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明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市民意识登上历史舞台,以李贽“童心说”为发端,使文学创作重男女真情和生活趣味,在几位著名思想家的论述中,虽有分野,而画家的创作情趣则普遍趋同。商品经济改革了宗法制和伦理观,也促使文学创作树立起自我意识,画家也焕发出反模拟、反复古的创作激情,追求“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家在敦煌》的创作独具特色,在当前伪文化、假文化和泡沫文化造成的文化混乱中,该作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由此而生的“行业报告文学作家”或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朔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涉猎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与文艺批评,在 20 世纪末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成为文艺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焦点,从而形成一种有趣的“王朔现象”。王朔现象是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无法绕开的主要文学、文化现象。针对王朔及其创作评论界可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创作总根于爱”。冰心在“五四”时期创作的“问题小说”,正体现了她虑国忧民的一颗爱心。在对社会人生的探索中,“爱的哲学”成为冰心文学创作的灵魂和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长达70余年的创作岁月中,这位令人崇敬的文化伟人和文学泰斗,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上,坚实和丰富她的文学精神。她一生的创作就是对爱的高歌,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小说的读者在“贾平凹──贾平凹的小说──贾平凹小说的读者”这一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本身也是主动的,具有推动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也创造贾平凹,影响贾平凹的创作。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正是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的、交错的、无限的、延续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  相似文献   

6.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文化模式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倾向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心灵素质一直受到关注。中明以后启蒙思潮的勃兴和个性意识的伸张,孕育、催生了一系列完整意义的创作主体说。综合而言。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论讨论得最多的是作家的“德”、“学”、“才”、“识”及其相互关系。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本体强烈的表意特征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的都市女性写作--张爱玲苏青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和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境遇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独具市民文化女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观点、视野、题材上都饱含了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这使她们的创作有别于“五四”女作家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观照,为40年代都市女性文学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来自苏联,从这个创作原则的定义到对它的各种阐释,我国文艺界都深受其影响。尤其是日丹诺夫、马林科夫等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阐释,对我国当年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8年,毛泽东同志倡导“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后,特别是在1960年第三次全国文代会正式确立了“两结合”创造原则以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始受到冷落。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相应地西方近代文论就发生了创作论转向。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都主要是文学创作论,它们就是由相应的认识论哲学即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从物的困境到灵的困惑——池莉小说创作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以真实地描写80年代城镇市民阶层外在的生存状态而轰动文坛。近几年。她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把原来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对现代都市“新人类”尤其是现代知识女性内在的精神状况的探询,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白朗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小说创作成就较高的女作家。对白朗短篇小说创作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朗擅长运用中国传统叙事和西方心理展示相融合的小说结构,语言直白、粗犷、明快,表现出浓烈的东北文学创作的美学特质和意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日本诺贝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自己出色的文学创作向世界展示了“美丽的日本”与“暧昧的日本”。川端康成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其中,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和大江健三郎“畸婴体验”对他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川端康成对“唯美”与“感伤”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大江健三郎对西方“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冰心文学创作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文学创作综览浦漫汀1919年冰心在“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的感召下,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与文学创作行列。从此,笔耕不辍,以大量风格特异的名篇佳作在书林文苑中独树一帜。迄今七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明显地呈现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多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使得萧红经历了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磨难,孤独的漂泊渴望寻求精神上的皈依,以及在“客居”的环境下使得萧红对于“家”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演变的过程,认为战争中的生命体验促使她把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相统一,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作家在遭遇困厄或精神压抑不得伸展时,常会借著书立说、吟咏词章来抒志遣怀,从而形成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现象——“发愤著述”。这种创作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理智与情感交锋的精神文化产物,表面看是作家发愤后的情绪宣泄,而其本质都是沿着“艺术触发”开始的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带着痛苦的艺术收获。从孔子的“诗可以怨”,到屈原的“发愤以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刘勰的“蓄愤”说、钟嵘的“怨愤”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李贽的“发愤之所作”说等,都可被称为“发愤著述”文学观。关于“发愤著述”文学创作的核心论题,可集中归结于“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的文学观和“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创作论,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印证了“发愤著述”易于写就伟大、优秀的作品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8.
“女性美”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母题。本文从作家本体出发,探究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理和审美风格,较准确地索解与阐释了朱自清“女性美”创作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三题马家骏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和俄国文坛上的伟大代表。他的创作标志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达到的高峰与极限。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与创作,是学习《外国文学》的重要环节。一、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社会活动和思想...  相似文献   

20.
周梅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作为历史文学的一种.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主观意识上存在特定的历史文学观念。在历史文学的功能论方面,周梅森经历了由。以史鉴今”、“以史警世”转向。以史娱今”的转变;在历史文学的真实观方面,周梅森坚持以虚构的人物表现历史精神的真实;在历史文学的现实性方面,周梅森从反恩现实出发在历史中寻找现实悲尉的根源,真诚地希望历史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