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4万公顷,是全省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对攀枝花市的经济发展和维护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内在的耦合性,文化资源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两者相互促进,互惠共生。文章提出树立文化资源开发的生态文明观,通过生态旅游、生态设计、生态影视等耦合路径实现生态化转型,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4.
余梅 《科技资讯》2014,12(18):230+232-23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其中,文化建设是灵魂,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强水文化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构筑人水和谐的水文化,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枢元是我国生态文艺学的探索者、建设者,也是当今立足于中国本土且能够在国际生态批评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批评学者。他在生态批评的理论贡献方面,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精神生态"的学术概念,视生态学为一种新型的世界观,拓展了生态批评的空间;建设生态文艺学学科,挖掘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以及独特的"绿色治学方式"等。通过梳理鲁枢元的生态学术思想思路,以期对我国的生态批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际上正是一条文化上逐步实现生态转向之生态文化建设之路:毛泽东时期"大胆向自然界开战"、"人定胜天"——邓小平时期"谨慎地控制人口"、"节约资源"——江泽民时期果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胡锦涛时期开创性的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全面升级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攀枝花市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关注外来务工彝族人员这一特殊"流散群体"的文化适应对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在攀枝花市务工的彝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彝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彝族务工人员文化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伟 《科技资讯》2011,(13):161-161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塌陷区范围扩大,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城市转型是必然的选择。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山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行循环经济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致公党攀枝花市委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的两个村,实施了山区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增强了我们依靠科学技术,参与循环经济理论讨论和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内企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战略,不断调整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者在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基础上,归纳企业文化建设之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而提炼出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文化的独特的基本趋势:协同创新性、文化生态性、区域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文章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设美丽达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和文明发展阶段。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宝库,能够引导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提供并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影响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和创新,提升生态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RXAN模型改进了源的识别方法,在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下扩展了源的功能分类,认为源是多类型多斑块的整体最优选择集,识别的源同时具备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双重属性。以攀枝花市为例,应用改进的源的识别方法研究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发现攀枝花景观生态安全水平最高的区域是米易县,和盐边县境内二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以东的区域,局部地区存在阻力值的凸起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源的识别方法具有更强的景观生态学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生态文化本身内涵丰富,近年来学界研究集中于生态文化本身、生态文化延伸关联问题和生态文化实践应用问题三个方面。现有研究呈现起步时间晚、成果较多、研究方向和路径相对比较宽阔、研究类型比较丰富的特点,但也存在问题不够集中、研究深度明显不够、与现实问题的关联性分析和研究不够等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障,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文化建设面临着生态意识淡薄、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陈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学习教育、增强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科技、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南山牧场生态奶业已成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其生态奶业发展模式是南方山地草山开发的典范.南山奶业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是南山牧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重塑南山生态精神,创新生态奶业文化,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等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作了简要梳理,探析了龙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生态意识的培养、生态文化的培育、生态习惯的养成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科学而理性的选择就业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将生态位原理应用到大学生就业中,指出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即在实践中选择"态"与"势"的最佳搭配,调整生态位宽度;尽早对自己进行定位,科学的认知生态位空间;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政府加强就业引导,让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