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利用生物质能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物质能的概念、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国内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利用生物质能的意义,及其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杨茹  虞婷婷 《科技信息》2009,(20):95-95
本文从生物质能源的优点、利用现状、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因素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生物质能源进行了描述,旨在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质型煤进行了介绍,结合生物质型煤锅炉,对生物质型煤的燃烧、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质能发电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赵凤琴 《甘肃科技》2016,(22):147-148
介绍了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黄连木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总结了繁育栽培技术,提出了合理化开发利用对策,为今后黄连木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生物质能源树种储备及西部地区生态林建设做好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6.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与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紧迫任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渐趋重视,生物质能产业正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7.
唐成鹏 《科技资讯》2014,(14):120-120
生物质能是地球上最普遍的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第四大能源资源,但现在生物质利用总量还不到其生产总量的1%,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从生物质的定义谈起,先论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并对其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生物质能发电进行了介绍,最后论述了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和生物质发电的现状,并对生物质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卫华 《科技资讯》2012,(30):135-136
简要说明了生物质能发电过程中,对发电企业自身管理的特点,影响生物质能发电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对生物质能发电关键的燃料管理方面,提出了方法及步骤,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适应物料范围广、成型燃料直径易变化、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的生物质燃料平模成型设备.为了实现生物质成型系统规模化运行,降低能耗,提高产率,对生物质成型设备进行了合理配置和整合,实现了一体化运行.根据进料量、粉碎量、供热量、出料量、物料含水率等条件变化,对生物质成型设备进行自动化设计,实现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系统自动连续稳定生产,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化水平,减少了人工操作.另外,生物质原料干燥过程采用生物质热风炉提供热源,不消耗传统能源.生物质平模成型燃料设备及其规模化运行研究为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提供较为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与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紧迫任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渐趋重视,生物质能产业正悄然兴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以3S技术为基础,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凌河口湿地功能区进行划分,这是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数据基础。根据凌河口湿地的具体情况,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由湖泊-养殖塘生态需水、芦苇和水稻生态需水、湿地土壤生态需水组成。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现有计算方法,结合凌河口湿地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建立适合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8 666×104 m3/a;多年平均降雨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 174×104m3/a,并给出了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便于水资源配置,给出了适宜与最小生态环境逐月用水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萍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倡导人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不断探索和推广适合萍乡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萍乡农村改革的最佳选择。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萍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同步发展,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济南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78年以来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济南市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济南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峡谷是贵州岩溶高原山区最普遍的一种地貌类型,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特定地域系统。通过对喀斯特峡谷类型、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的探讨,提出了喀斯特峡谷区应制订科学的峡谷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水能梯级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突变理论在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变理论创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广泛应用于“软”、“硬”科学领域.根据山地环境中出现的突变现象及山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初次将突变理论应用于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中,建立了山地生态环境灾害致因突变模型.在分析山地环境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状况,并建立山地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理论中的归一公式,求取山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度,从而判断该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并对此方法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市为例,依据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概括西安郊区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郊区化影响下西安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在能源需求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采用灰色模型预测法分别对中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综合确定了三大能源2011 -2020年的需求量据此提出了中国未来能源开发及利用的建议:以技术为支撑,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煤炭内部结构,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大开发利用天然气;大力开发新能源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四川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与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本研究中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结果也相吻合,说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发军  姚梅 《河南科学》2010,28(12):1604-1608
在对全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并按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和资源开发区对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