循环的影响,植被物候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以及通过大气环流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1)中国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提前1~6 d?(10 a)–1,结束日期推迟2~5 d?(10 a)–1,生长季显著延长;2)中国中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响应明显高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温度在控制植被物候的过程中起到多重作用,降水主要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物候;3)植被生长季延长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增加中国碳汇;4)植被物候变化改变植被的蒸散发量,从而改变我国的流域尺度河流径流;5)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系统产生负反馈作用,甚至影响大气环流过程.中国植被物候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比如未来中国植被物候研究需要更加关注遥感数据反演精度,明确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的尺度效应,结合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改进物候模型提高物候模拟精度,并重视农作物物候,加强物候与森林管理结合研究以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面对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竺可桢教授在北京所作的一份24a的树木物候记录,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季节预报的数学工具──准最适物候回归模式.回报检验的效果良好.这一组六个准最适物候回归模式,可以用来进行北京地区春至初夏期间季节动态的测报.使用这些模式的一般数学表达式和本文提出的误差评判法还可以对其他地方作进一步的具体研究,获取当地的季节测报模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拓广的研究,必将有助于物候学基本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植被物候特征遥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以及植被-气候分类或分区数据均未考虑各类型或各分区单元内的植物物候差异,也没有排除各分区单元内受人为干扰强烈的区域,从而不利于单独考察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基于1km分辨率的多年SPOT-VGT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首先依据植被信号强度、植被季相变化强度以及受人为干扰程度将中国自然植被按物候特征划分为极明显、明显、较明显和其他4个一级类别;并进一步利用能够较好反映NDVI时序数据形状特征的光谱角余弦作为相似性测度方法,根据物候相似性对极明显、明显、较明显这3个一级类别分别聚为9、15、7个二级类别;最后采用7个物候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评价分类效果.结果表明,同已有的植被-气候分类或分区数据(生物气候区、生态区、植被区划、IGBP土地覆盖分类、生态物候区)相比,本文构建的植被物候二级类别具有更为一致的物候特征,该物候分类结果可为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植被物候地面监测站点选址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20多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概述了当前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基于实地动植物等物候观测和遥感监测的大量研究表明,近期动植物等物候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其与气候变暖有密切关系,是对全球变暖的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11.
为阐苦楝种子油的杀虫机理,笔者从中分离出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技术,证明它们为楝酮和楝醇。  相似文献   

12.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13.
北京什刹海地区的物候季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北京什刹海地区13年的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植物物候期频率分布型法进行物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什刹海地区四季的分配具有春、秋短,冬、夏长的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季段,各个季段到来的植物物候现象指示明显,季段的季相特征显著,反映了什刹海地区季节变化的时序之美.  相似文献   

14.
植物物候现象是生态气候內容之一,它是当前和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包括当前和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內气候要素的综合反映。用植物物候现象作为预报因子,与长期预报对象建立相关模式,反映气候因子的综合性,具有较好的物理意义。本文主要用茶树、橡胶树的第一个物候现象为预报因子,采取统计分级相关的方法,预报秋季干旱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物候期的玉米单叶偏振反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要地阐述了不同物侯期玉米单叶的偏振反射特征,并对影响玉米单叶偏振反射的主要因素:物候期、方位角、光线入射角、探测角、波段等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对偏振光遥感的理论研究,、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7年对玉渊潭公园6种早樱的调查发现,受到冻害的芽均为花芽,表现为芽死亡或发育不完全;冻害程度与早樱品种、树势以及发生冻害时所处的物候发育期有关.倒春寒天气是造成冻害的主要原因,在暖冬的背景下,春季树木物候期纷纷提前,这种灾害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7个蜡梅品种的物候观察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传统冬季香花树种.为了了解不同蜡梅品种在北京地区的生长状况,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7个蜡梅品种的物候观察,发现不同品种的蜡梅长势和花期差异显著,其他物候发生期差异不大.这为蜡梅在北京地区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