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子纠纷形成错综复杂,常遇到的有三类:种子质量纠纷、非质量纠纷、标识标签名称不规范。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种子纯度、净度、芽率、水分四项指标未达到国家颁布的用种标准。预防种子纠纷的措施:抓好杂交制种亲本纯度.严格隔离,及时去杂,去劣去雄,健身栽培,适时收获,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种子工作原则,做好种子入库、贮藏和科学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理州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制种是目前为大田玉米生产提供种子的唯一途径。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州已形成了一定的制种规模,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2006年达43253亩,主要分布于宾川、弥渡、祥云、巍山、洱源、大理和漾濞等县(市)。杂交玉米制种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州已形成了一套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增加玉米制种产量行之有效的技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州、县种子管理站已退出种子生产经营.我州种子生产经营由民营种子企业承担,总结我州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对促进全州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席富华  魏富清 《汉中科技》2010,(1):10-10,26
阐述了玉米杂交制种要通过严格落实隔离区、抓好苗期检验、强化花期检验和成熟期检验等措施,才能提高杂交玉米制种种子质量,发挥品种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研究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的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玉米京科665、京科968、MC738和京农科728分别有2、4、5和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亲本京725、京92、京724、京2416和MC01分别有2、1、3、3和4个OTUs。亲本与其子代的内生细菌存在相同的优势菌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 NCIB 3610T是子代京科665、亲本京725和京92的第一优势菌种;Bacillus megaterium NBRC 15308T是子代MC738的第一优势菌种,也是亲本京2416的第二优势菌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 NCIB 3610T是子代京农科728的第三优势菌种,也是亲本京2416的第二优势菌种。来自共同亲本的子代之间存在共同优势菌属。具有共同父本京92的杂交玉米京科665和京科968,Bacillus是二者的共同优势菌属;具有共同母本京724的杂交玉米京科968和MC738,Bacillus和Micrococcus是二者的共同优势菌属;具有共同父本京2416的杂交玉米MC738和京农科728,Bacillus和Micrococcus是二者的共同优势菌属。因此,玉米亲子代之间在遗传上具有相关性,同时具有相同亲本的杂交玉米内生细菌之间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种子质量的优势,直接关系到大田产量的高低。高质量的种子是具有亲本配合力高、遗传传递力强的种子。近年来,在围绕实施种子工程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的途径,在此结合近年来的生产实践,浅谈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种子质量四大指标中最主要的为纯度,直接影响杂种优势的体现,保证种子纯度是确保杂交水稻能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 一、严把亲本种源关 引用高纯度的亲本是确保生产出优质杂交种子的前提,亲本纯度与杂交种子度成正相关。在由种子公司发放给制种户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避免造成人为混杂。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希望玉米杂交制种能获得成功,但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花期不遇现象,造成授粉结实率低,种子质量和制种效益低的不良后果。所以,玉米杂交制种的花期预测与调节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根据本地气候和自然条件,探索总结了玉米杂交制种要选择高产且配合力高的组合,亲本种子包衣、肥球育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严格去杂等的规范化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业增效。特别是品种的真实性和种子的纯度尤为重要,因此了解影响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各种因素,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提高种子质量的办法和措施,推进种子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白忠诚 《科技信息》2012,(35):435-I0435
如何搞好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这是每一个献身玉米种子事业的人所关心的。要想搞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就必须有高质量的自交系。本文从重视自交系质量、严格隔离区以及选地、播种等13个方面阐述了玉米自交系繁殖技术.旨在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为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几个玉米杂交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和脂蛋白,经对其谱带特征的综合分析,可更准确地鉴定和预测玉米杂交品种杂交优势的强弱,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选配亲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祝勇 《汉中科技》2009,(2):20-20
杂交油菜制种,为确保种子纯度应从安全隔离、制种田选择、选用纯度高的亲本种子、抓住关键时期等环节,搞好去杂去劣,严防混杂,以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研究北京市自主培育并具有遗传相关性的优质杂交玉米种子内生细菌种类的多样性。实验表明来自共同父本京2416的杂交玉米京华8号、京农科728、京单68和NK718种子的内生细菌分别有10,14,13和18个OTUs;Microbacterium maritypicum DSM 12512T (AJ853910)是京农科728种子的第一优势种,是京单68种子的第二优势种,也是NK718种子的并列第三优势种;Microbacterium saperdae IFO 15038T(AB004719)是京农科728和京单68的并列第三优势种。来自共同父本京92的杂交玉米京科968和京科665种子的内生细菌分别有14和7个OTUs;京科968种子的第二优势种Bacillus horneckiae DSM 23495T(FR749913)也是京科665的第一优势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基因型对其内生细菌的种类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来自共同父本的杂交玉米内生菌在OTU数目上相近,并且具有相同的优势菌种;不同父本的玉米种子内生菌OTU数目不同,且内生菌群落结构也有所差异。这是首次以具有遗传相关性的北京优质玉米杂交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玉米种子内生细菌种类多样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苏芝仙 《遵义科技》1999,27(1):12-14
杂交玉米掖单13包衣种子与未包衣种子栽培时叶片与行向垂直,试验结果表明,包衣种子亩产461.1公斤,比对照(未包衣种子)增产16.4%,达显著水平,它们生育期相同,只有部分性状上有差异,包衣种子具有明显的增产,防病虫、鼠、鸟害、节省上种子,增加肥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马褂木制种亲本材料的局限,加上人工杂交结实率较低,扦插等无性繁育技术目前尚不成熟,马褂木的产业化进程受到遏制.但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的种子,却有较高的发芽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棉花杂交制种的效益直接取决于制种的质量和产量。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目前各个棉花杂交制种单位急需决定的司题。1亲本材料科学管理1.1亲本种子的选用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连续3年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亲本保纯技术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的原种繁殖技术措施、亲本自交系保纯繁殖程序和亲本保纯技术措施,对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玉米杂交种子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在杂交种生产利用过程中,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子整齐度差、纯度差、芽率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杂交制种各个环节把关不严,质量意识差,以及市场管理不得力等多种因  相似文献   

19.
金坤九号是2000年以自选系116为母本,10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饲用型玉米单交种。育种单位:内蒙古金坤种业有限公司(原呼和浩特市种子公司)、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该品种是呼和浩特市选育的第一个青贮玉米新品种,为呼和浩特市“奶业兴市”战略的实施提供最适宜种植的品种,通过青贮玉米的种植,提高粗饲料的总产量和营养成分,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金坤九号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0.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区非常适合优质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杂交玉米制种已成为农业的一个优势产业,在某些地区甚至已成为当地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该区频繁出现杂交玉米种子纯度不达标事件,严重损坏了种子生产基地的声誉’也影响了优良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已引起种子管理、生产、经营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玉米的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是去杂、抽雄不及时,自交株率上升;花期相遇不良;后期种子脱水慢,造成没变冻害、发芽率降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必须改变生产条件,制定必要的措施,及时、彻底、干净超前抽雄,加强后期管理,保证迅速脱水,生产出纯度高、质量优、产量好的优质种子。文章就如何提高杂交玉米种子质量和产量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