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悦 《科技信息》2011,(14):96-96
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的质量,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食品安全卫生环境做出贡献。由于部分媒体人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和经济利益,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大众传媒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出现许多问题。针对大众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出现的众多问题,提高新闻人的素质,加强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出现的问题利用实例详细深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伴随科学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一系列和科技伦理相关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论文从我国食品安全,包括航空食品安全现状入手,如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污染检测困难等,结合近几年我国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探讨我国食品业科技伦理缺失的原因,如重商业利润轻科技伦理、科技道德缺失、监管不力等,倡导国家科技工作者担负起相应的伦理责任。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食品行业构建同科技发展和使用相匹配的科技伦理秩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暴露了食品企业无视其社会责任的严峻现实。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应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责任的治理存在很多漏洞,制度设计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理论的延伸与拓展。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缺失与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网络社会特殊属性、网络立法滞后、高校人文教育缺失。化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践路径在于:提高大学生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加快网络立法、重视高校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迎来了经济、政治、生态、技术、化学等诸多风险,德国学者贝克将这种由科技文明带来的反映现代化的反身性认识的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凸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即发展变化性、经济性、社会性。在此背景下,应当对我国食品安全刑法规范进行反思,在风险社会理念下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进行合理性完善,如适当增加过失型、不作为型食品安全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分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社会需求的现实条件,提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建设与运行的保障条件,完善具体制度措施,可以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协助事后救济问题的解决。对于健全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文鹏 《科技资讯》2010,(6):233-233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及其制度现状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何创新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导报(北京)》2011,29(20):15-17
 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但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加之有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集中暴露,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加剧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责任,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客观认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了将食品安全泛政治化的倾向,将中国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扩大为对整个中国食品产业甚至制造业的质疑.扩大为对政府态度和监管能力的质疑.进而认为中国的食品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都无法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之所以产生上述看法和认识的客观原因是:对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特点缺乏了解:对中国目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状况和正在采取的解决对策认识不清:不能冷静、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对上述看法和认识取得一些基本的共识.不仅有利于相关的研究.更有利于冷静、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合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法律对策: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的集团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社会结构出现较大的转换、各种利益观念都出现很大转变。同时,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不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革除这些弊病,我们应当批判继承传统伦理道德,充分汲取有益的成分,同时还要通过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综合运用行政与法律等手段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确定的监管制度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技术、制度和人员经费保障不足以及监管行政体系存在矛盾等问题.需要加强薄弱环节的监管,建立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监管技术、制度和人员经费保障体系,完善多部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逐步向"单一部门管理、品种监管为主、环节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诸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欺诈客户等败德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股市主体进行道德塑造,其对策主要有:树立上市公司的道德形象,培养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提升管理者的道德水准,倡导投资者进行社会责任投资。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相继曝光、层出不穷,为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借此为目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好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接连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导致公众恐慌、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和政府形象受损。对食品安全进行标准化管理是世界各国致力于食品安全保护普遍采取的策略,我国亦是如此。本文就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讨论了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现存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利益主体的行为失控、食品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等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和转基因食品、环境污染影响等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双重挑战.但目前我国分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的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检测手段和"被"快速老化的监管队伍均无法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尽快建立全国专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建立行业诚信档案、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成为应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挑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日益发达,信息传媒极大丰富的背景下,食品安全舆论的传播也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地降低食品安全问题舆论传播带来的风险,文章以社会调查统计的方法对相关新闻事件传播途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府加强信息公开、完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评估系统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物质生活变得日益富裕的同时,新的道德问题也随之而来.青少年的道德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已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道德教育已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形势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成为我国小学实施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担负起了学生健康成长及道德教育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微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危害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由于经营者违法违规,制假贩假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漏洞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深入阐明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我国食品安全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的研究和设计,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